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含读《在云上》有感、在云上读后感(897字)等900字、1200字、15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在云上读后感_897字
最近,同事向我推荐了林清玄的书,赶紧找了一本《在云上》一睹为快。非常优美的文字,看他的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欢喜,慈悲,感动,感恩,在每时每刻。
这本书是林清玄的散文集,他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心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淡中,创造高峰。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契入生命的美好。
林清玄从小喜欢爬高,身手矫捷,曾为了看风景,从树上、塔上、山顶上摔落,伤痕累累,幸得老天爱护,平安长大。林清玄好读书,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一定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段好文章,才肯睡觉。与动物、植物特别相亲,中学时代,读到苏东坡诗句:“钩帘归乳燕,开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感动得痛哭流涕。
为了寻找更高的境界,曾追随上百位法师、禅师、宗师,对大乘八宗都有深入的体会与了解,不时有悟境。一日,攀天心峰,过永乐禅寺,见老法师在廊下分茶。问道:“师父为何分茶?”老法师说:“分出青芽与黄叶,黄叶自己饮用,青芽供养众生。”大受感动,发愿将生命中美好的青芽供养众生,苦涩的黄叶自烹自饮。
林清玄的散文和席慕蓉、三毛一起,开创了台湾文坛一股清新之气,没有了现实的喧嚣,只是他们这帮文人内心世界的文字表达,若是老大粗的人,自然对这种细腻略摆弄深沉的心灵书籍嗤之以鼻,认为干大事的看这些看似空虚的散文有何实用价值。说起席慕蓉可能有人会知道一点,而林清玄是比较陌生的。他的文字我认为比席慕蓉仿佛更深一层,更加深了对哲理的思考。
在他笔下,生活永远是快乐美好的,而这种坦然的态度不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吗?其实在生命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若是缺少了这一点,他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有人会问,这不是和常规中完美定义背道而驰吗?其实不然,所谓完美的人,不是他的事业有多么辉煌,因为事业、金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唯独精神可以永久传代,流芳百世。完美,指的就是心灵完美。
如果在繁忙的同时,能多抽出空来,看看这种对心灵有帮助的哲理书,我想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会因此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成语嗤之以鼻:嗤之以鼻[chī zhī yǐ bí],意指嗤,讥笑。“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哼气讥笑某一人事物,以表示不屑、鄙视。语或出《黄绣球·第七回》。[源]《黄绣球·第七回》那书上讲:北美国有个农家女,名叫美利莱恩,他自言誓志以教育为世界建国,苟妾有千百之生命,愿尽为教育界之牺牲;苟妾得无量数之财产,愿尽为教育界之资本。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於乡,乡人笑之;说於市,市人非之;请於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而其从事於学,奔波於教育,至三十余岁犹不嫁人。[典故]“嗤之以鼻”的“嗤”有讥笑之意。今天在用“嗤之以鼻”这句成语时,特别强调用鼻子出声来嘲笑别人,表示鄙视与不屑。这四个字的组合,目前可以看到较早的文献资料是晚清小说《黄绣球》。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各方面都产生了剧烈的变化,妇权问题也逐渐受到瞩目。《黄绣球》这部小说就是在描述当时妇女生活的状况,以及新女性从事改革运动的困难,并藉以反映当时新旧社会交替之下,中国妇女争取妇权的艰辛历程。小说的重心特别摆在“放足”与“读书”两个当时妇女最急须改善的问题上,而“黄绣球”便是这部书的主角。原本是旧时代妇女的她,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从事妇权的改革运动。先从鼓吹妇女解放缠足开始,进而兴办学堂,教导妇女读书识字。虽然过程艰苦坎坷,受到社会极大的阻力,但她以美国一位农家女的事蹟自勉,效法她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位美国女子立志献身於教育,到处传播知识,大家都笑她、为难她。当她去见权贵时,更受到鄙视。小说中用“嗤之以鼻”描述权贵们用鼻子哼气讥笑,表示对这个女孩子的不屑与轻视。可是,她并没有放弃,仍然四处奔波,即使耽误自己的终身大事也在所不惜,最後终于受到有心人的赞助与赏识,成为有名的大教育家。“嗤之以鼻”这句成语就是用来表示不屑、鄙视。
成语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如: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又如:道学先生于是乎从而禁之,虽然很象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在云上读后感_1197字
这两个月来,陈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读林清玄散文。我读的这本是《在云上》。这本书大致分为金翅鸟首部曲和金翅鸟二部曲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每一篇开头都是一首小诗。经过我反复的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感觉思想在不断翻滚,挺有意思的。不过里面有些文章有些深奥,看不懂……
《在云上》这本书,我认为是林清玄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想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能在平淡中,创造绚烂。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进入生命的美好。
例如,我阅读了《在云上》里面的这么一段:“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守着不能回去的过去,不如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我在红尘滚动中寻找属于我的云,追随着风的足迹,遨游九天之上。绝境中还要飞行,逆境中还要穿云。”读时,总想写点什么;读后,也动起笔来写过,但总是不能成文。心中焦急,但又坦然。毕竟,像我这样胡乱遐想的人,怎能一如林清玄般站在云上看世界呢,又怎能描摹出他心中的尽美世界呢?我只是怀着欣喜之情,赏读每一篇文章,心中的波澜起起伏伏。这每一篇散文,在我看来,都流畅清新,我渴望能做一个站在云上看人间的人。欢喜,自在,平安,感恩,在云上,什么都能看见。
我还喜欢读《在云上》里面的这么一段:“我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而我果然,就不会被寒冬与剪枝击败,虽然有时静夜想想,也会黯然流下眼泪,但那些泪在一个新的春天来临时,往往成为最好的肥料。”是啊,我们人生总是在不断的遭遇挫折,但只要有一个发芽的心情,即使被深埋于泥土中,只要积蓄足够的能量,只要保持一颗等待春天的心情,就一定会有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其中还有一篇《四十岁学用左手》我也很感兴趣。这篇散文主要是说作者有一次因为右手积劳过度而不能使用右手,没办法只好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用左手慢慢地去试着做一些事情。从而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当发展到某一个关键点上,试着改变想法、做法都是可能的。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左脑指挥右手,右脑指挥的却是左手。左脑的数学及论理功能比较强,右脑的直观和洞察功能比较强。但一般人都习惯用右手,其实我们有时候还是应该努力地学用左手,虽然开始会做得生疏,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并且用心一些,从容一些,最后总也能把事情做好。
现在我为大家朗读这篇散文中的一段:
“一般人长期使用右手,或只使用右手,必然会使人失去平衡。左脑过度发展的社会,形成了充斥着计算与理性的、贫乏而单调的社会。为了唤起深刻的思考与广大的想象力,为了唤起艺术的生活与灵性的解脱,我们应该努力开发右脑,使我们成为理想而平衡的人。开发右脑,就从左手开始!”
最后,我想说:衷心感谢林清玄散文《在云上》给我的感悟!
成语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又如:看那些交了卷出去的人真象自由自在的仙人。——叶圣陶《马铃瓜》
在云上读后感_1463字
林清玄,台湾作家,17岁开始写作,30岁前获遍了台湾各类文学大奖,20年来出版了百余部作品,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他的文章将东方散文美学智慧融入宗教哲学情怀之中,清而不玄,淡而有味,为人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营造出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
起初我是从一篇课文才知道他的,那是一篇叫《桃花心木》的文章,作者主要写在乡下老家屋旁的空地上种着许多桃花心木苗,种树人给树浇水不是定时定量的,而是模仿老天下雨,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长成百年大树。并通过这一件事,告诉读者“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经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也是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从那看似行云流水的文字中,感受一种不同的人生哲思。于是我开始寻找他不同的文章来读。就找到了这本《在云上》。
当我看到《在云上》这本书的时候,被封面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所感动:“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一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生活态度,面对世间的困境,我们犹如一个盲人在黑夜中潜行,于是我们困惑,我们无奈,我们追求,我们放弃,然后又重新开始新的追求。心像一个永远不会停歇的休止符,在人生的路上不停地跋涉奔波,而林清玄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面对人世的困境,只要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心象,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淡中,创造高峰。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契入生命的美好。
读他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只要你细细地品味,都会从那文字的背后感受到不同的智慧,如一缕阳光,如一滴清泉,如那淡淡的花香,幽幽地沁入人的心中。从那些清新隽永、恬淡自然而又蕴涵禅意的文字中,忽然间某一句,某一段,好像自己在人生的某一个十字路口,经历过但却又说不来这种感受,而林清玄却替我们表达淋漓尽致。
正如他在文章中写道:“不要只爱青翠的树枝,树枝使会断落的,要爱整棵树,这样就会,爱青翠的树枝,甚至飘落的叶,凋零的花……”或是对生活抒发感慨“生命的许多事不能不舍,甚至去看似珍贵的事物。我们能舍、会舍、懂得舍、那是因为始终有这样的信心;那些因舍而空出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种着一棵属于自己生命的大树:“生命的树一旦真正长大,风雨就会变成掌声。生命的树一旦真正确立,冰雪就会成为衬景。生命的树一旦真正成熟,开花结果,只在弹指。”只有深情地拥抱它、仰视它、感受它,才能体会到树的不凡,看见树的坚强。抱紧生命之树,敢于与命运抗争,人生才不会暗淡。
生活是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一些束缚,多少人在平凡的生活无法找到生活的乐趣,无法体会生活的美好,林清玄却用一种智慧的角度让我从那看似简单的文字中找到我所需要的生活的态度。当你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一切忽然都豁然开朗了,心渐渐地放松,慢慢地饱满,好像来到了一个纯真而广大的世界,满眼的欢喜,满心的光明。
《在云上》一共收有作者的五十二篇散文,打开它,生命的感动滚滚而来。他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在他笔下,生活永远是快乐美好的,他赋予我们更平和的身心状态,其实在生命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时候把那些繁杂事情都沉淀了,才能让自己更加愉悦。当你遭遇很多个是否的时候,在你一筹莫展时,在林清玄的文字里,或许你会找到一个答案,或是出口。
成语不可避免: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如: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6章:“男女之间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这种心心思思的现象。”
成语行云流水: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源]轼启。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於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於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於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另可参考:《宋史·卷三三八·苏轼列传》话说周末时,有一高贤,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邑人也。曾仕周为漆园吏。师事一个大圣人,是道教之祖,姓李名耳,字伯阳。伯阳生而白发,人都呼为老子。庄生常昼寝,梦为蝴蝶,栩栩然於园林花草之间,其意甚适。醒来时,尚觉臂膊如两翅飞动,心甚异之。以後不时有此梦。庄生一日在老子座间讲《易》之暇,将此梦诉之於师。却是个大圣人,晓得三生来历。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今日被老子点破了前生,如梦初醒。自觉两腋风生,有栩栩然蝴蝶之意。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老子知他心下大悟,把《道德》五千字的秘诀,倾囊而授。庄生嘿嘿诵习修炼,遂能分身隐形,出神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