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虫

医药知识2023-02-02 21:33:45百科

洋虫

概况

异名:丸龙虫(《纲目拾遗》)。

基源:为拟步行虫科洋虫属昆虫洋虫的干燥全体。

原动物:洋虫Martianus dermestiodes Chevr.

形态:全体长椭圆形,长4~6mm,宽1.5~1.9mm。头部和前胸背板黑色,鞘翅黑棕色。胸部腹面、足及腹部腹面深棕褐色。头顶密布小刻点。复眼甚大。前胸背板矩形、小盾片三角形,红棕色。两鞘翅外缘下垂内摺,后缘向下弯,内摺处有许多小刻点。每个鞘翅有8条由刻点组成的纵线。足部侧扁,腿节腹面有一纵深沟,与胫节恰似一把铡刀状。跗节5节。胸腹板和腹腹板具小刻点和白色短毛。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粮仓里。分布于海南、福建等地。

生药

饲养 在身边、灶边培养,亦可置竹筒内,内置饲料饲养。饲料多为红枣、莲芯、胡桃、红花、槟榔、杜仲等。饲养中须防寒。

采集:夏、秋季捕捉,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有饲养。

药性

性味:《纲目拾遗》:“性温”。

功效:活血祛瘀,温中理气。

主治:劳伤咳嗽,吐血,中风瘫痪,跌打损伤,心胃气痛,噎膈反胃。 ①《药性考》:“活吞数枚,止血,(治)劳怯。” ②《纲目拾遗》:“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脏,健筋骨,去湿搜风,壮阳道,治怯弱。”“治老人不寐,茯苓引;小儿夜啼,朱砂引;女童夜溺,枸杞引;少妇阴寒,附子引;痈疽发背,沉香末引;舌燥作渴,麦冬引;眼目闭痛,甘草引;耳鸣耳聋,当归引;感冒风寒,防风引;中湿瘟毒,苍术引;跌打损伤,全蝎引;酒醉伤人,葛花引;怒气伤人,沉香引;绞肠痧痛,青蒿引。以上诸症,俱用虫14个,好陈酒冲服。”

用法用量:内服:生吞、研末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茯苓,治老人不寐。 ②配朱砂,治小儿夜啼。 ③配枸杞,治女童夜溺。 ④配沉香,治痈疽发背。 ⑤配麦冬,治舌燥作渴。 ⑥配甘草,治眼目闭痛。 ⑦配当归,治耳鸣耳聋。 ⑧配防风,治感冒风寒。 ⑨配苍术,治中湿瘟毒。 ⑩配全蝎,治跌打损伤。 ⑾配葛花,治酒醉伤人。 ⑿配青蒿,治绞肠痧痛。

方选和验方: ①《纲目拾遗》:“治梦遗白浊、血淋、白带:芡实9g(微炒研末),白果5枚(去皮心),共捣烂。再加淫羊藿6g,广皮6g,韭子9g,同煎。用洋虫7个和酒冲服。” ②《纲目拾遗》:“治气急咳嗽:川贝母6g,牛蒡子、当归、陈皮、怀牛膝各2.4g。水煎服,冲洋虫7个。” ③《纲目拾遗》:“治偏正头风:川芎、防风、荆芥、蝉蜕各3g,细辛2.4g。陈酒煎,冲洋虫7个服。忌生冷葱韭等。” ④《纲目拾遗》:“治骨节酸痛,胃寒等症:川芎、白术各2.4g,酒煎,冲洋虫7个服。3次即愈。” ⑤《纲目拾遗》:“治劳嗽:牛骨髓9g,核桃肉9g,共为末。入洋虫7个,再捣为丸,每丸9g。每日五更含化1丸,9日见效。” ⑥《纲目拾遗》:“治妇女经水不调:香附、陈皮、益母草、当归、元胡索各2.4g。水煎,和酒冲洋虫7个服。久远者连服数次。” ⑦《纲目拾遗》:“治产后崩症:香附、白芍、益母草、当归、陈皮、茯苓、白果、苏木各2.4g。酒中洋虫7个,服3次。” ⑧《纲目拾遗》:“治五劳七伤:白茯苓9g,洋虫7个,捣烂。每日空心酒冲服,以复元为止。” ⑨《纲目拾遗》:“治小便不通:灯心、车前各7根,洋虫7个。陈酒冲服。” ⑩《纲目拾遗》:“治吐血不止,喘息,燥热等:古墨研浓,贝母1g(研末),洋虫7个。陈酒冲服7次。” ⑾《纲目拾遗》:“治筋骨疼痛:核桃肉9g,洋虫7个。陈酒冲服。” ⑿《纲目拾遗》:“治阳痿:蛇床子9g,煎汤,冲洋虫9个。服3次即愈。久服延年种子。” ⒀《纲目拾遗》:“治水泻不止:猪苓、白术各3g,陈酒煎。冲洋虫7个服。忌油腻,鱼腥等。” ⒁《纲目拾遗》:“治腰痛:破故纸6g,雄猪腰1对。竹刀剖开猪腰去衣,内破故纸入酒蒸熟,加桔梗6g,为末捣和,并入洋虫7个。酒冲服。”

单方应用:①《纲目拾遗》:“治风瘫:洋虫9个。木香汤送。” ②《纲目拾遗》:“治打伤:洋虫9个。黑枣薄荷汤下。” ③《纲目拾遗》:“治哮喘:洋虫9个。薄荷汤送。” ④《纲目拾遗》:“治气痛:洋虫9个。槟榔汤送。” ⑤《纲目拾遗》:“治中风不语:洋虫24个。薄荷灯心汤送下。” ⑥《纲目拾遗》:“治急慢惊风:洋虫9个。薄荷杏仁汤送。” ⑦《纲目拾遗》:“治乍寒乍热,口干舌燥:洋虫7个。陈皮、半夏煎酒冲服。” ⑧《纲目拾遗》:“治喉痛:洋虫24个。薄荷银花汤下。” ⑨《纲目拾遗》:“治臌胀:洋虫24个。薄荷陈皮汤下。” ⑩《纲目拾遗》:“治腹痛:洋虫9个,姜汤送下。” ⑾《纲目拾遗》:“治胃痛心疼:洋虫7个,木香末。冲酒服。” ⑿《纲目拾遗》:“治刀斧伤:洋虫捣敷即愈。” ⒀《纲目拾遗》:“治痘疹:洋虫7个。米汤冲服。”

本文标签: 洋虫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