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海南大风子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米糖加、青蓝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海南大风子的种子。
原植物: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Merr.)Sleum.
形态:乔木,高6~9m,小枝无毛;叶纸质或薄革质;叶柄长约1.5cm;叶片短圆形,长9~13cm,宽3~5cm,全缘或有浅波状疏锯齿;侧脉7~8对。总状花序腋生,长1~1.5cm;雄花密集;萼4,椭圆形,花瓣4,肾状卵形,边缘有睫毛,雄蕊多数;雌花与雄花相似而略大,有多数退化雄蕊;子房密生黄色茸毛,1室,胚珠多数,花柱儿不存在,柱头3。浆果球形,直径4~5cm;种子多数。花果期4~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20页.图3569)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疏林半阴处及山地石灰岩林中。分布于海南、广西。
生药采集:夏季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药材产于广西、海南。
鉴别:种子四面体形,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长1~2cm,宽0.5~1cm;表面灰黄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种皮硬而脆,厚0.5mm,易碎。种仁不规则长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细皱纹,胚乳黑棕色,子叶心脏形稍尖,色较浅。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主治:《新华本草纲要》:“外搽治麻风、牛皮癣和风湿痛等。”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中国本草图录》:“治麻风,疥癣,杨梅疮:海南大风子2~5g,水煎服。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