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半边旗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异名:半边风药(《贵州民间药物》),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基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半边旗的全草。
原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
形态:植株高35~80cm。根状茎横走,顶端及叶柄基部具黑褐色钻形鳞片。叶簇生,草质,近圆形;叶柄栗褐色,长15~55cm,光滑;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40cm,宽6~15cm,二回半边深羽裂;顶生裂片阔披针形至长三角形,顶端尾状,呈蓖齿状深裂几达叶轴;裂片6~12对,对生,开展,镰刀状阔披针形,长2.5~4cm,宽6~10mm,向上渐短,顶端短渐尖;侧生羽片4~7对,对生或近对生,开展,下部有短柄,向上无柄,半三角形而略呈镰刀状,长5~10cm,基部宽4~7cm,顶端长尾状,基部偏斜,两侧极不对称,上侧仅具1条阔翅,不分裂或很少在基部有1片或少数短裂片,下侧呈篦齿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常为3~6,镰刀状披针形,基部1片最大;不育裂片的叶缘有尖锯齿;能育叶片仅顶端有1尖刺或2~3尖锯齿。羽轴上面具纵沟,两侧有啮蚀状浅灰色狭翅;侧脉明显,2叉或二回分叉,斜上。孢子囊群线形,沿羽片顶部以下分布;囊群盖由反卷的膜质叶缘形成。(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52页.图30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50m以下的疏林下、溪边或岩石旁的酸性土壤上。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南部、四川、云南南部。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化学性质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1]。地上部分含3-羟基-6-羟甲基-2,5,7-三甲基茚满酮-1(3-Hydroxy-6-hydroxy methy1-2,5,7-trimethyl-indan-lone)[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5。。
[2] 新华本草纳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