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读《责任胜于能力》有感、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965字)等800字、900字、1000字、11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_828字
工作?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46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仁亲约旱哪鄙侄危彩歉鋈硕陨缁岬囊环菰鹑巍R桓銎椒踩耍?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5185.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此书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其深刻的内涵,浅显易懂的道理,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强的说服力,阐明了责任有无直接决定事物的成败,也让我对文中的“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责任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每一个能够成功发展的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力量。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能力。尤其是本书的最后一章谈到:责任即荣誉。“人可以不伟大、人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追求与信念;扛着它,就是扛起对自己人生的美满与幸福。
成语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如:《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又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涯几何,宁堪此弃掷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成语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如: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川流不息地来访。”又如: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_902字
在教培中心组织的读书活动中,业余时间我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列举了一些成功案例,使本书的精神内涵具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关于能力,本书中并不是说能力不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能力小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如果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虽然有很强的能力也可能给我们的单位、社会和他人带来损害或损失。
关于责任,责任是一种精神、是敬业、是对价值的坚守、是对信念的执着、是对工作的负责、是对社会、他人的负责任。责任是一种承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中就有了热情,就能激发潜在的能力,有能力又有责任感就会有使命感,有了使命感、有坚定的信念就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就能够克服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读了这本书后,结合我们的工作有以下几点的体会:一、责任是爱心: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课外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但要教授他们知识、能力和技能,更要带着一颗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去学习、去锻炼、去生活,让爱心伴着他们成长的每一步;让他们从小就感受着爱、传递着爱,就能培养他们将来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意识;一个有责任心的有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
二、责任是承担:一个负责人的人,应该敢于承担社会负于的各种使命,在生活中我们尊敬师长、团结同事、关心他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们的责任。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负责,脚踏实际、勤奋苦干、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做为一名中层管理工作者,从基础的工作做起,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去做,在具体工作中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把工作做的顺畅、完美是我们的责任。在学习上,我们要认真学习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我们的责任。
三、责任是荣誉:一个负责任的人、有荣誉感的人,就能在工作中多承担责任,热情主动,为企业多做贡献,为单位争取荣誉,为自己树立荣誉,为荣誉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成语通俗易懂: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如: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又如: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报告。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_965字
看了杨宗华老师的责任胜于能力讲座,我认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固然很重要,但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责任心,又能在工作中完美落实责任的人。让我联想扬子地板:“感恩、责任、互助、发展”企业文化宗旨。每当我走进行政大楼的大厅八个大字印入我的脑海里对我们时刻提醒着“责任”。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会有能力大小区分,而对我们来说责任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因此我将以下二个方面来的谈谈个人对责任的认知。
一、责任不分大小,关键在落实,岗位不分大小,责任不分大小,企业有了好的决策,也要通过落实才能收到成效。在我们安徽典型案例:某冰箱厂面临破产的局面,被西门子收购,我们都知道,德国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有变,人没变,机器设备也没有变。德方唯一做的把先前制度坚定不移地落实下去。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现在西门子冰箱在中国第一品牌。德国人的绝的绝招是什么?落实,把制度落实到位,把责任明确到个人。可见,只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落实战略中每一个责任才能使企业创造出实的价值,失去落实力,就失去我们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落实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因此我们每个人无论面对的责任是大是小,无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认真落实自己的责任。
二、对责任的落实,就是对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须承担责任的工作。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某种意义说,角色饰演得是否成功取决于你对职责的履行程度。做任何事都要有责任感,而且要将责任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无论我们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你对工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社会法则,是道德法则,是心灵法则。正视责任,让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让我们在绝望时绝不放弃。在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责任。
责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落实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子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落实责任的人,首先失去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所以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落实责任,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社会都将问心无愧。
成语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又如: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
成语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如:《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又如:他们走得很慢,然而是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茹志娟《澄河边上》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_984字
《责任胜于能力》一书以责任、忠诚、能力为重点,浓缩了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忠诚与责任的深刻内涵、责任与能力的辩证关系,以及责任感对培养道德品质、对工作成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读过之后,感触很深,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主要看对工作、对事情有没有责任心,敢不敢负责任。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责任是一种使命,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担当重任,而缺乏责任心的人,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只会整日沉溺于自怨自艾或怀才不遇的感叹之中。
人的一生必须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就等于放弃了生活。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人的潜能,责任可以改变态度。在工作中,如果能清醒明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工作责任,那么工作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应付转化为积极创新。
实践中,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费力才能完成的。简单的说,按时上下班准时开会等一些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总有一小部分人会钻空子,趁领导不在的时候遛出去办私事,或者找出各种理由上班迟到早退,违反单位制度。这些现象说到本质就是一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个人有没有担负起责任,可以从方方面面体现出来,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人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成为人们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能力。
在局机关,每个干部都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我从事的是征管基础管理工作岗位,认认真真地做好分内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是我应尽的职责。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将责任转化为动力。对股长负责,对纳税人负责,对基层人员负责。其次,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责任不是停留在口头,而要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征管基础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锁的工作,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体现出一个部门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最后,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人形象。一个有责任的税务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只有责任与能力并有才能真正达到工作目标要求,取得理想成绩,获得人生和事业双丰收。
成语脚踏实地: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意指比喻做事切实稳健。语出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八》。[源]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八》康节有〈安乐窝中诗〉云:“半记不记梦觉後,似愁无愁情倦时。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公爱之,请书纸帘上,字画奇古,某家世宝之。公与康节唱酬甚多,具载《击壤集》。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公深以为知言。至康节捐馆,公作挽诗二章,其一曰:“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讲道切磋直,忘怀笑语真。重言蒙跖实,佩服敢书绅。”记康节之言也。康节又曰:“君实九分人也。”其重之如此。後公以康节之故,遇其孤伯温甚厚。[典故]司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学家。宋英宗时,他与范祖禹、刘攽、刘恕等人奉命编撰《资治通监》,由他主编。编写这部史书时,司马光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直到半夜才休息,丝毫不敢懈怠。为了怕睡得太久,耽误了工作,还特地制作了一个“警枕”,好让自己睡得不安稳而警醒。而司马光对於书稿的要求更是严格,他先广泛的收集资料,然後串连、剪裁,加以润色,反覆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时只剩下八十卷,可见其要求之精简。等到编成後,全书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写好,一笔不苟。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赏。宋神宗更为这本史书取名为《资治通监》,表示这部史书能作为历代治乱兴亡的借镜。司马光做事认真勤恳的态度,可以从这儿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马光问他的好友邵雍,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麽样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正是对於司马光最贴切的赞美。後来“脚踏实地”被用来比喻做事切实稳健。
成语怀才不遇:怀才不遇[huái cái bù yù],意指怀有才能却际遇不佳,不受重用。语或出《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 媪》。[源]《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 媪》话说大唐贞观改元,太宗皇帝仁明有道,信用贤臣。文有十八学士,武有十八路总管。真个是:鸳班济济,鹭序彬彬。凡天下有才有智之人,无不举荐在位,尽其抱负,所以天下太平,万民安乐。就中单表一人,姓马名周,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氏。父母双亡,一贫如洗;年过三旬,尚未娶妻,单单只剩一身。自幼精通书史,广有学问,志气谋略,件件过人。只为孤贫无援,没有人荐拔他,分明是一条神龙困于泥淖之中,飞腾不得。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每日郁郁自叹道:“时也,运也,命也。”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典故]“怀才不遇”是指怀抱才能,却不能遇到赏识的人或施展才能的时机。《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 媪》中,叙述一个名叫马周的读书人,才学志气都远胜他人,可惜孤贫无援,所以眼看着才能不如他的人个个都飞黄腾达,只有他“怀才不遇”,经常藉酒浇愁。後来“怀才不遇”就用来形容怀有才能却际遇不佳,不受重用。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_1106字
启示之一:责任与能力相比较,责任更重要。对于“责任胜于能力”这一理念我非常赞同。这是因为责任与能力相比较,责任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他就会努力地去学习,全力以赴地去工作。他会有一种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也会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工作肯定比较出色,对单位和社会的贡献也会大一些。相反,如果一个人光有能力而毫无责任心,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说得极端一点,对一个毫无责任心的人来说,能力越大,对单位和社会的破坏性越大。那些高科技犯罪的人,就是很好例证。这些人能力不可谓不强,但是由于他们对家庭、对社会严重缺乏责任,把能力用错了地方,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相比之下,有一些人虽然能力不那么强,但他们有一颗责任心,他们为单位还能做一些工作,对社会也有一些贡献。我想,一个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能力大小,这都没关系,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当然,如果我们既有强烈的责任心,又有很强的能力,那是最理想不过了。这也应该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启示之二: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些责任是与生俱来的。比如你作为儿子,你有孝敬父母的责任。你成家之后,有养育子女的责任。有些责任是因为工作、朋友而产生。这些责任是每个人推脱不掉的。
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才能知道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也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承担责任。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承担所有的责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求你承担你所能够承担的那部分责任。这就是社会为什么要分工,企业、单位为什么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职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应做些什么,这是履行责任的前提。正如一位成功学的大师说过:认清自己在做些什么,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责任。
启示之三:让责任成为习惯。
我们只是认清责任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但不等于每个人都有责任感。责任是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指一个人对待任务的态度。我们虽然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但如果不去很好履行自己的责任,那也是白搭。所以我们不仅要认清自己的责任,还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平时讲爱岗敬业,其实敬业是一重责任精神的体现,是对责任的一种升华。我们过去讲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所要体现的就是这种责任精神。我们要让这种精神成为自动自发,变成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习惯。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我们要把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当成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事。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成语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如:清·越翼《廿二史札记·五·东汉尚名节》:“盖当时荐徵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苟难,遂成风俗。”又如:他们缺乏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高兴的欢迎的全力以赴的精神。(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成语兢兢业业: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如:《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又如: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兢兢业业,不敢偷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_1133字
“学会感恩是担当责任的基础,成功不是一种机会,而是一种选择!学会感恩,选择责任!”这段文字出自《责任胜于能力》一书。在对书中章节一遍遍的品读中我深深感受到感恩与社会、与企业、与家庭都意味着一种比泰山还重的责任,当我们真正学会了感恩,便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会促使我们在历练中超越自我。
平日里,我们常说能力有大小,而感恩之心却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强化责任,提升我们的能力。换句话说感恩让责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感恩让责任变成一种自律意识。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某外贸公司普通职员杨小丽文凭不高,从事递交文件,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等杂务,虽说工作不起眼还很繁杂辛苦,而她却对这份工作心存感激,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工作中,她把印坏的纸或背面空白的废纸裁成小张分给同事做便条,把回收废纸和纸箱卖的钱捐给工会,周末上班从不报加班费,在她工作的地方没有不该亮的灯,没有滴水的笼头,地上也没有纸屑。两年后,她在高学历员工羡慕的眼神中被破格提拔为总务主任,进入了公司中层主管行列。其实,因感恩而勇担负责任的杨小丽为我们传递了一个讯息,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新主张:“这是个要负责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不是逃避责任,而是要拥抱责任。”
当然,学会感恩并不仅仅是培养一种情结,它是要从情感深处孕育、萌发一种超强的责任和超强的能力,也就是说感恩让我们背负责任超常发挥,感恩让人变得强大而无私。书中提到“人在关键时刻,最容易放弃责任,逃避责任!”而感恩却会将这种本能或潜意识无限缩小,将人性的潜质无限放大,懂得感恩的人在播种责任中收获幸福。书中的事例很直接,有位学计算机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眼看身上的钱快用完了,就在这时,他历经艰难从200多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考取了一家电脑公司,上班后,他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于是,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最终考取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工程师资格证,并在公司做到了很高的职位,站在成功者的角度,他只说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是感恩给了他动力,所以,再苦再累的活也难不到他。由此,我想学会感恩就意味着对恩情的坚守和执着,就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责任,选择坚持。如果没有这种对责任的坚持,只有初中文化的许振超是不可能从一个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桥吊领域专家;如果没有这种坚持全国劳模王顺友也不可能在寂寞的邮路上坚守一生……
所以,当我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时就会牢牢抓住责任,就会为了履行责任对自己狠一点,正如作者杨宗华说的:“我爱我自己,但我绝不溺爱我自己。”或许有人会说背负太多责任会被压垮,其实不然,责任象山不是山,每个人身上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岗位责任都是相互融会的动力而不是包袱,它是一种沉甸甸的情和义,是让你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力量源。
成语义无反顾: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意指秉持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语本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源]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後,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典故]“义无反顾”原作“义不反顾”。“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有一年,汉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由於唐蒙徵集民工过多,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使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武帝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发布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诉巴蜀人民唐蒙的举动皆非皇上本意,并且恳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开发西南夷的行动。檄文中提到:边疆郡县的士兵,听到烽火高举、燧烟点燃的消息,都张弓待射,驰马进击;扛着兵器,奔向战场;汗流夹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触利刃,冒着被流箭射中的危险,也从没想要回头。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国家的危难,竭尽全力去履行臣民的义务。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将国家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後来此篇文告原文中的“义不反顾”演变成“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用来指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成语破格提拔:不遵常规选拔提升。如: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