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括读《爱心树》有感、爱心树读后感(558字)、《爱心树》读后感(758字)等600字、800字、900字、11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爱心树读后感_558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爱心树》的文章。文章的内容讲的是一棵大树一次又一次地满足了小男孩的需求。它让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感恩。
文中的小男孩说:“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大树让小男孩摘下它树上的苹果去卖掉,得了钱。大树满足了小男孩的需求;又一次,小男孩说:“我需要一幢房子。”大树让小男孩把它的枝条砍去,做了一幢房子。大树又满足了小男孩的需求;又过了几天,小男孩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离开这个地方。”大树让小男孩斩去它的树干,做了条船,小男孩坐船走远了。大树又一次地满足了小男孩的需求;小男孩远航回来了,他说:“我累了,我只想找个地方坐坐。”大树让小男孩坐在自己光秃秃的树桩上,大树再一次地满足了小男孩的需求。小男孩只知道自私地享受大树对他的关爱,但小男孩却从没有想过要回报大树。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如梦初醒地想到:我跟小男孩毫无差距。每天早上,我都吵吵闹闹地要吃美味的早餐,我的父母就一声不响地去买新早餐。等到吃早餐时,我只是自己享受美味的早餐,从没想过要跟父母一起分享。每当我吵着要新东西,父母就给我买。他们就是这样从不计较的爱着我,而我却不懂要回报父母,只知道一味的索取。
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父母,再也不要像《爱心树》中的小男孩一样的贪婪、自私。
成语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如: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又如:他坐在那里一声不响。
成语吵吵闹闹: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如: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门首吵吵闹闹,却怎么了?”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大人娃娃夹在一起,有站的,有坐的,吵吵闹闹,像一锅煮沸了的水。”
读《爱心树》有感_598字
读了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爱心树》后我恨受感动。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棵树,她衷心喜欢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到树前去吃苹果捉迷藏,靠在她的树干上……树好开心呢!可是男孩一天天长大,他对树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树则尽其所能地一再施予。许多年过去,男孩已经没有变成垂暮的老人,疲倦地回到大树的身边。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只是让男孩坐在自己的树墩上,好好休息……我感觉书中的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老师为我们启智。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无怨无悔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他们像一盏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而我们就是那个“贪得无厌”的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想要他们帮助自己。苹果树的“有求必应”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父母不也一样吗?父母总是无怨无悔地满足我的一切要求,而且永远不求回报。想想我们做子女的,接受着父母慷慨的给予,享受着幸福,一天天长大了,却又对这种爱的奉献无动于衷,天下所有父母都在不停的给予中得到快乐,在一天天期待中衰老。男孩的自私与苹果树的无私在催促着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吧!让我们学会去爱自己的父母吧!他们十分辛苦。我们不能做那个男孩,我们应该做善良、心中有爱的大树,就算做不了大树,那就让我们做棵小小的爱心树吧,不但要感恩并回报关心和爱我们的人,还要奉献更多给需要关心和爱的人们!
成语贪得无厌: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类无期。”又如: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梁斌《红旗谱》八
成语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又如: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爱心树读后感_650字
很早就读过《爱心树》这本书,当我与它刚刚见面的时候,在我幼稚的心灵里,这不过是一本讲述了大树与男孩故事的故事书。可随着我逐渐长大,我读出了其中隐含的深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常常和一棵大树一起玩耍,小男孩爱这棵树,大树也爱小男孩。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不再来树下玩耍,他来向大树索求他需要的东西。于是大树把枝条、果实、树干都奉献给了孩子。最后,孩子变成了老人,他回到树下,坐在仅剩的老树根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这本书是我很快读完的一本书,但至今我仍然会一次次翻开它,去体会那早已熟悉的故事。合上书,已是泪浪满面。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每天重复着,也只道是寻常了。我懂得,深深地懂得我爱我的妈妈,但谁又能预测到未来的我是否也已远走高飞,去追梦。而母亲又是否时常感到孤寂,每一刻地牵挂着身在异地的孩子呢?
是她,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教会我们奔跑和跳跃,用那双温暖的手,呵护着我们成长。而我们已长大,她却慢慢衰老,再也没有精力追逐迫不及待要逃离的我们,让我们不要走。
孩子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却发现这世界并非充满鲜花和掌声。处处是黑暗和寒冷。这时想起了家的温暖,想起了那永远有着一盏点亮的灯,在等待着他。当他累了,倦了,千里迢迢赶回家去敲门的时候,却发现敞开的门内早已空无一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就像天空中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
母爱又何尝不像大树,她为我们无尽的奉献,却从不曾向我们索取。多为母亲做些事情吧,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别让生命留下遗憾。
成语无微不至:无微不至[wú wéi bù zhì],意指没有细节不照顾到的,形容做事非常细心周到。靡,无。语本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源]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据《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六》引)陛下申遣诏使,促臣随班奏事,面谕丁宁。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局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不惟臣子体国之至情,亦所以避谗远谤,庶几无间可入也。[典故]“无微不至”典源作“靡微不周”。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从小聪明伶俐,十五岁就崭露不凡的才华,後来考中进士,一直在朝廷内担任要职。?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428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宋涛倬≈抑笆兀由涎试ú虼松撸钍苣凇⒗碜诹轿换实鄣闹赜谩@碜谑北蝗蚊癫可惺椋倍鲜榛实哿Τ率北住@碜谙嗟毙湃嗡背S胨致酃拢缪囊饧H绱艘鹌渌蟪嫉亩始桑夏迸偶匪盟话察段弧l妒窍蚧实凵鲜樗党写蟪贾挥形毫宋塘私饩拢ㄒ樗ザ绞泳┖恚⑹谟杞⒒炊礁拔瘛4耸乱鹁俪鹁诔既衔庀钆扇尾缓瞎娑ǎ追咨鲜樽柚梗褂衅渌矸址系拇蟪颊≌庀钊挝瘛5笔北呷械芯捶福碜谖讼嗟狈衬眨宋涛瞬辉僭黾踊实鄣母旱#鲜榍氪钦庀钪拔瘛3烁屑せ实鄣闹赜茫⑺得髯约翰皇峭菩对鹑危造痘实劢淮氖乱幌蚓⌒木×Γ恳桓鱿肝⒋Χ颊展说健5缃袷苋伺偶罚沤圆慌浜希惺吕眩ㄒ楦挠刹卧蘧吕粗葱姓庀钊挝瘛N毫宋涛宕吻氪嵌济挥谢褡迹挥心皇苊碜谝虼硕粗厮⒓蚊闼男晾停庸俳簟N毫宋痰纳鲜橹行醋约鹤鍪隆懊椅⒉恢堋保馑际侵该挥邢附诓徽展说降摹!懊摇本褪恰拔蕖钡囊馑迹崂础拔尬⒉恢痢闭饩涑捎锞痛诱饫镅荼涠觯稳葑鍪路浅O感闹艿健3鱿帧拔尬⒉恢痢钡?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493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书证如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卷四》:“张姬爱儿如己出。姬病,儿侍奉汤药,无微不至。”
成语千里迢迢: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又如:李少荃要讲和,曾国荃只主战,派了唐景崧,千里迢迢来把将军见。——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爱心树》读后感_758字
今天,我看完了《爱心树》这本书。
有人读这本书只用三分钟,而有的人读这本书却用了一辈子。
故事中讲一棵有一棵爱心树,深爱着一个小男孩。男孩每天快乐地在树枝间嬉戏、在树荫下休息,慢慢地长大了。有一天,他向树要钱,说是想买一些他喜欢的东西。树没有钱,于是让他把树上的苹果摘了,到街上去卖钱。看到男孩满意的样子,树很快乐。
不久,男孩沮丧地又来了,说他现在已经是个成人了,想有间自己的房子好娶妻生子。于是树让他把树枝砍去,自己搭建了房子。
又一天,男孩闷闷不乐地向树说他厌倦了故乡,想要到远方寻找阳光灿烂的日子,于是树又把主干给了他,让他自己造了条小船,完成了出海的梦想。看着男孩满怀壮志地去寻找新的人生,树很快乐。
多年后,男孩倦游归来,又来到树的身边。树看看自己仅存的树墩,十分抱歉地对男孩说:“如今我只剩下一个老树墩,实在没有东西可给你了”。男孩满脸倦容地对树说:“现在我需要的也不多了,只想有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树说:“既然是这样,那么我这老树墩还是挺管用的,来吧,坐下来,好好的休息一会儿。”身心疲惫的男孩坐下了,树努力地挺直了腰支撑着,那一刻,树仿佛又回到从前,觉得自己好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疑问:原书从头至尾,直到男孩变成了一个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树还是把他唤做“boy”,这仅仅是一种亲昵,还是意味着男孩在精神层面上没有长大?
故事中的树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啊,而小男孩是多么自私,他只想着自己,全然不顾大树的感受。故事中的树就像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妈妈。树是妈妈,我们就是故事中的小男孩,我们也是不是也有做过伤害妈妈的事呢?我想也许是的。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爱妈妈的人,做一个孝敬妈妈的人,做一个不让妈妈受伤害的人……
成语闷闷不乐: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又如:当夜永清闷闷不乐,灯下披甲观书。——清·俞万春《荡寇志》第八十六回
成语风烛残年:风烛残年[fēng zhú cán nián],意指“风烛”,灯烛在风中摇曳,明暗不定,也极易灭熄。比喻人生命可危。语本古辞〈怨诗行〉。“残年”,暮年。语出《列子·汤问》。“风烛残年”形容人身体孱弱,不久於世的晚年。[源]古辞〈怨诗行〉(据《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一六》引)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续。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典故]“风烛残年”系由“风烛”及“残年”二语词组合而成。“风烛”即“风中之烛”,意指灯烛在风中摇晃,随时都有可能被吹灭,比喻身体孱弱,生命即将消逝。“风烛”一词见於古辞〈怨诗行〉,此诗内容为感叹人的生命脆弱而短暂,随时光流转,顷刻间就如风中的烛火,岌岌可危。“残年”则见於《列子·汤问》中一则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传太行、王屋两山本在河南、汉水之间,愚公住在两山之北,两座大山的阻挡使他出入非常不便。高龄九十的他,於是率领着家人,一铲一铲地想把山铲平。住在附近的智叟看了,笑着阻止他说:“你真傻啊!你以为自己还能活多久?别说把山铲平,我看你连稍微毁损它的能力都没有。”愚公听了并不为所动,仍是继续坚持下去,终于天帝被他的毅力所感,把两座大山给移走了。“残年”一词即见於智叟嘲笑愚公的话:“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是说愚公九十岁了,能存活的日子本来就不多,不可能做出什麽成绩。“残年”即指暮年、老年。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风烛残年”,用来形容人身体衰弱,不久於世的晚年,例如清代小说《荡寇志·第七六回》:“贤侄,但愿天可怜见,着你日後出头为国家出身大汗。老夫风烛残年,倘不能亲见,九泉下也兀自欢喜。”这里便是以“风烛残年”比喻年事已高,不久於世。
《爱心树》读后感_952字
《爱心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我不敢想象,一棵苍天大树,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叶子的时候用力甩动枝叶将男孩甩下来,让他终身残疾避免以后被砍倒的事实。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将挥动斧头要砍自己的时候,用枝条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给他以严重的教训,让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可它没有,哪怕是在自己作为树的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依然无怨无悔地给男孩当了座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且毫无怨言,这是一种多么浩瀚和深沉的大爱啊!
大树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贪欲旺盛的人类的代表。起初人类对大自然的奉献感激不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便开始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对人类的行为,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可是大自然不同于文中的大树,它可不会一直忍让下去,咱们中国有句俗话,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以针见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如今人类已经埋下了这个因,那这个果,大自然是迟早要报的了。
看着看着,我又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爱心树给我们展示的并不仅限于对爱的深刻体会,也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缩影,谢尔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那个男孩,知恩不图报,一直向自然、向他人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爱心”可谈!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如果没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人们的心也都是冰冷的。所以,让我们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那样,世界才能更美好!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种信任。
成语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如:《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又如: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成语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又如: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爱心树读后感_1090字
《爱心树》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书之一,那时我仅仅是被它精美的封面和图画所吸引,所以基本上都没看懂是啥意思。如今再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我竟然发现了许多我从前都没有接触到的、令人深思的东西。
《爱心树》是20世纪的美国绘本天王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代表作品,它给我们讲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我看完这个故事不过五分钟,看完后却沉思了十分钟。我不敢想象,一棵苍天大树,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叶子的时候用力甩动枝叶将男孩甩下来,让他终身残疾避免以后被砍倒的事实。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将挥动斧头要砍自己的时候,用枝条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给他以严重的教训,让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可它没有,哪怕是在自己作为树的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依然无怨无悔地给男孩当了座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且毫无怨言,这是一种多么浩瀚和深沉的大爱啊!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太深了,自己的理解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据说看过这本书的人普遍有两个反应,一是为那棵大树感动得哭,二是陷入深思。
很多人看完这本书都认为是在赞扬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会感动流泪。没错,是有这么一层意思,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谢尔大叔要表达的寓意可不止这些。
大树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贪欲旺盛的人类的代表。起初人类对大自然的奉献感激不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便开始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对人类的行为,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可是大自然不同于文中的大树,它可不会一直忍让下去,咱们中国有句俗话,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以针见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如今人类已经埋下了这个因,那这个果,大自然是迟早要报的了。
爱心树给我们展示的并不仅限于对爱的深刻体会,也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缩影,谢尔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那个男孩,知恩不图报,一直向自然、向他人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爱心”可谈!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如果没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人们的心也都是冰冷的。所以,让我们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那样,世界才能更美好!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种信任。
成语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又如:我们愚弟兄就感激不尽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成语忍气吞声: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如: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又如: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冰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