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17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7 00:23:32百科知识库

高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1700字

整理了《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706字)、行者无疆读后感(1667字)、电影《上甘岭》观后感(1681字)、《不过如此》读后感(1686字)、《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705字)等1700字左右的高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供您参阅。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_1700字

读了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让我知道了原来在遥远的欧洲不仅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悲壮的爱情,像莎翁那样的古典哥特式的美,原来也有市井家,回归生活的美。简单,精致,如同“两寸牙雕”,却窥视出了整个社会。

弗兰克奥康纳说:“我认为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技巧局将一样,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完美无缺一样。”《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如同掠过竹林的风,带给我竹林般的清凉,泉水般的清澈,让人可以随时随地的沉浸其中。那细腻的语言,缜密的思维,为我拉开了英国田园风光的帷幕,不经意间勾勒出了一个浪漫纯美的童话,却又那么的贴近生活。

这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书中一共写了四队青年男女的结合,作者一一加以比较,批判,爱憎分明的阐述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观。富有傲慢的达西和睿智具有反叛精神的伊丽莎白,温柔体贴的简和有权有势的宾利,以及莉迪亚和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

贝内特夫妇五个女儿待字闺中,没有子嗣,依照当时的法律,他们死后家产须由远房内侄柯林斯继承,因此把五个女儿嫁到有钱人家,成了贝内特太太最大的心愿。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整个故事的架构。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的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其实小说中的班奈特太太是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缩影,爱情对她们来说是不可靠的奢侈品,她们只看重物质,看重权势。所以当富有单身的宾利来到内瑟菲尔德庄园,便成了众人注目的焦点和谈论的话题,以及小说中对军官们到来,小镇人民细微的表情和言语的描写,将当时社会风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作者奥斯汀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女性,于是她塑造了一个追求纯粹的爱情,多少有些藐视权贵的伊丽莎白。虽然小说写于19世纪初叶,但是她所阐述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放在当下中国却也依旧是那么热点的问题。看到社会中充斥着的拜金主义,炫富事件,小三,包养等心中竟升起一种荒凉,但这也并非真爱的缺失,而是社会问题。我个人认为这种狂热的拜金主义是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够完善,本来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对金的崇拜,对物质的追求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中国却显得有些病态了,因为在中国没钱你便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在“生存”这把悬于头顶的大刀压迫下,拜金现象自然变得严重,人间的真善美也在死亡的威胁下大大贬值。而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哪怕你没钱,你还可以生存,所以在国外对艺术,对学术的追求热情远高于中国,同样在那样一个安逸的社会里,爱情观也让现代中国青年向往。

在我看来婚姻的奠基本来就应该是爱情,如同伊丽莎白所追求的一样。面包与玫瑰的选择,若二者不可得兼,取玫瑰而舍面包也。这种选择或许是因为我还没有面临生活的压力,但是追求爱,追求美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呼吁。

但这只是个人的做出的选择罢了,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假设那便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总是在不停的面临选择,而我只是出于个人偏好更侧重精神,愿意承受更大的机会成本而已。同样,有些人更侧重于物质,这只是一个选择,没有对错可言。然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当大部分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这个选择便成了一种风气,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俗。之所以将题目设为“两寸牙雕”,不仅是因为《傲慢与偏见》的精巧细致,更是因为通过这个“牙雕”窥见了当时的风气,抛开爱情不谈,还有其他的一些感慨。

首先让我感慨的是当时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因为整个故事的构架便是在依据当时法律贝内特夫妇死后财产由远房内侄继承这个源动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可见当时法治发展的水平。

其次是平等,“傲慢与偏见”这个书名便是在平等的观念下产生的,达西因为在交际舞会上不肯与他人跳舞,让伊丽莎白认为他十分傲慢,以至于产生了偏见。要认识和结交朋友都必须与他人一同跳舞,随时更改舞伴,尽兴而为,虽然这个平等具有局限性,但这些应该便是现在欧洲国家自由,平等,法治等观念的雏形。这些从两寸牙雕中观察出的细末,让我回眼中国的当下,期待能发现更多的进步雏形。

成语二者不可得兼: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又如:你一方面要顾着你们的孝道,一方面又看着眼前的危险;可是二者不可得兼。——老舍《二马》三

成语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如:《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又如: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兼而有之。

行者无疆读后感_1700字

近日,读了余秋雨先生2011年修订版《行者无疆》一书。作者在自序中说:这次修订,比第一版删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也有较大的改动,使之更加干净。读《行者无疆》,如同在一个斜阳西下的欧洲老街,与余先生不期而遇,于是坐在路边梧桐树下的长椅上,低声地闲谈着先生行走欧洲的见闻;又如同某个周末,在欧洲某个埋葬着许多智者的公墓里,我倚靠在草地上,捧书静读。余先生在当今,是少有的“文化人”。他的书,值得反复读。

很遗憾,至今我没有去过欧洲。但对欧洲似乎并不陌生,尤其是南欧、中欧和西欧。目前中国人对欧美的了解,远远超过欧美人对中国的了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还包括其它方方面面。虽不陌生,但终究没有去过和深入地研究过,有的只是片断的,肤浅的。读完此书,欧洲变得清晰起来。书中作者的很多思考让我深受启发,还有些是从来不知道的角度。

余先生们此行的初衷是想通过对欧洲文明、欧洲社会的考察,来比较、思考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余先生讲道,在学习欧洲文明的时候,不能继续像文化前辈那样一味抱歆羡和追慕的态度。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虽然差别很大,但既然都称为“文明”,就必须应对所有文明共同的敌人,一切非文明的力量。二十一世纪最根本的冲突,产生在文明和非文明之间。守护全人类的整体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当代大道。讲的好,值得研究,我们的对外政策,对外宣传,有时可以多个角度。

整本书由一个个地理概念或是文化古迹、人物、故事串起来,初读的人或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旅行笔记,直至读到结尾“总结在寒夜”一节,恍然大悟,再返回去读,才会对作者写此书的初衷和结构布局有深刻的认知。总结在寒夜一节中,作者归纳出对中华文明有价值的七个对比性图像:一行字母,即美第奇家族与文艺复兴。作者经过思考后得出,社会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集中权力资源、财富资源和文化资源,一起开创一种新文化;一片墓地,即德国费希特、黑格尔的墓地。作者讲道,同样是知识分子,德国同行在整体上远比中国同行纯粹,并因为纯粹而走向宏伟;一份图表,即里昂一家博物馆列出的该市十九世纪的创造和发明。中国由于长期封闭,不仅基本没有参与人类近代文明的创造,而且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创造态势也知之甚少。这种情形,使文化保守主义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创新的步伐;一座城堡,即温莎堡以及不远处的伊顿公学。中国近代以来激进主义对社会元气的损伤、民间礼仪的破坏、人权人道的剥夺,已酿成巨大恶果。而英国该经过的都经过了,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过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是一条不错的路;一群群闲人。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拙于终极思考,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较少关心人文理想。财富无限而生命有限,当人生的黄昏终于降临,你们会在那里?;一块巨石,即冰岛“法律石”。中华文明的一大隐脉武侠精神,本性上是无视法律的,造成了中华文明与近代社会的严重阻隔;一面蓝旗,即欧盟的旗帜。目前中国大踏步走向国际社会,既有可能因视野打开而显出气度,又有可能因竞争激烈而倒退回狭隘。(实际上,对我来说感受更深的是欧盟大门口铁栅栏上一大群男孩和女孩的雕塑,青年人永远是社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目前我们政府用人体制上在锻炼使用年轻人方面似乎有些倒退)。上述七幅图像远远不能完全概括本书。对本书,可能会有一些人质疑作者的写作真的有那么纯洁、高尚吗?作者所做的比较、思考的角度都有道理吗?有些观点还需要商榷?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行走欧洲所思所想是值得称道的,作者和凤凰卫视做的这件事是值得鼓励和点赞的。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余先生们更大的空间和保护。

我认为,贯穿本书还有另外一条线:就是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书中的多个章节都有对城市文化的描述、总结、反思,对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以及城市中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文化与文化的关系等等。作者是深受中华文明熏陶的“文化人”“知识分子”,自然就有一种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自然就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思考,自然就要为中国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浪潮发出一些声音。

成语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如:《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如:教授之术,亦采法列强,教科之书,日新月异。——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成语恍然大悟: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意指猛然醒悟过来。语本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上·裴丞相古器》。[源]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上·裴丞相古器》耕人垦田得古铁器曰盎,……隐隐有古篆九字带盎之腰。曲阜令不能辨,兖州有书生姓鲁,善八体书,子男召致于邑,出盎示之,曰:“此大篆也,非今之所行者。惟某颇尝学之,是九字曰『齐桓公会於葵邱岁铸』。”邑宰大奇其说,及以篆验则字势存焉,乃辇致於河东公之门。公以为麟经时物,得以为古矣,宝之犹锺、玦、郜鼎也。……独刘舍人蜕以为非当时之物,乃近世矫作也。公不悦曰:“果有说乎?”紫微曰:“某幼专邱明之书,齐侯小白諡曰桓公,九合诸侯,取威定霸,葵邱之会是第八盟。按礼经,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既葬然後反虞,既虞然後卒哭,卒哭然後定諡,则葵邱之会实在生前,不得以諡称之,此乃近世矫作也。”裴公恍然始悟,立命击碎,然後举爵尽欢而罢。[典故]“恍然大悟”原作“恍然始悟”。据唐人高彦休的《唐阙史·卷上·裴丞相古器》载,唐时裴丞相好古物,当时在曲阜有一个农人在耕田时挖到一个叫“盎”(一种大腹敛口的盆)的古铁器,环腰隐约现出九个古篆。曲阜令无法辨识,就找了一个精通秦代八种书体的鲁姓书生来看。书生说:“这些字是大篆,不是现在通行的文字。这九个字是:『齐桓公会於葵邱岁铸』。”曲阜令就将这件春秋时代的古物献给裴丞相,好古的裴丞相视之为宝物。有一天,裴丞相设宴和门生聚会,大家围着看这件古宝,赞美之声此起彼落,只有刘蜕认为那不是古宝,而是近代的赝品。裴丞相很不高兴,要刘蜕说出理由。刘蜕说:“齐侯小白死後,諡号是“桓公”。他九合诸侯,完成霸业。葵邱之会是第八盟。当时齐侯尚健在,是不可能用諡号称呼的。”裴丞相听了,“恍然始悟”,令人把盎击碎,和门生们继续把酒言欢。“恍然大悟”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恍然始悟”演变而出,用来指猛然醒悟过来。

电影《上甘岭》观后感_1700字

谁没有美好的青春?谁不珍惜这宝贵的年华?可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们却不惜用他们的热血与生命去换取战斗的胜利,迎来了宝贵的和平。

《上甘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52年秋,美军侵略者在板门店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以后,妄图用战争来解决朝鲜问题,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他们先后出动了三万多兵力,使用大量的炮火、飞机和坦克,企图夺取上甘岭地区只有三平方公里的我方两个山头阵地,从而进一步向北进展,占领主峰阵地五圣山。敌人在我军狭小的阵地上倾泻大量炮弹,并对我后方运输线路进行严密封锁,致使我军在战争开始时处于被动状态,两个山头前边的主峰阵地十分危急,而在主峰上坚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七连几乎伤亡殆尽。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张忠发和他的连队冲上弥漫着一片硝烟的主峰阵地以后,才发现七连连长和他的战士已大部分伤亡,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七连指导员趴在石崖上坚持指挥。张忠发从勇士们手中接过阵地,准备投入严酷的战斗。师部原来要求张忠发的连队在阵地上能够坚守二十四小时,以待后援。但不到一个上午,敌人向这个狭小的阵地疯狂进攻竟达二十三次;连队伤亡惨重。这时,师指挥所发现敌人又在继续增兵,只得决定放弃表面阵地,命令张忠发部队暂时撤进坑道里去。第二天,敌人在占领了这两个山头阵地以后,果然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自己的连队,配合其它退入坑道的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进攻五圣山的大股敌人。师指挥所根据这种情况,决定放弃对这两个山头表面阵地的争夺,要求前边坑道部队把敌人拖住在这两个山头上,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使后方能够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张忠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士每天有伤亡,能够战斗的人一天天在减少。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头顶上的敌人,还要面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艰难。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下山抢水的战士和运送给养的部队接连遭到牺牲。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张忠发和战士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着,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偷袭和毒气弹的袭击,奇迹般地战斗了二十四天,使后方作好了大进攻的准备。大反攻开始了,张忠发率领战士们冲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队一举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战役的最后的胜利。上甘岭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形势,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战争以美军的惨败告终。

上甘岭战役阻止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北上鸭绿江的步伐,助长了志愿军的士气,扫灭了侵略者的威风,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朝鲜战场的全面停战奠定了基础,对中国与朝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战役中战士们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依靠这种精神打退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打的让美军心寒,打出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电影中有一个让我难忘的镜头:一位战士在战役中不幸中弹了。可他没有立刻倒下,而是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一句话:“指导员,你们不用管我,你们一定保住我们八连的荣誉!”他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没有轰然而起的配乐,没有刻意定格的镜头,可这一切都非常真实,非常令人感动。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时刻想着战役的胜利,想着团队的荣誉。看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

其实八连士兵最感动我的不是他们面对困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是他们坚决服从命令的态度。为了配合上级的全面反攻,八连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几十天,志愿军面临的困难有很多:敌人的猛烈攻击、枪支弹药的匮乏、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敌人的毒气弹以及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并没有要求上级批准他们突围,而是严格执行团部的作案方针,将敌人死死拖在了主峰,为大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样的士兵实在令人钦佩。

彭德怀元帅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说了一句极富有象征意义的话:帝国主义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上甘岭战士们一样的志愿军在为此奋斗。

成语千千万万:形容为数极多。如:唐·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又如: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二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成语有生力量:①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②指充满活力的力量。如: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又如:青年突击队始终紧紧地结合社会的生产,一直保持着生气勃勃的、内容丰富的活动,成为一支推动生产的有生力量。——《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不过如此》读后感_1700字

崔永元的《不过如此》我一口气看完了。早听说这本书看起来不累,无须太多的思考,果然如此。

最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非常热销,有的书店进了几批货都销售一空,我有点半信半疑,跑到书店一看,书架上的《不过如此》历历在目,购买的人几乎很少。原来,媒体的炒作也"不过如此"。

我没有贬低的意思,我是想,一向“实话实说”"的崔永元看到这样的消息会有什么想法呢,我想他也会偷偷跑到书店去看的,但是他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毕竟这样的消息有利于他卖书啊,就象他书中提到的一些小事,他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还在意能赚多少钱,不然,他不会从广播事业转行到电视事业,不会从电台跳到央视。毕竟他也是人,是人就不能免俗。

说实话,我很喜欢崔永元,他的《实话实说》我很爱看。作为一个主持人,他有种独特的个人魅力,这使他所主持的节目也熠熠生辉,我觉得如果《实话实说》不是崔永元主持的,那么收视率会急转直下,一日千里。现在全国有100多个类似的谈话节目,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看央视的《实话实说》呢,抛开中央电视台节目的制作水准不说,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冲着崔永元来的。喜欢看他在屏幕上不紧不慢的调侃,喜欢他的坏笑。

前不久,我到医院去看病,等候就诊的时候,跟一位大姨闲聊了几句,她就很喜欢崔永元,我说崔永元挺能白话的。大姨笑着说“他不仅能白话,而且他很会白话”。东北话里“白话”二字基本上是褒义的。如果崔永元听了我们的对话一定高兴。

回过头来谈谈这本书吧。其实我能一口气看完这本书,除了因为书很薄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幽默流畅的语言。从头看到尾不知道笑了多少次,有时候觉得崔永元像个大男孩,比如他写梦里梦见推车的场面,梦中的他一只手叉腰,一只手在空中向下一挥,命令众人:给我打,狠狠的打!38岁的男人也会做这样的梦,实在是很有趣的。电视上的崔永元,给大家的印象是:一脸坏笑,说话的时候嘴唇基本不动,冷不丁的冒出一句逗得大家发笑,有时候他还专门设计个小圈套什么的,让嘉宾往里面钻。崔永元的风格是独特的,他能够利用幽默的元素让谈话节目变得轻松愉快,让人们在笑声中反思一些事情。看了他的书,才知道要想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崔永元从节目策划做起,一直到作主持人,他所信奉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文关怀。所以每期《实话实说》都很精彩,都会让人感到这个选题真的不错,很有人情味儿。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感受坚强",一个生命 垂危的癌症患者,一个跟病魔作斗争的乐观坚强的小女孩,她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的中国人。面对死亡都可以这样坚强,生命中还有什么不可以承受之重呢?我想这期节目会激发很多人,使他们重新振作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就是人文关怀,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关怀了。

《实话实说》真是个好名字。“实话”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一提到实话二字难免会联系到政治,中国面临的好多社会问题,需要用实话来实说的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牵扯到政治。鉴于中国的国情,《实话实说》是不能涉及这些政治敏感话题的,所以这是一种无奈。有了这个无奈,也使得《实话实说》仅能局限于"人文关怀"上,国计不谈,只谈民生。这多少是个缺憾。有些选题也不是尽如人意的,比如"我们都是左撇子"这样的话题,无关痛痒,实在是味同嚼蜡。好在中国的社会错综复杂,人文的话题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话实说》还大有文章可作,崔永元也不必担心下岗了。

作为读者,我是很喜欢这本书的。毕竟崔永元带给我们笑声,又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朋友,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普通人觉得,名人也和我们一样,也有跟我们类似的爱好,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他们只是在做很特殊的工作而已,这一点是跟我们不同的。

喜欢崔永元的低调,他在书中敢于剖析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他把观众对他的批评都写上了,对自己的缺点一点儿没客气,并且对观众深深的道歉;书名也用了一个很低调的词儿"不过如此",这说明崔永元是真正的平民主持人,没有名人的架子。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

最后想说的是,崔永元,走好!

成语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如:清·梁启超《论各国干涉中国财政之动机》:“事变之来,急转直下,其相煎迫者未知所纪极。”又如:由于迅速而顺利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就使全国战局急转直下,使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

成语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如: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又如:雾开,峰峦历历在目,登陟有路。——《清史稿·觉罗武默讷传》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_1700字

蓝色,梦幻的色彩;海洋,神秘的存在。对于这样的事物,谁不心生好奇,谁不为之向往呢?早在100多年前,“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对于海洋,就已经做了一番畅想。书里丰富多彩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了我,他那大胆超前的幻想深深地感染了我。

1867年,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克斯教授为了弄清楚“黑色庞然大物”的真正秘密,他和仆人孔塞依、鱼叉手尼德·兰一同登上“林肯”号军舰。不幸的是,他们遭到了“怪物”的撞击而落入大海,被关进了牢里。之后他们知道这个“怪物”原来是一艘潜艇,利用海洋发电的“鹦鹉螺”号。船长尼摩因不想他们泄露秘密而把他们留了下来,一起进行神秘的海洋历险。在历险中,他们接触了不为世人所知的海底世界,经历了匪夷所思的奇特遭遇:海底森林打猎、受到土着人围攻、在珊瑚石林中埋葬死去的船员、与鲨鱼殊死搏斗、穿越阿拉伯隧道进入地中海、发现传说中的大西洋洲、第一次踏上南极、遭遇章鱼袭击,等等。最后,“鹦鹉螺”号被卷入大漩涡,销声匿迹。

在这次神秘的海底历险中,我结识了一个个“新朋友”:对知识永远不满足的阿隆纳克斯教授,忠心耿耿的孔赛依,脾气暴躁而勇敢善良的尼德,还有自信沉稳、聪明善良、为了朋友奋不顾身的尼摩船长。我还领略了从前不曾认识的海底世界:海底森林、珊瑚组成的石林、红海中名为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各种各样的鱼类等等,凡尔纳都描写地形神俱备、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出世之前,让读者如痴如醉,惊叹万分。它还为日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建造真正的实用潜艇给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这一切都令我们惊叹不已,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凡尔纳大胆奇特的想象,凡尔纳不是自然科学家,却充分利用了19世纪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的科技成果,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诡谲多变的情节,将幻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且借助幻想,表达对科学大发展的热烈探索和强烈追求。

现在,我们中间还有多少同学拥有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呢?但其实,当每个人都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怀有同样丰富多彩的幻想和不可抑制的好奇心,但在成长过程中它们或多或少都被抑制或扼杀了,这样做等于亲手掰掉了孩子茁壮成长的嫩芽。因为依我个人的看法,幻想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幻想比现成的知识更加重要百倍。爱因斯坦有一句话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是的,“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难以摘取诺贝尔奖项——因为,“诺奖”青睐的是好奇!但是,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的好奇心日渐退化。某文章提出,在我国,应试教育不仅成了一种体制,更成了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进入骨髓深入灵魂的集体无意识。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学生时期的成绩好坏并不是决定一生命运的东西。过度注重分数会使学生们失去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随之失去的还有我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这并不是说应试教育有错,适当的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一旦过度,就会变成残忍的“好奇心杀手”。被这个“杀手”所“改造”出来的考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知识,汲汲于功名,思维格局非常有限。怎么指望“考生”能有创造性的思考呢,怎么指望他们能摘取“诺奖”呢?好奇心真的很重要。不信你瞧——成绩平平的牛顿因为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冒出来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曾经被怀疑智商低下的爱因斯坦在小时候对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不停向家长发问,长大后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因为对吊灯的摇晃好奇,后来发现了单摆……我还记得,有一位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残留有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感到很奇怪,但是没放在心上,很武断的认为那不过啊碘的化合物,只是贴了纸标签。后来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那些残留物是新元素溴,李比希这才恍然大悟。这些名人们的事例难道没有向我们证明,好奇心和探索心的重要地位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想象是人们插上翅膀的思维。让我们以这本名著为伴,带着思维的翅膀,永远翱翔在幻想的蓝天吧。

成语天马行空:天马行空[tiān mǎ xíng kōng],意指天马,指天帝所乘的神马。“天马行空”,形容神马奔驰。语本《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後用“天马行空”比喻文才气势豪放不拘,亦用於形容浮夸不着边际。[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 上驰。体容与,迣 万里,今安匹,龙为友。[典故]汉武帝时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诏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等,典源所收为第十章〈天马〉。根据《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记载,这首诗作於元狩三年,汉武帝因为在渥洼水得到一匹西域大宛所产的良马,传说是天帝所乘的神马子孙,而取名为“天马”。诗中描述天帝赐与的天马,奔驰时一副意气昂扬洒脱不拘的样子,而且速度快到像在天上飞一般。後来“天马行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文才气势豪放不拘。多用於诗文书法方面。例如明·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即以“天马行空”来形容萨天锡的才思。亦用来形容浮夸不着边际。

成语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如: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又如: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与抗战无关’论,但为大势所迫,不久也就销声匿迹了。——郭沫若《沸羹集·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