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

医药知识2023-02-02 21:18:11百科

桑叶

概况

异名:桑椹树(《救荒本草》),家桑、桑树(通称)。

基源:为桑科桑属植物桑、鸡桑、蒙桑、华桑的叶。桑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有9种。

原植物:通常作桑叶入药来源于4种桑:桑Morus alba L.。鸡桑Morus australis poir.,又名小叶桑(河南),山桑(山东),岩桑、野桑(广西、云南)。蒙桑Morus mongolica(Bur.)Schneid.,又名岩桑、刺叶桑(陕西),山崖桑(湖南)。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又名花桑(河北),葫芦桑(湖北),板皮桑(安徽),花山桑(浙江)。

历史:桑始载予《本经》。《纲目》云:“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厚叶,山桑叶尖而长。以子种者,不若压条而分者,桑生黄衣谓之金桑,其木必将槁也。”《种树书》云:“桑以构接,则桑大,桑根下埋龟甲,则茂盛不蛀。”以上所述,经考证,系指桑属的多种植物而言。

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15m。树皮厚,黄褐色,有不规则浅纵裂;小枝灰褐色,有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具柔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5cm,宽5~12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稍偏斜,边缘有粗锯齿,有时在幼树上的叶为多种分裂,表面深绿色,无毛,有光泽,背面脉腋或沿脉有疏毛,脉腋有簇毛。雌雄异株;雄花序下垂,长2~3.5cm;花被片4,宽椭圆形,淡绿色,雄蕊4,花药2室,球形;雌花序长1~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雌花无柄,花被片4,倒卵形,外面和边缘有毛,无花柱或极短,柱头2裂,宿存。聚花果(桑椹果),长1~2.5cm,熟时红色或暗紫色,少有白色。花期4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78页.图956)

生境与分布:本种产于中国中部和北部,现各地均有种植,亦有野生。朝鲜,日本,蒙古,中亚,高加索,欧洲也有分布。

鸡桑的特征在于: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冬芽大,圆锥状卵形。叶柄被毛;托叶披针形;叶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尖尾状,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不裂或3~5裂,表面粗糙,密被短刺毛,背面疏被粗毛。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5~2.5cm,被柔毛,花绿色,花药黄色;雌花序近球形,长约1cm,密被白色柔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79页.图957)生于海拔200~1500m的石灰岩的悬崖或山坡。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贵州、云南。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蒙桑的主要特征在于: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暗红色,常有白粉,老枝灰黑色;冬芽灰褐色,卵形。叶柄长4~6cm;托叶早落;叶片长椭圆状卵形,先端尾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单锯齿,齿尖有尖刺芒,两面无毛。雌雄异株;雄花序长约3cm;雌花序短圆柱状,长1~1.5cm,总花梗长2~2.5cm;聚花果熟时红色至紫黑色。花期3~5月,果期4~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79页.图958)生于海拔200~1200m的向阳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朝鲜也有分布。

华桑的主要特征在于:小乔木。树皮灰色,小枝初有茸毛;芽和托叶均有毛。叶柄长1.5~5cm,密生柔毛;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宽均为4~10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锯齿粗钝,不裂或3深裂,表面粗糙,被伏生刚毛,背面灰绿色,密生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而异枝;雄花序长3~5cm;雌花序长2cm;聚花果狭圆筒形,长2~3cm,熟时白色、红色或黑色。花期5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0页图959)生于向阳山坡或沟边。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生药

采集:10~11月霜后采收叶,晒干。药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性状: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卵形或宽卵形,长8~13cm,宽7~11cm,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 粉末:棕绿色或黄棕色。 ①钟乳体略呈螺状,直径14~45μm,长18~41μm。 ②草酸钙簇晶直径3~32μm,棱角较钝。 ③草酸钙方晶方形、菱形、双锥形、多角形或棒形,直径5~12μm,另外细小杆状结晶。 ④单细胞非腺毛,长18~378μm,直径17~40μm,足部特别臌大的短非腺毛,胞腔内含钟乳体。 ⑤腺毛头部类圆球形,2~4细胞,直径18~33μm,柄单细胞,长18~36μm,直径约15μm。 ⑥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大,垂周壁平直,胞腔内含细小草酸钙结晶,下表皮气孔多。 ⑦乳汁管直径5~14μm,内含黄棕色物。(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29页.图158)

加工炮制:蜜桑叶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桑叶碎片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kg,用炼蜜25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蜜桑叶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有芸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槲皮素-3-三葡萄糖甙(Moracetin)[1]、紫云英甙(Astragalin)[2]、病树叶中含有查耳桑素(Chalcomoracin)[3]。甾醇类有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D-葡糖甙。此外还有羽扇豆醇(Lupeol)、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0.1%)[1]。蚕异戊二烯硐(Bombiprenone)[4]、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和蜕皮甾酮(Ecdysterone)[1]、生长素(Cytokinins)[5]、Xylogulem[6]、溶血素、绿原酸等[1]

挥发油成分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Guaiacol)、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Eugenol)等。又含延胡索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Hydroxycoumarin)、Moraprerol[7]。叶中还有鞣质及其它一些酚性物质[8]。桑叶中蜡质成分主要为正-链烷[9]。碳水化合物占40%,主要为单糖及低聚糖占30%(葡萄糖、果糖、蔗糖)。蛋白质占总含氮物的50%,有17种氨基酸、大部分为必需氨基酸[10],主要有天冬氨酸、谷氨酸。还有维生素C200~300mg%,谷胱苷肽140~400mg%,维生素B1460μg%,维生素B2300~800μg%,叶酸105ug%,5-甲酰四氢叶酸(Folinie acid)22μg%、腺膘呤、胆碱、胡芦巴碱[1]、羟基肉桂酸[10]25μg%、以及Cu10ppm,Zn16ppm,B35ppm,Mn270ppm。尚含牛膝甾酮[11]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63。
[2] Nippon Nogei Kaguku kaishi 1979;53(1):13。
[3] Chem lett 1980;(12):1573。
[4] JP 81 25 129(cl,Co7C 49/203)。
[5] Nippon San shigaku Zasshi 1985;54(6):439。
[6] Khim Drev 1985;(4):97。
[7 ] B1oorg Khim 1977;11(3):1484。
[8] Indian J Anim Sci 1983;53(12):1333。
[9] Seibustu Kankyo Chosetsu 1981;19(1):1。
[10]Khim Drev 1982;(1):101。
[11]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08。

本文标签: 桑叶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