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读《埋在雪下的小屋》有感、寒假读后感:《野风车.埋在雪下的小屋》(416字)、埋在雪下的小屋读后感(436字)、三年级读后感100字《埋在雪下的小屋》读后感(490字)等300字、400字、5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8篇,供您参阅。
《埋在雪下的小屋》的_348字
愉快的夏日,我常常坐在沙发上看书。
我最感兴趣的书就是这本《埋在雪下的小屋》,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和书的名字一样的小说。
这个故事里有五个人物,分别叫林林、林娃、雪丫、大野和雨。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大野想抓只白色的小鹿给雨。林林、林娃跟着大野一起去捉小鹿。走上了雪山,因为雪山上太冷了,而且又刮风,那么就更冷了,正好边上有个小木屋,大野说:“我们进去躲躲风吧!”,他们一个个的进去了。突然雪崩来了,把他们的房子给埋了。他们就开始挖雪,一开始他们用手指挖雪,雪太冷了,就想到把一张椅子拆开来挖雪,这样就更快一点。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脱离险境。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被它给感动了。我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一生和挫折,所以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寻找办法,尽力而为地解决问题。
成语尽力而为:尽: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如:《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又如:但我看得目下决难挽回,丞相可去尽力而为。——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
成语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如: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又如:不一会,又变成鹅毛大雪,真是瞬息万变。——田国浩《六月雪》
寒假读后感:《野风车.埋在雪下的小屋》_416字
文/任雪寒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四年级
放假在家,每天我都要花一个半小时拿起我爱不释手的《野风车》津津有味的读上几个小故事,其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埋在雪下的小屋》这个故事。
他讲述了大野、林娃、森森和雪丫四个孩子在雪山上追小白鹿的时候,累得刚走进一座小木屋时发生了雪崩。他们以大野为首领,在黑暗中摸索到一张椅子将它拆了,做成了板子开始挖雪,直到挖得筋疲力尽还是坚持挖雪,饿得通过吃雪,并靠大野坚持能出去的信念,林娃身上的一块腊肉、雪丫的念诗和森森生病时的安静在黑暗中度过了十天的世界,最终迎来了胜利的希望。
当我读完这段小故事时,深深地被这四个孩子的精神打动了,想到他们在雪屋逆境中虽然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但是他们以勇敢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支撑着自己直到挖开被雪掩埋的小屋时,想到我自己,平时一遇到难题,就救助于妈妈和老师,这是不行的。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要努力去克服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成语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如: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又如: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成语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如: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又如: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读《埋在雪下的小屋》有感_423字
《埋在雪下的小屋》这篇文章吸引了我。
“埋在雪下的小屋”写了几位孩子在树林里玩耍嬉戏,因为是刚写过雪,所以可以打雪仗。过了一会儿,有点冷。他们来到了一座小木屋里躲避风寒,就在这时,不幸降临了。
雪崩!!!
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仓皇向小木屋里来,竟大胆的来到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吓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雪崩的他们不禁害怕起来。年龄最大的大野,没有哭泣,想尽办法让伙伴们坚强起来。年龄最小的雪丫,害怕时,便朗诵起诗歌来。就这样,十几天过去了,终于有人来了。孩子们获救了,在这是几天里,他们同甘共苦,他们努力,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想尽一切办法出去。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遇到困难都要迎难而上。这就如我们在学习中,有些同学见到有不会的题,就不想写,想要去抄。这就像那句话说的,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打造一片天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想大野他们一样,在一座小木屋里不灰心丧气,不放过丝毫的希望!
成语有心人:有某种想法,肯动脑筋的人。如: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5回:“我看卢兄有心人,或别有深意亦未可知。”又如: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语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如: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又如: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吴玉章《论辛亥革命》
埋在雪下的小屋读后感_436字
今天我读了曹文轩的短篇小说集《野风车》,其中一篇故事《埋在雪下的小屋》使我很受感动。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冬天,四个孩子:雪丫、大野、森森和林娃一起到被积雪覆盖的山上去玩,他们看见一只白色的小鹿,就去追它。不料遇到了雪崩,他们情急之下躲进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小木屋里,一只兔子也和他们一起躲进了小木屋里。屋子里什么都有,也有吃的。四个孩子吃完食物后,再次忍住饥饿,度过了十多天的黑暗,终于重见光明……
四个孩子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让我佩服,同时我也很感动: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团结起来,一起战胜困难,这次经历也许会使他们终生难忘……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它不但给人许多启发,还有一些对事物或景象的描写,如:阳光下的雪山,闪着纯净的、蓝银色的光。它巍然矗立,像一道巨大、美丽的屏障。那雪像是荧光粉尘,即使夜间,这坐雪山也发着淡蓝的光。这个硕大无朋的发光体,把整个天地都映照得十分明亮。
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帮助,建议大家以后多读一些有用的书。
成语硕大无朋: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如:《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又如:这只南瓜重达200余斤,真是硕大无朋。
读《埋在雪下的小屋》有感_477字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埋在雪下的小屋》的书,这本书里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夜鹰”这篇小说令我很感兴趣。一天夜里,一个抓夜鹰的孩子独自乘着一只小船在河里游荡。突然,一只小夜鹰停在荷叶上,小男孩慢慢地把船划过去。小夜鹰发现了小男孩,但它没有飞走,小男孩用鱼网抓住了那只小夜鹰,小夜鹰“叽叽”地叫着,似乎在向小男孩求救。小男孩把小夜鹰带回家里,发现小夜鹰的右脚受伤了,而且翅膀又被枪打伤了,伤口流着鲜红的血。小男孩的爸爸亲切地对小男孩说:“孩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小夜鹰受伤了,你应该去帮助小夜鹰包扎伤口。等小夜鹰的伤口完全恢复后,你再把小夜鹰放了,让它回归自由。”小男孩听了爸爸的话后按照爸爸的要求做了。
几天后,小夜鹰的伤口恢复了,小男孩手捧小夜鹰,来到小河边放飞了小夜鹰。小夜鹰自由地飞向了天空,一会儿,小夜鹰又飞回来了,在男孩身边盘旋了几下,就又扑腾着翅膀飞走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人人都要保护小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去伤害动物。只要你帮助了朋友――动物,它们就会把你的所作所为牢牢地记在心里。人与人之间不也应该是这样的吗?
成语所作所为:指人所做的事。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又如:二弟从前所作所为,我岂不知,只是我做哥哥的,焉能认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成语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如:《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又如:一时乱将起来,舳舻簸荡,乍分乍合,溺死者不可胜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埋在雪下的小屋》读后感_490字
《埋在雪下的小屋》是曹文轩先生写的。
这本书主要讲了四个孩子——大野、森森、林娃、雪丫在寻找鹿的过程中,被雪埋住了。当时是在一个小木屋里,四个孩子永不放弃,一直坚持挖雪,靠着顽强的毅力终于逃了出去。在小木屋的生活苦不堪言,四个孩子经常会挨饿,死神也在森森和大野的身上停留过,但都被克服了。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就一定能在没有吃的困难下活下去。
大野、林娃、森森三个男孩找到了一个罐头,就在罐头只剩四块时,在自己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把最后四块让给了雪丫,在挖雪时,他们不让学丫挖,而是让她在床上休息,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学丫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在男孩子们觉得永远也出不去时,是雪丫的朗诵声让他们重拾信心,坚持挖雪。在他们眼冒金星时,雪丫找到了一盒火柴,让他们看到了光,体会了光,感受了光,他们顿时又有了力量!
平时从来没有饥饿感的他们体会到了饥饿,体会到了食物的珍贵。平时认为有太阳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的他们,现在是多么渴望太阳……
一个人拥有的东西直到失去时,才能体会到它的珍贵!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我很喜欢这本书!
成语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如:宋·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又如:他受的磨难真是苦不堪言。
成语苦不可言: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如:宋·李昌龄《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又如:不料一时大旱起来,饥荒疫病,一齐发作,百姓苦不可言。——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三年级读后感100字《埋在雪下的小屋》读后感_490字
《埋在雪下的小屋》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写的。这本书让我对克服困难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在一个山脚下的村庄里,有四个自由自在的孩子,他们分别叫:大野,林娃,森森,雪丫。那时是冬天,他们整天在一起玩耍,有一天,年纪最小的雪丫想要一头雪白的鹿,大野他们就上山去捉,“狩鹿小组”出发了,他们追到山上,却没有发现鹿,山上有一间小屋没有人住,他们去取暖,没想到遇到了雪崩。他们被困在小屋里,小屋又冷又黑。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们没有退缩,坚强的与挫折斗争。在他们个个都生病,没有力量时,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团结一致。他们被困了二十几天,直到冰雪融化,春天来临。读了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其中我最让我感动的是大野这个人物,他是这群孩子中最大的,他必须承担责任,他以身作则,带领孩子挖雪,还保护最弱小的雪丫,在他生病的时候,还不忘鼓励其他孩子,让大家团结一致。和大野比,我深感愧疚,我以前数学总学不好,我就每天练题,熬到深夜才睡觉。我觉得十分辛苦,就想放弃。但想想,不能前功尽弃。我就坚持,终于取得好成绩。我们要向文中的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前功尽弃:前功尽弃[qián gōng jìn qì],意指指以前辛苦获得的成果,全部废弃。◎语本《战国策·西周策》。[源]《战国策·西周策》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 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今公破韩、魏,杀 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战国策·魏策三》秦败魏於华,走芒卯而围大梁。须贾为魏谓穰侯曰:“……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弗易攻也。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於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阴必亡,则前功必弃矣。……”[典故]“前功尽弃”原作“前功尽灭”、“前功必弃”。据《战国策·西周策》载,苏厉是战国时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即将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就对周王说:“白起曾经打败了韩、魏、赵等国,并且杀害魏国将领,攻占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会面临危险,您应该想办法阻止。”於是建议周王派人前往秦国去对白起说:“以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离柳树一百步的地方射击,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叶,一旁观看的人都夸赞射得很好。但是有一个路过的人,却说:『的确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导他射箭的方法。』养由基听了,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很好,你却说可以教导我,那你为何不代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导你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但是你今天射柳叶百发百中,却不善於休息,等一下疲倦了,一箭也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就像你现在打败了许多国家,取得许多土地,功劳很大。又即将要出兵经过周王室的所在地去攻打魏国,如果这一仗不能取得胜利,就会前功尽弃了。所以你还是假装生病,不要出兵的好。”典源又见《战国策·魏策三》。叙述秦昭王三十二年时,秦国派穰侯魏冉攻打魏国,包围首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向穰侯说:“魏国现在发动三十万精兵驻守大梁,秦和楚、赵三国联军,是绝不可能攻下大梁的。一旦攻城失利,也会对您不利,您以前的功业一定要全部报废了。”穰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从大梁罢兵而去。“前功尽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以前辛苦获得的成果,全部废弃。
埋在雪下的小屋读后感_513字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哪怕少吃一口饭都不愿意。可自从看了曹文轩写成的《埋在雪下的小屋》后,我觉得应该好好想想了。
在皑皑的雪山下,有个小村子。在一个早上,几个孩子:大野、雪丫、林娃和森森,一起上了雪山,为了捉住一只漂亮的白色小鹿。在他们到达一座小木屋时,雪崩发生了!幸好他们躲在小屋里,没有遇害。
可是,由于被埋得太深,没有人发现他们,除了雪丫,剩下的几个男孩儿都在没日没夜的挖雪;他们没有食物,只能靠残留的那点意志支撑自己。死神始终不愿放过这几个可怜的孩子,相继让他们染上了病。其中,大野和森森病的最重,可他们却毫不在意,疯了似地挖雪,只为寻求一线生机;雪丫天天都在朗诵妈妈教给她的诗歌,尽管她已经饿昏了好几次,但只要醒来,她就会不间断的朗诵,以此来抵御“饿”魔。
就这样,他们苦苦支撑,终于有一天,一缕阳光从狭窄的缝隙里透了进来。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得救了!
如果埋的是我,恐怕连撑都撑不到第三天,更别说死里逃生了。在关键时刻,徒劳的悲伤是没有用的,有句话说的好: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掌握着自己生命的大锁,遇到危险,除了自己,别人是救不了你的,唯有坚持,方才能脱险。
成语娇生惯养:娇生惯养[jiāo shēng guàn yǎng],意指在备受宠爱纵容中成长。语或出《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源]《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琏哥眼里噙着泪,口里又不敢哭,起来站着。晁思才老婆说:“你不该与老七爷磕头麽?就起去了?快过来磕头!”琏哥也只得过来与晁思才磕了两个头。晁思才吆喝道:“怎麽?不该与老七奶奶磕头麽?”琏哥又跪下磕头。这时可怜小琏哥!本是娇生惯养子,做了奴颜婢膝人。日间直等吃剩的饭与他两碗,也不管什麽冷热;晚上叫他在厨房炕上睡觉,也没床被盖。六七岁的个孩子,叫他大块的扫地,提夜壶,倒尿盆子,牵了驴子沿了城墙放驴,作践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打骂的肚里有了积气。[典故]“娇生惯养”指在备受宠爱纵容中成长。此语见於《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是清朝蒲松龄撰,共一百回。写狄希陈两世恶缘的报应,着重於描写家庭社会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妇女的悍妒、家庭怨憎之事,都归因於阴骘果报之说。其中有一段描述农民晁无晏、晁思才称霸族里,不得善终的故事。晁无晏死後,晁思才想要谋取晁无晏的家财,假意收留晁无晏的儿子小琏哥,却把小琏哥当奴婢使唤,还要他跪着磕头。作者在文中写了一句:“本是娇生惯养子,做了奴颜婢膝人。”是说小琏哥从小是晁无晏的独子,备受宠爱,没吃过什麽苦,没想到却落了当人奴婢。晁思才因为谋夺晁无晏的家财,所以想斩草除根,以除後患。他对小琏哥十分刻薄,不让他吃饱,晚上睡在厨房的炕上,没有床没有被,又打又骂,作牛作马,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变得又瘦又病。还好後来晁夫人收留他,晁思才也因作恶太多而死,又一印证果报之说。
成语奴颜婢膝: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如:《抱扑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又如: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