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毛大丁草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志》
概况异名:小一支箭(《滇南本草》),一枝香(《植物名实图考》),兔耳风(《草木便方》),无风自动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白眉(《南宁市药物志》),贴地消(《江西民间草药》),巴地香(《贵阳民间草药》),伏地老(《湖南药物志》),天灯芯(《福建中草药》)。
基源:为菊科扶郎花属植物毛大丁草的全草。扶郎花属全世界约70种,中国约10种。
原植物:扶郎花Gerbera piloselloides(L.)Cass.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密生白色绵毛。叶基生,有短柄;叶片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顶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幼时表面有柔毛,老时脱落,背面密生灰白色绵毛。花茎单生,直立,长15~40cm,花序下增粗,被淡褐色绵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3.5cm;总苞片2层,线状披针形,外层稍短,背面密生褐色绵毛;舌状花雌性,白色,舌片线形,长约8mm;管状花两性。瘦果线状披针形,长约5mm,稍扁,有纵肋和细柔毛,喙在花时极短,成熟时与瘦果等长;冠毛长约1cm,淡红色有光泽。花果期5~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7页.图6747)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山坡、路边、田野。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印度、缅甸、非洲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常生于低山草坡或疏林下,一般排水良好的土壤均可种植。用种子繁殖,9~10月播种,直播。按行株距各26cm开穴,深3~4cm,施入人畜粪水后,稍加盖土,然后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后播下,每亩用种子500g。播后覆细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株。生长期间追肥2~3次,用人畜粪水追施。虫害有蛞蝓和蜗牛,可撒鲜石灰粉防治。
采集:夏季采收,洗净,晒干。药材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叶丛生于基部,叶片皱缩,展开后呈矩圆形或卵形,上面黑褐色,下面棕褐色,被黄白色的绵毛;有时叶丛中留有一棕黄色花,花梗中空。带根的全草在根茎部丛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长可达11cm,表面灰棕色;质脆,断面黄白色。味涩。以干燥、叶多、少破碎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酚类、甙类、还原糖、挥发油、粘胶及叶绿素等[1]。还含紫花前胡内酯(Nodakenefin)、熊果甙(Arbutin)、氢醌(Quinol)、异乔木萜醇(Isoarborinol)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2,3]。
参考文献
[1]贵州药讯 1978;(3):26 。
[2]贵州药讯 1979;(3):11 。
[3]中国药学会中药天然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