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韭

医药知识2023-02-02 21:47:46百科

乌韭

概况

异名:大叶金花草(《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中药》),土黄连(《福建中草药》),雪仙草(《江西民间草药》)。

基源:为鳞始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的全草。乌蕨属全世界约18种,中国约3种。

原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a(L.)Ching(Adiantum chusanum L.)

形态:植株高30~70cm,根状茎短而横走,密生赤褐色钻状鳞片。叶近生,厚草质,无毛;叶柄禾秆色或深禾秆色,光滑;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宽楔形,顶端截头并有钝齿,两侧全缘。每裂片有1~2条小脉通向囊苞。孢子囊群位于裂片顶部,每裂片1~2枚,囊群盖厚纸质,杯形或浅杯形,口部全缘或多少啮断状。(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42页.图28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1900m的林下,山坡草地或路边。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南部。亚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叶含牡荆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和山柰素。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53。

本文标签: 乌韭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