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含读《老师》有感、好妈妈好老师读后感(1821字)、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849字)、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1952字)、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1964字)等1800字、1900字、20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作文5篇,供您参阅。
好妈妈好老师读后感_1821字
教师节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成语无懈可击:无懈可击[wú xiè kě jí],意指没有任何破绽可让人攻击。形容非常严密,没有缺失。语本《孙子·计篇》三国魏·曹操·注。[源]《孙子·计篇》三国魏·曹操·注 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典故]春秋时代孙武所撰的《孙子》,是一本兵书,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三国魏曹操十分推崇本书,并为其作注解。典源“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原是《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两句话的注,大意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状态下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即在对方毫无准备时,给予迅速的攻击,是用兵取胜的战略之一,相对的,如果我军没有任何缺点可让人攻击,就能立於不败之地。如清·欧阳兆熊等合着的《水窗春呓·卷下·部曹才学》中,说到草拟奏章之人大都有才学,但考场失利,而他们“所作奏稿咨稿,驳斥事理,悉无懈可击”,即指所作的奏稿咨稿没有缺点可以攻击。後来“无懈可击”这句成语就从“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严密,没有缺失。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_1849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就快读完了,边读大脑不时闪现着我的一个个学生们,也像过电影一样闪现着我对他们的不良态度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我给家长们出的那些个馊主意。有些后悔,又有些自责。有一段时间以来,每读过一本书总会觉得自己的头脑里充盈着很多东西,它们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头脑中,渐渐地似乎又都化为乌有,好像得到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为只有时间在一本本地读书,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读过这本书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进行一下整理,让凌乱的大脑整齐一些,清醒一些。
一、阅读最重要。
不只一本书到了阅读了重要,不论是我读过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全集》,再回想小时候常常听老师讲,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古人又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便是现在参加了工作,学校的领导也会常常鼓励我们去多读书、看报。可见,所有人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有着很坚定的认识。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呢?可能是因为家长们都会觉得孩子还小,让那么小的孩子去阅读是件太难的事,他们需要先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字后才能去进行独立的阅读活动。但是当我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全集》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一个父亲谈到,只有让孩子越早识字,越早进行阅读,才越有利于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才能。那时候就想,将来我也一定要早早地就让我的孩子提早认字,提早进行阅读。但当时却没有什么具体的做法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当我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这位妈妈在写道她是如何让孩子识字时写了一篇题为《让孩子识字不难》的文章,她很具体地把自己教女儿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告诉给大家。这时,我的头脑便真正呈现出了一幅如何教导孩子去阅读的画面。
二、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成年人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时,难免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对待孩子。然而,却没有人意识到,我们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于他们改正错误也许有一些帮助,但是可能离让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却走得更远了。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犯下的一个个错误。开始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而自责。同时更觉得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贫乏和不足。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责自己为什么当孩子没有专心听讲的时候要去那么严厉地批评孩子的不用心,总是做小动作,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没有能够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对你所组织的活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又怎么不专心地听着你的讲解,跟着你思考呢?孩子不听讲,不能去怪罪孩子,首先应该怪罪的应该是老师自己,应该改进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孩子。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喜欢你所教授的学科。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要让学校里的老师都去用兴趣来吸引学生,竞争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可是,想到这里,又会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吸引来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上的不足。感到自己在本学科的知识及教学能力上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自觉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四、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把学习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应该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五、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书还没有读完,已经收获很多。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成语不可思议: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意指佛教用语,指不可思虑言说的境界。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语出《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後用“不可思议”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源]《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不思议品第六》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於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於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於此众生亦无所娆。”《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於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典故]《维摩诘说经》为姚秦时鸠摩罗什所译,约在魏晋时代传入中国,颇受知识份子的欢迎。全经共三卷,分为十四品,内容主要记述维摩诘居士的言语行为,并宣扬大乘佛教在家修行即能成佛的理论。而经中维摩诘居士的神通机智,亦透过此经展露无遗。有一次,维摩诘在自己的居所讲道,并请来三百二十万宝座供得道菩萨安坐,那些宝座华美无比,而且又高又大,看来并非小小的空间可以容纳。没想到这些宝座从天而降时,原来小小的房子就好像也变大了,三百二十万个宝座置於其间,一点都不显得拥挤。维摩诘解释着说:“在诸佛与菩萨中,有一种解脱法门叫做『不可思议』,在此境界者,无须将任何事物放大或缩小,便可使高大的须弥山容纳於小小的芥子中。”所以能如此,乃因一切法空,所有现象本无实体,为虚幻之存在,须弥山的大并非真有,芥子的小亦为虚幻,是以芥子能容须弥山,一切众法绝不相碍。维摩诘居士透过屋纳宝座这样神奇的演示,揭示了修行的途径,也就是必须直观一切法的真相,才能证悟真理。而此境地是神妙不可言喻的,也就是不思议解脱法门。後来“不可思议”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出乎常情,令人无法想像,难以理解。
成语杂乱无章: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如: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又如:救火车开不进狭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许多。往来取水只是杂乱无章的一阵胡闹。——叶圣陶《一桶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_1859字
从教十几年,为人父母也有六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搞教育,畏畏缩缩的状态,怎么去指导别人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小梅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
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班里有50个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也确实应该具备一个母亲的智慧。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读完此书,心中感触颇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话语把教育细节展示给我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愿意说,当然也可能不会说。他们没有让自己的优良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只能说这是一种遗憾。
不管写书可以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阅读此书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还有,大家的阅读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愿意打开这本书,以及看后收获有多少,真得因人而异。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铸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我觉得这时一种博彩的心态,中奖率不高。孩子们必然要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关联,你若不为他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就可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接受低质量的信息。当然,你若认为恶劣的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没办法。
还有人觉得为人师或为人父母者足够英雄,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君不见,财人子女顽劣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学历家庭孩子,心情抑郁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够博学多识?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信息对人产生作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人们自由的吸取,或者说个人顺着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另一种是横加干预式的,或者是领导上逼的,或者是学习、工作需要迫使的,甚至是亲朋好友热情推荐的。后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如果您认为我也是在极力向人施压,那我尊重您的感受,只要您不怕有遗憾。人生遗憾多的是,在教育学习这一块有缺失,对您来说又算什么呢?
成语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又如:这个配方要因人而异,不能混为一谈。
成语博学多识:学问广博,见识丰富。如: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这个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的包先生,博学多识,通文史,精诗词,尤擅对联。”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_1952字
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对作者书中的一句话感触很深,她说:“现代教育中,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时间和心思,不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吗?”我由衷赞成作者的很多观点,比如不要捉弄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学习兴趣大于看重分数的高低;惊叹孩子想象中的河流是粉红色,云朵是蓝色;父母要自己带孩子;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陪着孩子长大是收益最高的投资……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学专家,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妈妈。她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她用自己多年来教育女儿的亲身事例来论述教育观点,因其举例充分、语言生动,这本书比晦涩呆板的教育论着要好读得多。
作为一名教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会有惊喜的发现,书里有很多的理念对我来说是耳目一新的。比如作者认为要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强,不是去上各种提高班,有一种“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她反对给那些阅读经历尚浅的孩子去上所谓提高“写作技能”的作文班,阅读对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为“小技”。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她还提出了好多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比如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正因为在她正确的引导下,她的女儿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说起作者的女儿,也是让人羡慕,小学时跳过两次级,10岁便上初中,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个性品格方面,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可在作者的书中,却处处被描写成一个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而且也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妈妈。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平日,老师们总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无形之中,好像把这样重大的责任全放在了学校教育上。作者指出,对于这一张白纸,最先画上一笔的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家长。儿童养成好习惯的起步应该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家长,妈妈给孩子文明的氛围,孩子就将在这文明的氛围里生活。作者举例说,当年教女儿整理东西时,也曾大费周章。尽管反复提醒女儿要提前准备上学所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还是丢三落四,常要父母往学校送东西。有一天,孩子又落了家门钥匙,而这也是母亲在出门前反复提醒过的。针对这一情况,母亲果断地决定这次不再送东西。这样,女儿回家,进不了家门,父母又加班。只好在门外苦等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晚上,母亲找女儿谈话:“往常这时候早做完的作业,耽误到现在,什么原因啊?”女儿回答:“因为钥匙没带,进不了家门。”“不方便吧?”“嗯。”这时候,母亲从女儿懊恼的神情中已经知道,孩子已经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丢三落四带来的不便,就不再说什么了。第二天,母亲发现孩子在出门前特意确认了一遍钥匙带了没。从此,忘带钥匙的事再也没发生了。
这只是众多事例中的一点,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位颇具教育智慧的妈妈。带钥匙是家里的事儿,带文具书本是学校的事儿。学生常常苦着脸告诉你:“老师,我忘带文具盒了!”这时,老师是不是也该换个方法呢?
“有些无伤大雅的错,就让孩子犯吧。”听起来,这是很多严厉的老师和家长所不能容忍的。作者提出,儿童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大人永远不能期待一两次犯错之后,孩子就会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见影。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教育、惩罚了千百次,孩子还是照样犯错。这时,如果你还是无法容忍,那只能把自己“逼上绝境”,糟糕、愤怒的情绪笼罩头顶,进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对大人产生恐惧,将会筑起心灵的防线。无疑,这会严重妨碍更深层的沟通。所以,有些错,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他错吧。你不能精确估计孩子改掉这个错误的时间,那就踩踩刹车,让儿童在成长中自行修正。
书中的很多观点来源于生活,被作者一提炼后显得生动准确,而且极易让读者接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用天平衡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反而,让我这个天天要跟儿童打交道的小学老师,获得丝丝启发。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我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读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成语力不从心:力不从心[lì bù cóng xīn],意指心里想做某事,力量却无法达到。◎语或本汉·班昭〈为兄超求代疏〉。[源] 汉·班昭〈为兄超求代疏〉(据《後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引)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於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录。《後汉书·卷八八·西域传》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是时贤自负兵强,欲并兼西域,攻击益甚。诸国闻都护不出,而侍子皆还,大忧恐,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状闻,天子许之。二十二年,贤知都护不至,遂遗鄯善王安书,令绝通汉道。安不纳而杀其使。贤大怒,发兵攻鄯善。安迎战,兵败,亡入山中。贤杀略千余人而去。其冬,贤复攻杀龟兹王,遂兼其国。鄯善、焉耆诸国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归。鄯善王上书,愿复遣子入侍,更请都护。都护不出,诚迫於匈奴。天子报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於是鄯善、车师复附匈奴,而贤益横。[典故]“力不从心”是一种心里想做,却气力不足的情况。在汉·班昭〈为兄超求代疏〉曾用到此言。东汉时,班超受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平定与安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让他们归顺汉朝。由於对国家有极大的贡献,皇帝便赐他做西域都护,还封他为定远侯,让他驻守在西域,维系边界的和平。班超因此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年,一直是尽忠职守,但是到了晚年,非常想家,於是上书皇帝,希望能让他回乡养老。但一等三年都没有回音,他的妹妹班昭於是写了一封信,帮哥哥向皇帝求情,说班超在西域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现在七十岁了,年老多病,体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还要藉助拐扙。虽然很想替国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後一刻,但现在身体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敌人突然发生叛变,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动乱。到时不但对国家会有极大的伤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会付诸流水。班昭恳求皇帝让哥哥回国,不要让他就这样老死异乡。信的内容处处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动,下诏让班超回国,而班超在回到洛阳一个月後就病逝了。这里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气力,不能从心”。另外在《後汉书·卷八八·西域传》,也提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复兴汉室,西域各小国都来归附,希望能得到保护,避免被他国并吞。但等了许久都没看到汉室派兵过来,非常着急,鄯善国的国王就写信给汉光武帝,说明汉帝国再不派兵前来,就只好去依附你们的敌人-匈奴了。汉帝鉴於国内局势刚刚稳定下来,短期之内无法派兵到西域保护这些国家,於是便回覆说:“我们目前无法派兵前去,你们有归附汉帝国的心,但力量上无法达到的话,就请你们自行去依附其他国家吧!”这些小国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这里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从心”。後来就演变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指心里想做某事,力量却无法达到。
成语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如: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又如: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_1964字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体育课的时候,陪着孩子们一起练习广播操,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幸福地做教师,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的感觉。
教育是用心去经营的事业,更应该是幸福的事业,可是我周围一些同事精神的沮丧令人担忧。教育是唤醒灵魂的事业,是塑造人格的事业,如果教师本身就是“心残者”,又怎么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个人生命的需要。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不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我们不要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不要“催命”的分数,不要使人窒息的无休无止的考试……否则,于学生于教师,哪里还有幸福的立足之地?如果学生们的心灵和情感已“沙化”得刮起“沙尘暴”,大家都把幸福预期在将来,把希望寄托在高考,于是机械地记忆,反复地操练,挫伤了灵性,挫伤了创造力,不仅使得校园成为“失乐园”,而且也使教师和学生们成为被幸福遗忘的人。
对学生和教师而言,我们不能牺牲今天的幸福去换取明天的幸福,幸福与生命是水乳交融的,没有了幸福生命也就失去了依托。
学习本身应是快乐的,知识的获得,想象的拓展,思维的升华,其中蕴涵着无穷的乐趣。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材”,其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让学生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教师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会感染到学生年幼的心灵。
毋庸质疑,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是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本书其中的一个章节——《没有孩子是差生》,更是让我感动的泪花闪闪。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优秀是有标准的,“差生”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班级里差生多,许多老师就多了烦忧,幸福感大打折扣。“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又似乎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也就很自然地有所不同,甚至老师看他们的眼神也截然不同。
我曾试图多方面了解美国的教育,源于我想弄明白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喜欢挑战,那么善于冒险,而且这挑战和冒险是充满了无限的睿智。读了很多书之后,终于明白:美国教育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国家恰恰相反。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的回答也许令他很失望:“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多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那还会有那么多对差生的无奈,对教育的失落吗?
不过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教师正是以一颗爱心诠释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聪明的孩子!
“书写改变人生,草根促动教改”。我在想,读了《做幸福的老师》,我应该将其有价值的思想和探索付诸行动,从而更大程度推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动,达到提高自己,推动自己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成语暗无天日: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又如: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成语不可逾越: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又如:在他看来,上海的学生娃和山寨的青年之间,是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叶辛《蹉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