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读《基督山恩仇记》有感、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429字)等200字、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_251字
《基督山恩仇记》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写的名著。描写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报恩复仇故事。主人公爱得蒙.邓帝斯本是一个善良纯朴的青年,由于被人诬告而坐了14年的牢。后来设法越狱,并取得了埋藏在基督山岛上的宝藏。因为他有大量的财富,得以运用各种手段,报复了他的仇人,也酬谢了它的恩主。本书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改编的。故事通过对在逃犯冉阿让,流落街头的妇女芳汀和他的女儿柯赛特等人不幸遭遇的描述,刻画了那些纯朴、善良惹人在当时社会上受欺凌,受歧视、受压迫的境地,揭示了造成这些原因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_429字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恩仇记》,《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基督山恩仇记》所讲的是一个叫爱德蒙的青年水手被坏人诬告,进了监狱。他在监狱里生活了十七年,每天和一位老神父学习知识,并挖掘通向自由的地道。最后,在老神父死时,他机灵地躲进了遗体的袋子而逃脱,并在老神父生前告诉他的基督山中找到了大量宝藏。他得到宝藏后改名为基督山伯爵,以示永远不忘那不堪回首的过去。他先是回报恩人,给他钱财度过余生,接着又从仇人身上夺回了他们掠走的一切。
当他完成了复仇后,他选择了宽恕,读后感《《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他宽恕了腾格拉尔,他最终认识到:宽恕比复仇更伟大。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这个故事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爱德蒙。邓蒂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博大的胸怀。对于我的老师和亲人要感恩图报,对于朋友要热情帮助,对于有矛盾的人要化解宽恕。
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要知难而上,决不退缩!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成语感恩图报:图:设法。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如: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又如: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_531字
这个星期,我在家看了一本《基督山恩仇记》,这本书是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名著,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也是一个用爱最终战胜仇恨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惊险,令我看了回味无穷。
青年水手:邓蒂斯·爱德蒙以自己诚实忠勇的品格赢得了法老号船长的重任;与此同时与他相爱已久的梅茜蒂丝姑娘也答应嫁给他,他们商议马上举行订婚宴。这双重幸福令丹特斯喜不自胜,也让一些人妒从中来。他的同伙弗尔南德暗恋着梅茜蒂丝,他为了能赢得梅茜蒂丝就诬告邓蒂斯·爱德蒙是拿破仑党员。他所写的密信落入了代理检查官威尔夫手里,威尔夫为了保护收信人——威尔夫的父亲,将邓蒂斯·爱德蒙打入了死牢,终身监禁。绝望的邓蒂斯·爱德蒙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和幻灭以后,结识了在狱中准备逃跑的法利亚长老。法利亚长老因为羊颠疯病而面临死亡,他在临终前告诉了邓蒂斯·爱德蒙自己藏在基督山岛的一笔巨宝。十四年以后邓蒂斯·爱德蒙逃离了恐怖的伊布堡监狱,他以自己的勇猛,借助金钱的帮助,拯救了濒临绝境的莫勒尔一家及其他曾救过他的人;并对陷害他的仇敌——施以严酷的报复。最后,在神的博爱的感召下他始终没忍心杀他的仇敌——弗尔南德。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只有只有真正的宽恕才能获得心灵的平安,从这点来说,宽恕比复仇更伟大!
成语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如: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又如: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成语喜不自胜: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又如: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_582字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书是《基督山恩仇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大仲马,他出生于公元1802年,法国的一个森林小镇。大仲马再22岁那一年,决定离开家乡,远赴巴黎,在人文荟萃的巴黎,他受到许多著名作者,如莎士比亚、哥德华等作品的激励,开始埋首苦读。之后完成许多有名的著作。大仲马的作品丰富,题材也变化多端,他很注重人性中的正义感,并让坏人尝到苦头。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主角埃德蒙被陷害,而关进狱中时,突然围墙的碎片掉了下来,一个人从洞内钻出来,此人就是法利亚长老,他比埃德蒙早四年被关入达芬堡,法利亚长老十分聪明,他每天都授予埃德蒙许多知识,使埃德蒙学识大有进步。法利亚还告诉爱德蒙一个关于富有红衣教主所藏的宝物所在地,希望艾德蒙若有机会出狱,能挖出那些宝物。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法利亚因为年老而过世了!狱卒用麻布袋将法利亚装起来,准备明天将法利亚的尸体丢入海中,这时埃德蒙想到了一个方法,埃德蒙将法利亚从布袋拿出,自己躲进了布袋,隔天一大早,狱卒便把布带丢入水中,埃德蒙就顺利逃狱了。逃狱后,他便开始展开他的复仇计划。从这本小说内,我了解到了如恒河沙数一般的各种道理,其中最令我永生难忘的事,就是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就像法利亚长老及埃德蒙一样,就因为两人互相帮助,才能使埃德蒙顺利逃狱,还有,我们应该学习埃德蒙那样不屈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认输才能有所进步。
成语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又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成语神通广大: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如:《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又如: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
读《基督山恩仇记》有感_612字
人生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经历,这其中也有很多不平凡的经历:有的让人感到快乐、有的让人感到恐惧、有的让人感到刺激、有的让人感到惊讶……总之,不同的经历带给了人们不同的结果,本书中的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正是如此。他曾是马赛的一名青年水手,正当他做了代理船长、准备结婚时,却受到了同事、邻居、情敌的三重嫉恨。这三个小人将他无情的陷害,而一个不公正的法官也因为该案所牵扯到的私人问题将他打入死牢。从此他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法利亚神甫,他是一个极其聪明、十分善于思考的人。爱德蒙在与他十年的交往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但最后,神甫还是突发癫痫死去了。他在临死前告诉爱德蒙在基督山上有一处巨大的藏宝地。最后,爱德蒙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宝藏,成为了大富翁。之后,他又设计复仇与报恩的计划。这本书虽然对复仇和报恩计划着墨较多,但我更喜欢爱德蒙与法利亚神甫在狱中的那一段生活,神甫的话显得简单而又神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这大大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我也喜欢爱德蒙在逃跑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都十分惊心动魄,看着既刺激又令人赞叹。我想,这就是我应该从爱德蒙身上学到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斗争、冷静机智。《基督山恩仇记》向我们讲述了爱德蒙·唐泰斯一波三折的生活,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但对于坏人要敢于斗争,同时,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只要善于发挥机智的头脑,就一定会从挫折中走出来,取得成功。
成语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如: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又如: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惊心动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成语一波三折: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意指原指书法中的一捺,笔锋需作三次转折,使之曲折多姿。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後用“一波三折”形容声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或比喻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源]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据《法书要录·卷一》引)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锺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另可参考: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据《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工艺部五·书中》引)[典故]“一波三折”本是书法术语。用笔时平捺称“波”。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拆笔锋:起笔束紧,颈部提起,捺处铺开,呈波折状,犹如水流自高处而下,穿涧而行,故以“一波三折”作比喻。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晋临沂人。其人品高洁,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後人称为“书圣”。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後〉中,王羲之提到,如果把一幅字写得平直呆板,像算盘珠子整整齐齐排在算盘上一样,就是只描出字的点画,而不是写字。从前锺繇的学生宋翼就常常这样写字,锺繇经常责斥他,吓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来见。宋翼在家潜心研究锺繇所写的《笔势论》,颇有心得,经过数十年的苦学,终于成为晋代有名的书法家。“一波三折”这句成语,就从王羲文中“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笔势的曲折多姿,後则多借以譬喻声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或比方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_749字
整本书读完,给我的全是震撼。如此华丽,如此艰难,就像是看一部武侠小说:受辱的主人公,受异人传授,报恩救命之人,报复使他受辱的人。而主人公爱德蒙的遭遇似乎比武侠小说更具艺术色彩:
刚开始看到费尔南多、唐格拉尔、维尔福合伙坑害爱德蒙·唐泰斯,真是整个心都提起来了,不禁为爱德蒙捏把汗,也痛恨费尔南多、唐格拉尔、维尔福的行为可耻。入狱后爱德蒙居然相信维尔福,而维尔福利用爱德蒙的信任,坑害他,更令人咬牙切齿。当爱德蒙碰到法利亚神甫时,我就知道能人来了!爱德蒙成功逃出监狱,获得富可敌国的财富,报答了莫雷尔,报复了仇人费尔南多、卡德鲁斯、唐格拉尔、维尔福这些人。费尔南多和维尔福,一个妻离子散,自杀告终;一个妻子儿子皆死,自己也疯了……
可是这真的他希望看到的结局吗?看到疯掉的维尔福,爱德蒙陷入了沉思,让明白了,宽恕比复仇更伟大,他最终选择宽恕了唐格拉尔。但是我想爱德蒙可能顿悟的太晚了,这些是最好的结局吗?一个个悲剧而破裂的家庭,一个个悲伤绝望的疯子,这些都是如此的引人深思。可是想想看这些后果,哪个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恶行而产生的呢?有句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谁能想到在他们认为所谓的“基督山伯爵”就是那个他们曾经坑害过的爱德蒙呢?可能是爱德蒙与法利亚神甫学得太多、太深,让原来那个健康朴实的小伙,变成了老成、有着很深城府的“基督山伯爵”,他不费一丝一毫设计了精美的陷阱等待着仇人们自己一个个跳进去。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是一个完美的悲剧,这里充满爱和希望,这里也充满痛苦和欺骗。“基督山伯爵”曾一度的扮演过上帝,但是他错了,扮演并不代表他是上帝,他的手也曾沾满过罪恶的鲜血。这个故事的人们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结局,是复仇还是宽恕?这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成语妻离子散: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如:《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又如: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成语成千累万:形容数量极多。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九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又如:田园庐舍悉遭摧毁荒废,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基督山恩仇记读后感_791字
前天晚上我终于看完了那套《基督山伯爵》,好像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好好地看书了。这次真的是不容易,看了有1个月吧。看书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觉得有事可干,不至于在闲极无聊时没事找事,其实好多家庭琐事都是这样造成的。所以我们家里一直都比较和睦,真真是五好家庭的典范啊!
言归正传,说一下读后感吧,基督山伯爵的原型是水手出身的唐泰斯,乃一热情四射、极富爱心的小伙子,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更有了自己心爱的女友——漂亮温柔的梅尔赛苔丝。然而上帝就是这样,往往在一个人事事顺利时,横加一道磨难,当然这次加给唐泰斯的磨难太深重了,他在与未婚妻的订婚仪式上由于小人费尔南的嫉妒被匿名诬告有罪并被警察带走了,从此竟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17年。期间,未婚妻嫁给了费尔南,他的老父亲也含冤饿死。但好人终有好报,他在监狱里无意中认识了神甫法里亚,一位意大利学者,精通各种知识,唐泰斯通过他俩挖掘的地道跟神甫学习了好多知识,同时也赢得了神甫的信任,把宝藏的具体地址告诉了他。终于在神甫不幸去世的那天,唐泰斯冒充神甫被狱卒扔到了海里。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摇身变为人人敬重的基督山伯爵,并报恩复仇,最终赢得了属于他的爱情——美丽的公主海黛。
当然大仲马写得比较神奇,内容颇为波折,越往后越引人入胜,让人读来回肠荡气。维克多。雨果对大仲马的评价就是:他就像夏天的雷阵雨那样爽快,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他是浓云,是雷鸣,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像大旱中的甘霖那般温和,为人宽厚。
现实生活肯定不会像小说里那样复杂,况且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书中好多人的名字我都记不住,所以我不相信真的就有心眼那么坏的人。从小妈妈就说我眼里全是好人,一点坏心眼也没有,至今依然如此,想必这就是本性难移。我真的希望世界上的人们能够心胸开阔一点,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反正阿拉是这么想的了。
成语心胸开阔: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如: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又如: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知足常乐。
成语引人入胜:引人入胜[yǐn rén rù shèng],意指引领人进入美丽玄妙的境地。语出晋·郭澄之《郭子》。[源]晋·郭澄之《郭子》(据《北堂书钞·卷一四八·酒食部》引)王佛大叹曰:“三日不饮酒,觉行神不复和亲也。酒自引人入胜地耳。” 另可参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典故]魏晋时代是政治上的黑暗期。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各方豪强据地相争,社会遭到严重的摧残。到了三国魏正始年间,司马氏与曹魏的争权,再度形成一个恐怖的政治局面,士族名士无可避免的陷入这场斗争当中。身处如此黑暗的政治环境,每个人都有死生无常、祸福难测的无力感,导致了一种消极遁世的生命态度,於是纵情於酒池,用酩酊大醉换取短暂的逃避。王佛大,即王忱,亦为东晋名士之一。据《晋书·卷七五·王湛列传》中所载,王忱在二十岁左右名声就已经很大,他的舅舅范宁曾称赞他说:“风流隽望,真後来之秀。”他亦自负不凡,恃气傲物,性格放任旷达而不拘小节。但也正因他的不凡,更能体认到乱世中的无奈,所以与当时其他许多名士一样,也是极好饮酒,常常一连醉个数月,有时还会光着身子在街上游荡。晋·郭澄之《郭子》记王忱言:“三日不饮酒,觉行神不复和亲也。”也就是说,若有三天没喝酒,就觉得形骸不受心神的控制,他必须藉着酒才能把自己引领到一种玄妙的境地,喝得烂醉时反而能得到物我两忘的解放,才能忘却所有的不满,抛掉形骸的束缚,真正任心性所为而放纵不羁,故又云:“酒自引人入胜地耳。”後来“引人入胜”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引领人进入美丽玄妙的境地……
读《基督山恩仇记》有感_2328字
曾经,作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大仲马对他的作品创作风格做了这样一个自述:“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唯一的原则。”大仲马的意思大概是表明他的小说只是通俗小说。的确,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的文学作品,而大多都属于通俗小说,像《三剑客》《风雨术士巴尔萨摩男爵》等等这样的通俗小说多如恒河沙数,但我认为,《基督山恩仇记》可说是数一数二的佳作。这不仅是其拥有读者数量之多,就其历久不衰的时间之长而言;而是就其艺术上的精湛的技巧上的完美才下此论断的。毋庸置疑,《基督山恩仇记》是通俗小说的典范之一。
1844年,大仲马开始创作《基督山恩仇记》,属于当时的“报刊连载小说”。十九世纪初期,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之报刊连载小说也应运而生,这是报纸吸引读者订户的重要手段。写报刊的作者大概有大仲马、欧仁·苏、苏利埃、费瓦尔等一大批,也直接影响了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等作家。更重要的是,报刊连载小说“在这一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它在整个浪漫主义时代深深地改变了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极大地促进十九世纪成为小说的黄金时代。”报刊连载小说为十九世纪法国小说的空前繁荣并达到发展顶峰作出了贡献,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因此,给《基督山恩仇记》恰如其分的地位,背景考察是不可不考虑的。
把《基督山恩仇记》看做通俗小说中的典范是确当的,因为这部小说具备了优秀小说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一般的小说也有借鉴作用。
《基督山恩仇记》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情节曲折,安排合理。
小说一开始便紧紧吸引住读者。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远航归来,准备结婚;他年轻有为,做了代理船长,前程似锦。可是,他的才干受船上作为会计的唐格拉尔的嫉妒,在唐格拉的策划下,他的情敌费尔南向当局告了密,诬陷他是拿破仑党人。于是飞来一场横祸;在他举行订婚仪式时,他被当局逮捕。恰巧他的案件牵扯到检察官维勒福的父亲,维勒福为了护其父,将唐泰斯毫不留情的打入死牢。这一开始为下面做了铺垫。唐太斯在牢里巧遇法利亚神甫,两人通过地道互相往来,在这期间,他学会了许多知识和知道了一处宝藏。法利亚不幸中风死去,唐泰斯计上心来,他钻进法利亚的裹尸布,终于逃出虎口。这只是小说的序幕。唐泰斯根据法利亚指点,找到了基督山岛,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翁,改名叫基督山伯爵。他得知船主摩雷尔曾为他真心实意的出过力,并资助过他父亲;当船主不幸破产准备开枪自尽时,他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替船主还清了债务,并送给他一条崭新的帆船。小说重点写基督山伯爵复仇的经过,将三个不同的仇人给予不同的惩罚,费尔南夺人之妻,出卖恩人,结局是妻子离他而去,他身败名裂,儿子不愿意在为他战斗,他只得以自杀告终;维勒福落井下石,又企图活埋私生子,结局是妻子儿子双双服毒死去,面对穷途末路他发了疯;唐格拉尔是陷害唐泰斯的主谋,又逼唐泰斯的父亲贫病饿死,基督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受骗,终至破产并让他忍受饥饿之苦,他被迫把骗来的钱如数退回。这样的结局使复仇情节不呆板,而是富有变化,其中又穿插了许多惊险的场面,如:卡德鲁斯在风雨之夜谋害首饰商,夺取了五万法郎;在罗马附近出没的绿林好汉,利用狂欢节进行绑架活动;维勒福企图活埋私生子,私生子暗自被基督山手下的一名仆人相救……这些情节又不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这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写法运用的恰到好处,每个小差曲都写得很紧凑,很自然,但又没有喧宾夺主,相反是为情节服务的,一环扣一环,小说读起来繁复而不散漫,只觉得精彩纷呈,而无冗杂拖沓之感。
《基督山恩仇记》第二个艺术特点是:结构完整,一气呵成。
多卷本的长篇小说有各种各样的写法。有的头绪繁多,像一颗大树一样,枝繁叶茂,犹如一座花园一样,四通八达,在那些力图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如《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但这种手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结构上的失败。还有一种是先写人物,随着他的经历引出其他人物,其他人物的活动与此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构成了一个整体,像《克里斯丁》就属于这一类,很显然,《基督山恩仇记》的结构就属于第二种,前1/4的篇幅写主人公被害的经过,后3/4写主人公如何复仇。这种结构十分清晰。前面部分只能算个楔子。这是由这个楔子引出了后面的复仇情节,步步紧扣,引人入胜。
《基督山恩仇记》的第三个艺术特点是: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首先作者能从时代的变迁去刻画人物思想的变化和性格的形成。唐泰斯一开始是个正直单纯的水手,对生活的复杂性一无所知。他获得财富以后,开始变得老谋深算。虽然他嫉恶如仇,保持着正直的品质,但他已失去单纯的一面,变得铁面无情,手段凶狠。他的性格是在环境之中变换的,那个时代,唐格拉尔和费尔南在小说开头是个无赖小人,后来,唐格拉尔经营有方,成了银行家,他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本质得到充分地显露,而费尔南的背信弃义又有新的发展。他们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七月王朝的“精华”人物的发家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其实,《基督山恩仇记》在一些角度能给我们不同的启示,拿最简单的来说,像小说末尾基督山给摩雷尔的信中所说:“世上没有幸福与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唯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无上的幸福。必须曾经想过死去,才知道生是多么欢乐。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满,我心灵珍视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巴尔扎克说:“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而关于希望,希望是一剂良药,有希望,有未来,怀揣着希望,带着等待之心去努力,未来就在你眼前。
成语恰如其分:恰:正好。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八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欢喜。”又如: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成语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如: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川流不息地来访。”又如: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