苦草

医药知识2023-02-02 22:06:00百科

苦草

概况

异名:扁草、韭菜草、面条草、水苗(广西),带子札(北方)。

基源:为水鳖科苦草属植物苦草的全草。苦草属植物全世界有6~10种,中国有1种,现广泛药用的为1种。

原植物:苦草Vallisnena spiralis L.,又名脚带小草、小节草(江苏)。

历史:本品始载于《纲目》,李时珍曰:“生湖泽中,长二三尺,状如茅、蒲之类。”在《本经逢原》中记载:“苦草,香窜,味苦伐胃,气窜伤脑,膏梁柔脆者服之,减食作泻,过服则晚年多患头风。昔人畏多产育,以苗子三钱,经行后,曲淋酒服,则不受妊,伤血之性可知。”此后历代本草记载甚少。近代对苦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了解其成分,主治妇科病。

形态:沉水无茎草本,有匍匐枝。叶基生,线形,绿色,半透明,长短因水深浅而定,长的达2m,短的不及15cm,宽5~10mm,先端钝或短尖,多少有小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多数,微小,生于卵形、3裂的佛焰苞内,苞长约6mm,着生于一短柄上;萼片3,无花瓣,雄蕊1~3枚;雌花单生,直径约2mm,生于长约12mm,管状、顶端3齿裂的佛焰苞内,此苞着生于一极长、线形、螺旋状、无叶的花柄顶,浮于水面,等雄花自其苞基部裂开,花脱出佛焰苞而浮游于水面上,使与雌花会合,受精后,雌花的花柄旋卷,将子房拖入水中,以至成熟,花被与雄花相似,子房线形,花柱3,柱头2裂。果线形,包藏于佛焰苞内。种子多数。花期秋季。(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23页.图6875)

生境与分布:生于淡水的池沼溪涧中。分布于吉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化学性质

含菠菜甾醇(Chondrillasterol)、β-谷甾醇、二十醇(Eicosanol)。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5。

本文标签: 苦草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