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括读《乌龟和老鹰》有感、乌龟和老鹰读后感(423字)、《乌龟和老鹰》读后感(591字)等400字、600字左右的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乌龟和老鹰读后感_423字
我看过的故事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童话书里面的《乌龟和老鹰》。
《乌龟和老鹰》讲的是乌龟看见老鹰在空中飞翔,非常羡慕它,就叫老鹰教它飞行,老鹰知道乌龟不适合飞行,就劝它放弃。乌龟再三恳求,老鹰出于面子。只好教乌龟飞行。刚开始,乌龟跟着老鹰在空中飞行。久而久之,乌龟自以为掌握了飞行的本领,脱离了老鹰,向前飞,没想到一离开老鹰就从天上掉下来,被摔得粉身碎骨。
生活中有的人就像《乌龟和老鹰》里的乌龟,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这个人,有个小毛病,常常好路不走,这里跑跑,那里跳跳。你看,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一路上,我一会儿沿着沟边走,一会儿跳上岸上。
妈妈见了着急地说:“快下来,快下来,不然会摔倒!”我毫不在乎地说:“没事,没事。”谁知在这时,“扑通”一声,我脚下一滑,摔了一个大马趴。我心想:“要是早听妈妈的劝告,就不至于如此了。”
一个人太好胜,又不听别人劝告,总是要吃亏的。我会牢牢记住这个道理。
成语粉身碎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如: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又如: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粉身碎骨。——杨朔《东风第一枝》
成语毫不在乎: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又如:他对此事毫不在乎。
《乌龟和老鹰》读后感_591字
树立远大的目标≠好高骛远——题记
《伊索寓言》中有《乌龟和老鹰》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一只乌龟很羡慕老鹰能自由自在的飞,便再三请求老鹰叫它飞。无奈之下,老鹰只好把乌龟衔在空中。嘴巴一张开,乌龟就掉下去并摔得粉碎。
这个故事告诫人要按照规律办事。——然而我们只能这样说吗?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乌龟为什么想飞?因为他不安于现状,不想再将自己束缚在软弱无力的小腿上。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老鹰一样,无拘无束的在空中翱翔。它愚蠢吗?不,它不愚蠢,它也不是好高骛远,它只不过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罢了。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是用来形容自不量力,但我提出质疑。蛾子是因为向往光和热,才扑向火焰。虽然葬身火海,但却在它扑向火焰的那一刻,获得了光和热,获得了生命的升华。
是啊!为理想而执着,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吗?
正是由于人们以前对飞天的愿望,才能有今天的飞机;正是因为人们想要探索奇妙的海洋世界,所以有了潜艇“蛟龙号”;正是人们千百年来对月亮无限遐想,才有了今天的“嫦娥三号”!
如果人们都墨守成规,那今天将是什么样子,我真不敢想。
所以,当有人对未来异想天开时,不要打断他,试着去欣赏;当有人为着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理想而奋斗时,不要打击,要鼓励他;当有人因无法实现愿望而失望时,请握紧他的手,满怀希望的对他说:“相信吧!只要你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成语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如: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又如: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成语异想天开:异想天开[yì xiǎng tiān kāi],意指不符实际、不合事理的奇特想法。语或出清·无名氏〈都门纪变百咏〉其五七。[源] 清·无名氏〈都门纪变百咏〉其五七(据《清代北京竹枝词》引)乞选渔船钻铁甲,议挑河水灌城濠。料渠谋国忧勤日,异想天开首独搔。[典故]“异想天开”是指发出奇想天门开启,这种想法是怪异的,所以叫“异想”。异想的结果自然是不符实际、不合事理。清代无名氏〈都门纪变百咏〉中,提到为抵御外敌入侵北京城,有人就建议找些渔户潜水去破坏铁甲船,也有人建议挖深护城河,并挑运河水来灌注,使它深满以抵挡敌人。这些不符实际,不合事理的建议当然是“异想天开”的想法。
乌龟和老鹰读后感_597字
树立远大的目标≠好高骛远——题记
《伊索寓言》中有《乌龟和老鹰》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一只乌龟很羡慕老鹰能自由自在的飞,便再三请求老鹰叫它飞。无奈之下,老鹰只好把乌龟衔在空中。嘴巴一张开,乌龟就掉下去并摔得粉碎。
这个故事告诫人要按照规律办事。
——然而我们只能这样说吗?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乌龟为什么想飞?因为他不安于现状,不想再将自己束缚在软弱无力的小腿上。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老鹰一样,无拘无束的在空中翱翔。它愚蠢吗?不,它不愚蠢,它也不是好高骛远,它只不过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罢了。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是用来形容自不量力,但我提出质疑。蛾子是因为向往光和热,才扑向火焰。虽然葬身火海,但却在它扑向火焰的那一刻,获得了光和热,获得了生命的升华。
是啊!为理想而执着,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吗?
正是由于人们以前对飞天的愿望,才能有今天的飞机;正是因为人们想要探索奇妙的海洋世界,所以有了潜艇“蛟龙号”;正是人们千百年来对月亮无限遐想,才有了今天的“嫦娥三号”!
如果人们都墨守成规,那今天将是什么样子,我真不敢想。
所以,当有人对未来异想天开时,不要打断他,试着去欣赏;当有人为着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理想而奋斗时,不要打击,要鼓励他;当有人因无法实现愿望而失望时,请握紧他的手,满怀希望的对他说:“相信吧!只要你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成语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如:《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又如: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成语好高骛远: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意指骛,追求,从事。“好高骛远”指一味地向往高远的目标而不切实际。语本《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颢》。[源]《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颢》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於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洒扫应对至於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典故]宋朝理学家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和弟弟程颐合称“二程”,开理学中之洛派。他教导人们追求知识学问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方面心中却也忧虑学者嫌弃低微浅显的知识,而致力於追求高远的目标,终究落得没有成就。後来“好高骛远”这句成语就从“厌卑近而骛高远”演变而出,用来指一味地向往高远的目标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完整的语形见於清人吕留良〈与钱孝直书〉,吕留良以“好高骛远,事事求出人头地”,直指钱孝直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