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书笔记作文大全19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23:48:20百科知识库

高二读书笔记作文大全1900字

文章有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读后感(1869字)、袁氏当国读后感(1904字)、《小小飞虎队》电影观后感—在硝烟中成长(1865字)、教育书籍的读后感(1914字)、清兵卫与葫芦的读后感(1893字)等1900字左右的高二读书笔记作文5篇,供您参阅。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读后感_1900字

绝不推卸责任,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出问题出错是难免的,很多人总是抱怨,又有几个人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又有几个人会把责任放在自己的身上,或许你没有傲人的成就,但最起码你值得人尊敬。

敬业为魂,任何一份职业都值得我们去尊敬,世界的存在离不开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既然选择了就去爱,爱你的职业。

从小事做起,不要看不起那些微小的事物,一些微小的东西很多时候都决定着你的成败。记得,所有的大事都是又小事汇聚而成的。

荣誉准则,重视个人荣誉,关注集体荣誉,时刻扞卫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我相信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受欢迎,你都会成功。

荣誉即吾命,英国诗人拜伦说:”情愿光荣加冕在一天,不愿无声无息过一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汗水为的就是你的成功。

为自己奋斗,所有的一切,努力也好,堕落也好。记得,你为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戴皇冠的是你,做一个乞食者也是你。

绝不惧怕失败,摔倒了并不可怕,站起来,拍拍土,你依旧是英勇的骑士。继续奔跑。看,远处的曙光已经进了。

永不言败,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永远不要放弃,这才叫人,一个真正的人。

坚韧的品质,意志不是说在嘴里的,而是一种生活,一种习惯。

没有什么不可能,任何一件事没有不可能。只有你是否努力了!

勇敢者的游戏,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注定了接受悲伤,痛苦,快乐,幸福。只有勇敢者才有资格走完这游戏的旅程。

战胜逆境,如果生活总是一帆风顺的,总有一天你也会觉得没有味道,人生是一杯水,加一些酸甜苦辣的作料进去你的生活才会有味道,才会有意义。

克服恐惧,怕,逃避真的有意思吗?勇敢的面对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是在最前面,做一个强者,生活的强者。努力奋斗,让自己走在最前面。幸福也好,悲伤也好。

热情,今天你微笑了吗?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你的开心将会带动很多人的快乐,世界上的一切也会随你的出现变的更加有意义。

专注,认真,是一种责任,一种荣誉,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

铁一般的纪律,自己给自己规定的制度,别人给自己规定的制度,自己给别人规定的制度。不可以改变,否则那将是一纸空文。

将服从训练成习惯

一切从零开始,记得,一切的一切都是零。每一个点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千万别找借口,任何一件事的开始和终结都不曾有借口,借口是逃避,是懦弱人的本能。

只管说”我不知道“,试想一下,现在这个社会又有几个人会说”我不知道,我不“他们但却,他们害怕,他们只配被称作懦夫。

信念,无论何时何事,问一下自己”你的信念是什么呢?“

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空白的。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是一句没有灵魂的尸体一样,就如同一只无头苍蝇,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生的意义。

实现目标,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刻都为自己定下目标,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团队精神,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如何了解别人,懂得如何融入到这个世界。

善于合作,地球,如果没有合作是无法转动的。

注重仪表和礼貌,一个人的仪表可以让人厌倦,也可以让人快乐。一个人是否有礼貌可以看出来他的教养,可以看出他的家教。甚至可以看出他的人生。

以上司为榜样,一个不喜欢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看着你的上司,人家会走到哪一步,一定有值得你学习的。要以他为榜样,吸取他的精华。

领导的艺术,能做到领导层的人都是亲和力很强的。因为他的仪表,因为他的礼貌。领导是一种艺术,到处都散发着美的气息。

忠诚胜于能力

全力以赴,做你想做的。做你要做的,选择了就竭尽全力的去完成,那叫忠诚。对自己忠诚,对你的团队忠诚。

积极主动的面对每一件事,好事也好,坏事也好。积极主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做人的原则。是一个人价值的最好的体现。

勤勉,常常的勉励别人,勉励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绝不拖延,今日事今日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完现在的事。下一件事等着你呢!

行动起来,去做好正在经手的一件事。

追求真理

正真使你受欢迎,一个真实的人我们都喜欢的人。首先自己喜欢自己,别人喜欢自己。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

终生拼搏,只要还有一丝的气息就不要放弃,努力进取。直到自己再也走不动了。我相信那时候我们看一下我们脚下的路不会后悔。

只有第一,我总是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第一,也只要做第一。其他的都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第一。

没有最好,任何一件事都没有最好,想要看到什么叫最好吗?努力,拼搏,奋斗你会看到的。

成语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如:《宋书·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又如:竭尽全力地去反对第一个可能性,争取第二个可能性,反对第一个前途,争取第二个前途。——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成语一纸空文: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说是筹了款项,只能办理本省之事;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又如:徒凭袁总统一纸空文,岂即肯拱手听命,就此安静么?——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袁氏当国读后感_1900字

周日值班,有了一段空闲的时光,把一本搁了很久的书读完了。书名叫《袁氏当国》,是著名史家唐德刚的着述,讲述了民国初年的那段波澜曲折的历史。记得,读本科的时候,各种历史课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主修课程。其中,最不喜欢的就是清末民初的这一段,一个是感觉不好,全是丧权辱国的家丑,另一个是内容错综,线索太多,记不住,就像一团乱麻。再加上盖棺定论的标签——“黑暗的历史”,就更没有什么可读性了。袁世凯一直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奸诈委琐的卖国贼,锃亮的顶门就是愚蠢、愚昧的招牌。然而读了这本书,却给了我另一种感觉,用一种新的目光去审视这段历史,评价这个人物,修正自己浅薄的误读、误判。

先说袁世凯这个人物。也许,唐德刚说的没错,在他之前还没有人给予袁大头一点正面的评价。《袁氏当国》是第一次以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从时代和人性的角度理解一个转型中的悲剧人物,进行了中肯的评说。袁世凯并非无能之辈,他在乱世中崛起,以高明的权术手段攫取了最高的权力,在清皇室和革命党人之间,游刃有余,坐稳了大总统的位置。在这个攀升过程中,并不是像事后人们唾骂的那样,他一开始就是一个窃国大盗,是一个反动派。袁世凯是末世的能臣,操练了第一支现代化意义上的军队,以兵不血刃的代价迫使清帝退位,完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最为重大的转型,数千年的帝国不复存在。当年,拥护袁世凯做大总统,并非是袁的刻意造势,而确实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众心所向。至于说,他最终走向复辟反动而招致灭亡,是后话,也不是一句窃国、卖国所能解释的了,而是囿于他个人的政治眼光,受制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他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还有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袁克定的怂恿和误导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当然,他内心的贪欲和野心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里面有必然,也有偶然。

个人道路的选择,历史进路的曲折,都不是预定的,也不一定具有前后连贯的统一性,而包含了时代环境下的转向和嬗变。唐德刚对汪精卫、袁世凯的评断,除了爱才惜才的悲悯和同情,更多的是对个人和时势之间相互影响乃至裹挟的历史性探讨。人,终究是历史中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超越历史的限制,即便权谋如袁世凯,也依然宿命地归于旧式官僚的行列,在时局中虽意识到危机与风险,但仍然不能把握历史的动向,进而失控个人的命运,演就了一出历史的闹剧、个人的悲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克制和警醒,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误判,也许是人生的常态。尤其身处在变动中的社会,一切都在急速改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误判。要想少犯错误,更好地保全和发展自己,只有更多地跳出个人利益的局限,以长时段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的境遇和时机的选择。

再说民国初年这段历史。以往,对于这段历史是很不屑的,丧权辱国,军阀混战,一无可取。现在,再来细读这段历史,却也慢慢体会出其中的味道。近代中国是从哪里走来的,中国的现代性包孕了怎样的根骨与特质,恐怕都离不开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唐先生反复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民国初立,民无共识,国无定体,政无法统,一切都在形成中。当时倡行革命并没有群众性的基础,而是救亡图存的时世推动;当时主导议会的社会精英也不谙现代政党政治的路数,缺乏民主政治的训练,反而成为没有立场的政客。现代化的进程,宪政的确立绝不是一夜之间所能成就的事,法国、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成长的历史说明了这点,中华民国最初的历史也同样证明了这点。一个社会的成熟和进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也会有反复,处于历史激变中的人,如何去抉择和顺应,就不仅是个人智慧和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也有当时的环境乃至历史人物个性和遭遇的偶然性因素。历史不可重复,历史也不能假定,在把握历史必然性的前提下,回头去重读这段历史,才会有更为清醒的洞识,也更能在当时的情境下对历史人物的误读、误判有深刻的理解、切实的体认。

而且一段历史不管怎么不如人意,甚或黑暗,但总有他的价值。即使是袁世凯的厨房议会也并非毫无用处,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对后世的法制发展依然产生了切实的影响。而且民国初年,总统制和内阁制的争风,革命党人对新政权的锐意改革与控制和实权派北洋系军人权力操控之间的斗争,都对我国近代选择的政治进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是黑暗历史帷幕下蕴藏的历史的真实和脉络,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究,进而得出经验和教训,引为对当下的关照。历史,不能化约,需要你们不断的深思。否则,就是又一次误读和误判,失去了从历史中获得借鉴和智慧的机会。

只有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才不会误读;只有客观而中肯的分析,才不会误判。《袁氏当国》在流转更动的时代给了我们一点历史的回味、凝神的静思。

成语大势所趋: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如: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又如:解放区人民的力量,大后方人民的力量,国际形势,大势所趋,使得国民党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成语救亡图存:救:拯救;亡:危亡;图:谋求;存:生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如: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欲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又如: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小小飞虎队》电影观后感—在硝烟中成长_1900字

这次国庆放假,语文老师说让我们看一些电影,并写出观后感。在众多影片中,我选择了看《小小飞虎队》。

电影开放了,里面有3个鲜明的人物,分别是虎子,小银,大壮。他们,就是这“小小飞虎队”的成员了。他们几个机智勇敢,临危不乱,在送情报的途中,还顺带的嬉耍了小鬼子一通。

大壮,他虎头虎脑的,一出场,他和虎子、小银跑去看飞虎队打鬼子。虎子和小银爬在树上看,他却因为太胖,上不去,好不容易爬了上去,看见了飞虎队,但由于太过于兴奋,一个没留神,又摔了下来,还把裤子挂破了。这让人觉着还傻乎乎的。战斗将要结束了,他们三目送这飞虎队飞上了车,这时,虎子说道:“咱明天立马成立小飞虎队”

第二天,大壮出去找虎子、小银他们,也想成为小飞虎队的一员。结果,在半路上的芦苇丛里,听到了枪声,吓的他拨腿就跑。突然摔了一跤,刚爬起来,就看见了一个大叔,这位大叔是八路军,身负重伤的他,没有了行动能力,于是,便把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告诉了大壮,要大壮去临城送给飞虎队长老洪,并且再三嘱咐:这个情报除老洪外不能告诉任何人。

大壮听完后,迅速几下了情报内容,并回到村去找虎子和小银,骗他们俩说去临城找他爹,而且还能见到老洪。虎子和小银一听老洪,便立马答应了下来。

于是,他们便偷偷的上了鬼子的火车,准备坐火车去临城。没成想,被二鬼子李二孬发现了,虎子和小银准备跳车跑,大壮被迫无奈,只得告诉虎子和小银他要去临城的真正目的,当虎子和小银听了真正的目的后,便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大壮把情报安全送到。

鬼子们发了疯似的到处抓他们,一波三折,最后,他们都被抓住了。大壮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告诉了鬼子军官一个顺口说出来的假情报:夜里睡觉老尿炕,不尿它就憋得慌。

那糊涂的军官,在听了假情报后,立刻叫来了三位高级密码破译官来破译这句话。哈哈哈!就连那些高级破译官也傻啦吧唧的。一个说:“这是中国人根据最古老的密码学编译的密码,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5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说得不知道又多深奥。有一位破译家说:“这是维热纳尔密码,这种密码在十九世纪才被一个古怪的天才查尔斯巴比奇解开”话音刚落,有一位破译家立刻反驳道:“这是支那人用中国古老的八卦编制的,其中包括了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还说“这编者十分狡猾,它把古老的中国智慧藏入了最简单的俩句话中。”天呐!!!一个比一个说的深奥,殊不知这只是一个孩子随口说出的无稽之话而已。哈哈哈,笑的我肚子疼啊!

最后,在一次逃跑中,他们又一次的被鬼子包围。大壮再三思虑,决定把情报内容告诉虎子和小银。于是,他就给虎子、小银:“现在,我要把情报告诉你们。我们死了一个,还有俩个,死了俩个还有一个。”又抹了抹眼:“即使我们三个最后只有一个能活着出去,也一定要把情报告诉老洪!”没想到大壮小小年纪,却能说出如此极有抱负的话,我们应该想他学习。

虎子,他头脑灵活,勇敢无畏,十分聪明。有一次,他们三个被李二孬抓住了,只有他从容面对。一边向李二孬求情,一边想着逃跑的办法。突然,他一个转身扑,把李二孬摁在了地上。在明知掩护大壮和小银逃走自己可能会付出生命的情况下,还对大壮和小银说:“你俩快逃,我掩护,到前面的小树林等我!”说罢便用鞭子紧紧的缠住李二孬,掩护大壮和小银逃走。最后,他还是没能打过李二孬,又被抓住了。于是,他又瞅准时机,从李二孬手中跑了出来,到小树林和大壮、小银他们回合了。虎子的勇敢和聪明,还有他为了朋友敢于牺牲的高尚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小银,他虽然不及大壮的执着负责,虎子的聪明勇敢,但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有俩次

鬼子想要偷袭他们都被小银及时的发现了。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敏锐的观察力,也应该向小银学习。

最后,在小飞虎队成立的那刻,他们一起说的那句谁要害怕、叛变、告密天打五雷轰!中的后五个字,响彻云霄!

这部电影更让我更多的了解了战乱年代的艰辛和困苦,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幸福了。

记得还有那么一段。在小鬼子们明白抓不到人后,鬼子军官就下令说:“击毙孩子,别让他们跑了”听到这句话时,我更加的憎恨起了那些小鬼子们。这也让我感受到那时生活的艰辛。当他们在成立小飞虎队的那刻,所说的那五个字,说明,他们长大了。想他们那般大小的孩子,本应该是花季年华,却因为战乱,而导致他们不得不奋起反抗,在硝烟中保护家园,在硝烟中努力成长!

我也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让他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美好。

成语急中生智:智:智谋。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如:唐·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窘,然敌则气作,急则生智。”又如:当我把《语丝》读完的时候,想念《莽原》的心思却忽然增高万倍,急中生智,马上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可爱的表弟。——鲁迅《田原思想》

成语一波三折: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意指原指书法中的一捺,笔锋需作三次转折,使之曲折多姿。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後用“一波三折”形容声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或比喻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源]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据《法书要录·卷一》引)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锺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另可参考: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据《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工艺部五·书中》引)[典故]“一波三折”本是书法术语。用笔时平捺称“波”。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拆笔锋:起笔束紧,颈部提起,捺处铺开,呈波折状,犹如水流自高处而下,穿涧而行,故以“一波三折”作比喻。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晋临沂人。其人品高洁,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後人称为“书圣”。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後〉中,王羲之提到,如果把一幅字写得平直呆板,像算盘珠子整整齐齐排在算盘上一样,就是只描出字的点画,而不是写字。从前锺繇的学生宋翼就常常这样写字,锺繇经常责斥他,吓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来见。宋翼在家潜心研究锺繇所写的《笔势论》,颇有心得,经过数十年的苦学,终于成为晋代有名的书法家。“一波三折”这句成语,就从王羲文中“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笔势的曲折多姿,後则多借以譬喻声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或比方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_1900字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

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成语晕头转向:晕:头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如: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又如:我被你整得晕头转向。

成语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一回:“至于那以后的批评,糊里糊涂预写下的,灵不灵那个去管他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吃了这鱼,成了神仙,虽是快活,就只当中死的二百年,糊里糊涂,令人难熬。”又如: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

清兵卫与葫芦的读后感_1900字

作文开头:『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一)

清兵卫的命运确实让人感到可怜,他父亲与教员的封建思想对清兵卫兴趣的扼杀,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但是这毕竟是外界因素,内在的因素却是清兵卫一味地退让。开始的时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厉害,后来在一次讨论中,父亲呵斥了清兵卫一句,他就不敢作声了,教员没收了葫芦、父亲砸碎了葫芦,彻底地破灭了他的葫芦梦。我们在叹惜这一小高手被封建思想扼杀的同时,难道就没有注意清兵卫自身的态度?从热衷到无言,从无言到屈服,清兵卫不敢吭声,没有扞卫他的兴趣,任由封建洪水淹没他的思想,湮灭了他的自由。

处在当时封建社会中,清兵卫的处境的确艰难,但是他以牺牲自己的兴趣来换得一丝的“和平”,这是不值的。因为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下,只要背离了封建思想的事,都会遭到排斥甚至扼杀。清兵卫没有退路,就算换了其他兴趣,也必定遭到毁灭。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所以他应该尝试着反抗。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16岁时就继承了皇家室内设计商父亲的世袭权利,父亲希望莫里哀能继承他的事业。但莫里哀陶醉于文学戏剧之中,甚至走上戏剧舞台。他父亲曾严厉责备他,也曾由于老师出马,但他坚持他的兴趣,克服重重困难,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戏剧。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也生活在封建思想严重的家庭中。毛泽东反对读“四书五经”式的封建教育,他敢于坚持自己对西方科学的兴趣,不惜与父亲动真格,终于如愿以偿。

生活中的我们有许多兴趣,但有的遭到反对,我们应相信,只要是好的,对我们有益的兴趣,我们都应坚持而不能放弃。

许许多多像清兵卫的人站起来吧!坚持自己好的兴趣,才是我们对封建思想发自内心深处最深而有力的批判。

第二篇作文:『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二)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而且是别人不应该也不能干涉的。一个人如果热爱什么就应该坚持下去,不应该去管别人说些什么。

今天读了『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后让我很同情清兵卫,也为他的命运而感到惋惜。在当时封建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他也很难不听父亲和教员的话。但是这都是外界的因素,主要还是清兵卫自己的原因。从最初的极度热爱葫芦到被父亲呵斥了他一句,他就不敢作声了,教员没收了葫芦、父亲砸碎了葫芦,彻底地破灭了他的葫芦梦。在我们惋惜这一小高手在被扼杀的同时还应该去想想他自身的原因。

这本是他的梦想,但因为父亲就不敢做声了,知道教员来后他彻底放弃了他的梦想,而改为绘画了。他的梦想是被封建主义给泯灭了,他是个悲剧的人。在那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想反抗真的是很难,但是他不应该以放弃自己爱好来换取父亲对他的态度。因为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做什么有违封建主义的事都是会被扼杀的。尤其是他热衷于绘画之后就忘记了他曾经热爱葫芦这事。所以他应该尝试着反抗,最少要有反抗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兴趣,但是又有多少人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就放弃了?我们应该去相信。只要是好的兴趣,对我们有益的兴趣,我们就应该去热爱它!

让我们不要做现实中的清兵卫,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才是我们对反对最有利的抗拒!

第三篇范文:『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三)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当最后一行字映入眼帘,心里顿生一抹浓厚的悲哀。清兵卫放下了葫芦,却又要面临下一个十字路口……

当最初的梦想被灰尘所掩盖,当希望之火的光晕渐渐模糊远去,当孤舟被激浪玩弄于股掌,我们迷惘了,却也懂得了什么。

我们都会有那么一个梦想,或许是拥有一个具有欣赏价值的葫芦,或许是背上画板去写生,亦或是收集满满一本子的邮票,当然,也可能是要成就一番宏图伟业。我坚信最初的那一粒种子必须要深入泥土,否则会被雨水冲刷,烈日烤晒,也就长不成一株树苗。然后树苗要将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土中,吸收雨露、阳光的滋养,将外界不利的条件对自身的损害降到最低,在自然界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坚强勇敢地活下去。

那个叫清兵卫的孩子,着实令我钦佩和担忧,钦佩的是他的执着以及面对改变时的适应能力,但更令我担忧的他自立和定力,虽然父母的主意很重要,但也要依自身情况而定,别人越否定你,你得坚持、不放弃,让大家瞧瞧你的成功,这是我所敬佩的。也许玩弄葫芦是不务正业的,也许这孩子的价值决不止区区六百块,但也不能每次都被干扰,“嘀咕”也可以是一种鼓励,让你坚定信心,摆正心态,当他成家立业,远离父亲之后,面对他的是“多姿多彩”的社会,每个人的观点,想法都不同,难道要一直随波逐流吗?

也许我把这篇文章理解错了,但我认为既然是“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当然读后感也得追求个性吧!

成语随波逐流: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又如: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成语举世混浊: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如: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又如: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史记·伯夷列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