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披麻草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异名:大理藜芦(《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大理藜芦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大理藜芦Veratrum taliense Loes.f.(V.cavaleriei Loesen f.),又名七仙草(《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1.3m,近基部粗0.7~1cm,具棕揭色或浅白色的膜质鞘,鞘枯死后常在基部先端略破裂为带网眼的纤维网。下部叶数枚常近基生,狭长矩圆形或带状,长22~50cm,宽1~3cm,先端渐尖,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而扩展,长达85cm,疏生多数长12~16cm的侧生总状花序。侧生的花序细长,稍曲折而下弯,顶生者通常40cm以上,其上的花梗长7~15mm,比小苞片长;花被片质薄,矩圆形,先端稍尖,基部近无柄,无明显可见的腺体。蒴果直立,长1.5~2.0cm,宽约1cm。花果期7~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323页.2720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1375~2400m的山坡草地上。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至南部。
生药采集: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化学性质含大理藜芦碱B(Vertaline B)、介藜芦胺(.Jervine)、狭叶藜芦碱B(Stenophylline B)。
参考文献
药学学报 1988;23(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