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读后感5篇1400、1500、1600、1700、18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21:04:28百科知识库

《妈妈》读后感5篇1400、1500、1600、1700、1800字

搜集整理了读《妈妈》有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430字)、妈妈我爱你(1481字)、世上只有妈妈好——《秋天的怀念》读后感(1575字)、好妈妈好老师读后感(1821字)等1400字、1500字、1600字、1700字、18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5篇,供您参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_1430字

最近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没想到还是有许多收获和启发。开学了,我来到办公室与同事聊到教育孩子时,同事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她讲得眉飞色舞,引起了我想阅读这本书的欲望。本想问她借阅,她说并不是不借,而是这本书不仅写得好,而且还很有收藏意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听她这么一说,作为又做妈妈、又做老师的我更加增强了要看这本书的动力,到了周末直奔书店买回了这本书。

以前每读过一本书总会觉得自己的头脑里充盈着很多东西,它们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头脑中,渐渐地似乎又都化为乌有,好像得到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为只有时间在一本本地读书,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读过这本书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进行一下整理,让凌乱的大脑整齐一些,清醒一些,看到这里我有同感,也深有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尤其在讲评试卷时,让学生来讲一下解题思路,这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途径。特别是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讲应用题比做应用题的效果更好。讲解题思路的这种做法是我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为班级人数较多不能让每个孩子讲,我经常提醒家长们让孩子改错之后再把这些题讲给家长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有明显进步。

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作者在好多章节里谈到一个关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作者的感受是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就像孩子学习有了“魔杖“,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所以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

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同样地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所以家长和老师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面去。遇到每件具体的事情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在教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被操纵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他会渐渐变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话,堕落,并且丧失理性和自爱之心。

看完这本书我到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为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成语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又如:譬如“郭巨埋儿”,无论如何总难以画到引得孩子眉飞色舞,自愿躺到坑里去。——鲁迅《朝花夕拾·后记》

成语杂乱无章: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如: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又如:救火车开不进狭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许多。往来取水只是杂乱无章的一阵胡闹。——叶圣陶《一桶水》

妈妈我爱你_1481字

——读《母爱如佛》有感

人的一生,要读许许多多文章,或许,每一篇都会让你深有感悟,我就读过一篇文章,名叫《母爱如佛》,它令我深有感悟。

故事讲了一位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困难。后来,年轻人因苦恼迷上了神仙佛祖。母亲见儿子整日吟诵经文,不干正事,苦劝几次,但都没用,年轻人甚至把母亲看作他成仙的绊脚石,对母亲恶言相向。有一天,他听说远方山顶上有位得道高僧,心生仰慕,便偷偷地去拜访。一路上历尽艰险,终于见到了高僧,他向高僧介绍了自己一番并把来意说明。高僧听后沉默许久,让他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到为你赤脚开门者,这人便是你的佛,你要好好对待他。年轻人听后大喜,谢过高僧,欣然下山。可是,一路上他投宿无数,却未曾有人为他赤脚开门。当他走到自己家门口时,他彻底失望了,疲惫至极的他叩动门环,母亲前来开了门,儿子一低头,发现母亲正赤着双脚,站在冰冷的地上为他开门,年轻人恍然大悟,他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面前,不停的忏悔。

是啊!只有母亲,才会为我们赤脚开门,她愿意为了我们放弃一切!如果你问我世界上那种爱最伟大?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我国的著名女作家冰心曾在《繁星·春水》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深深体现出母亲的伟大,难道不是吗?当我们伤心、委屈、痛苦时,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于母亲。”我觉得他说的对,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让我们去享受爱、成功、美丽……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教导我们;妈妈是我们的支柱,总是支持我们,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当我们不听话或是犯错误时,妈妈也曾打过我们,但是,“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啊,哪个妈妈会愿意打自己的孩子呢?可是,妈妈帮我们洗衣做饭时不小心弄伤自己了,妈妈也会很快乐,因为如果她的痛苦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痛不欲生,对妈妈来来说也是值得的。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衣服穿少了而发了高烧,妈妈背着我去医院,为我挂号、交钱,忙得满头大汗,等我挂上水了,她坐在我身旁为我倒水,一次,妈妈因为心急不小心将开水倒在了手指上,烫的手指通红的,痛得起了小水泡,她也顾不着,一心只想把我照顾好,让我的烧早点退。我真的十分感激妈妈。

陆游在《游子吟》里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报答不了阳光的恩情,我们也没有办法报答母亲的恩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是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人了,妈妈对我们的爱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我们必须争取有限的时间,尽自己所有的精力,为妈妈做事,比如:在妈妈的生日上,我们可以送上一句祝福,唱上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妈妈疲惫时,为妈妈捶捶背,按按肩;在妈妈口渴时,为妈妈倒上一杯温水;在妈妈做家务时,帮妈妈做些自己可以做的事……也许,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开心的笑了。

记得有一次晚上,妈妈劳累了一天,把家里打扫了一下,却累得腰酸背痛,躺在床上,我见妈妈累这样,主动要求为妈妈捶背,妈妈欣然同意了。我坐在妈妈床边,用小手握成拳头,小心地为妈妈捶背,还不时问一问:“这个力度行吗?”、“舒服吗”……捶着捶着,我突然发现,妈妈腰酸背痛时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幸福、快乐的微笑。这时,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女儿长大了,谢谢你啊!”我听了这话,脸不禁红了,我想:妈妈,您为我做了那么多事,而我,只不过是为你捶了下背而已,真正该说谢谢的是我!

妈妈,妈妈,我爱你!

成语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如: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依为命。”又如:死而复生的只有这些杂乱的败草。永逝不返的却是我们相依为命的慈母。——郭沫若《棠棣之花》

成语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如:《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又如: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时则取而代之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六回

世上只有妈妈好——《秋天的怀念》读后感_1575字

文:鸭鸭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题记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一句句令人潸然泪下的话语,如此真挚,如此感人。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渐渐浮现在我眼前……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忍着自己的病痛,还要照顾生病的儿子,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剧烈的疼痛,却装做一点事都没有的样子,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母亲的隐瞒,使生病的儿子至始至终却不知事情的真相,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坚强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不让暴怒无常的儿子自暴自弃下去,为了让儿子在自己离去后能乐观坚强,这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本是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在帮助儿子从病痛的阴影中走出去,为此,她从没有在儿子面前有一丝生病的样子,也没有一句埋怨的话语。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一个“挡”字,或许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放到文章里去,想一想,这个“挡”是充满母爱的……

母亲挡住了什么?

是落叶。

落叶意味着什么?

生命的凋零,生命的结束。一片片落叶慢慢飘落,或许在我们的眼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在一个双腿瘫痪的人眼里,那就像是生命慢慢坠落。那伤感,那失落,那无奈,只有母亲才能理解,母亲怎能让儿子看到这幅画面?这一个小小的动词——挡,却隐含了多少母爱啊……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又以为是要“碰壁”的一句话,儿子却答应了,作为一位母亲,儿子就要从阴影里走出来了,怎么能不高兴呢?就连短短的几步路,母亲也要好好准备准备。欣喜万分的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话语中,全是关于儿子的,那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也全都刻在母亲的心里。可是,一贯认真细心,甚至比儿子还敏感的母亲实在是太兴奋了,说着说着,便忘了那些字眼儿。当母亲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的时候,怕儿子伤心,又悄悄的出去了……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一生操劳的母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可在临终的时候,自己的最后一句话里,母亲也没有想到过自己,心里全都是自己的子女,她担心儿子还没有从阴影里走出来而自暴自弃;她担心未成年的女儿还太小,没办法照顾儿子和她自己;她担心……

母亲是什么?

母亲是蜡烛,带给我们光明,却燃烧着自己。

母亲是什么?

母亲是阳光,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让我们开心快乐地成长。

母亲是什么?

母亲就是那个永远不顾及自己,给我们安慰,给我们鼓励的人。在这源源不断的“给”中,她却不会写“我”了,不会写“自己”了……

母亲,亲爱的母亲,我知道,我欠您的好多好多,可能这辈子也还不完了,但我会以我最大的努力,感谢您,孝顺您,报答您!

成语自暴自弃:自暴自弃[zì bào zì qì],意指自我蹧蹋和自我放弃,本指言行违背仁义。语本《孟子·离娄上》。後用“自暴自弃”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源]《孟子·离娄上》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典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学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後世尊称为“亚圣”。着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辑录而成,共十四卷,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在〈离娄〉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弃仁义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说:“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谈论仁义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弃的人一起共事。说话违背礼义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爱,行事以义为准则,那就是自己放弃自己。仁,就像是一间很安全的房子;义,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抛弃安全的房子不住,舍弃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後来“自暴自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成语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如:明·汤显祖《紫箫记·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又如:那呆子絮絮叨叨,只管念诵着陪礼,爬起来与沙僧又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_1743字

幼儿园推荐阅读尹建丽老师编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并以此书作为本学期读书交流会的作品。虽然还没有成为母亲,但是作为几十个孩子在幼儿园共同的“妈妈”老师,我觉得更加有必要学习、了解书中关于教养幼儿的方法与策略。

打开书,刚看到第一章,标题为——“打针有点疼”,再往后阅读内容就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打针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说到打针,很多孩子都会“谈针色变”,痛感和恐惧感会让孩子“失去理智”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如满地打滚拒绝打针、无论家长和医生怎么哄骗威胁,无止境哭闹等。虽然孩子被强行按在了父母的怀里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但是这样的阴影和恐惧并没有从孩子的心理抹去,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下一次的打针变得更加痛苦,家长会怪罪孩子太胆小任性,而孩子则会把小小的打针事情当做洪流猛兽,甚至终身都会从心理抗拒,可能耽误病情的调理和身体的健康。

而尹建丽老师在书中,用很好的方法巧妙的化解了众多家长头疼的事情,让她的女儿从容的面对打针这件事情。首先,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无止境的抗拒是表明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惧,作为成人,我们要客观、理性的告诉孩子,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并不像狮子、老虎那般可怕。其次,作为成人,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以孩子可以接受的程度客观的告诉他,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痛感,但是那就像从小椅子摔下来一样,不会非常严重。最后,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你可以告诉他:“今天你非常勇敢,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经常会听到家长在我跟前抱怨说:“李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这个孩子在家是特别的调皮,做错事情还不准大人批评,大人的声音只要稍微大一点点,他立刻就会倒地大哭大闹一番,反而显得他很委屈一样。”“在家挑食,不爱吃蔬菜,不爱喝水,每次都要谈好条件才会吃上几口。”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倡的适当使用逆向思维。她讲了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的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起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在踹时就不那么买劲了。又过了几天,老人有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尹老师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成语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又如: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成语了不起: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如: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又如: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

好妈妈好老师读后感_1821字

教师节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成语无懈可击:无懈可击[wú xiè kě jí],意指没有任何破绽可让人攻击。形容非常严密,没有缺失。语本《孙子·计篇》三国魏·曹操·注。[源]《孙子·计篇》三国魏·曹操·注 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典故]春秋时代孙武所撰的《孙子》,是一本兵书,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三国魏曹操十分推崇本书,并为其作注解。典源“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原是《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两句话的注,大意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状态下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即在对方毫无准备时,给予迅速的攻击,是用兵取胜的战略之一,相对的,如果我军没有任何缺点可让人攻击,就能立於不败之地。如清·欧阳兆熊等合着的《水窗春呓·卷下·部曹才学》中,说到草拟奏章之人大都有才学,但考场失利,而他们“所作奏稿咨稿,驳斥事理,悉无懈可击”,即指所作的奏稿咨稿没有缺点可以攻击。後来“无懈可击”这句成语就从“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严密,没有缺失。

成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其:代词,指敌人;不意:没有料到。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或没有意料时就采取行动。如:《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又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妈妈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