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母怨》读后感8篇300、400、500、8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20:12:23百科知识库

《象母怨》读后感8篇300、400、500、800字

本文含读《象母怨》有感、象母怨读后感(322字)、《象母怨》主要内容:象母怨读后感(347字)、《象母怨》读后感(780字)等300字、400字、500字、8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8篇,供您参阅。

象母怨读后感_322字

我最喜欢的是《象母怨》里面的《从非洲来的雌象麦非》这篇文章,里面讲到了很多道理。

比如其中第七章里,讲了从麦非拯救象王布隆迪后,它们就成为了很好的伴侣,可是他们没有领地,于是麦非决定帮助象王打败独眼独牙,夺回象王的领地,也为自己获得一块栖息地。要是换了别的象是不会帮助象王的,因为他们没有又锋利又坚硬的牙齿。第二天麦非轻轻松松就帮助象王夺回了宝座。象王去向独眼独牙挑衅,麦非将象牙插进土里,装作一般的雌象。象王和独眼独牙打了一会,假装往回逃,在经过麦非的时候,独眼独牙以为它是只普通的雌象,就没有注意她,没想到麦非突然抽出象牙,从后面发动袭击,才几分钟,就解决了战斗。

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要认真思考,多动脑子,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成语轻轻松松:不感到有负担,很容易。如: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七回:“果然将门之子,与众不同,看他拿这柄铁杆枪,犹如取了一根杉木棍,轻轻松松不用气力的一般。”又如:你倒好意思,轻轻松松说不要了。——曾朴《孽海花》第23回

成语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如: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又如: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象母怨》主要内容:象母怨读后感_347字

象母怨主要内容介绍:从前,在纳壶河谷上住着戛尔邦象群与戛尔茫象群。一条罂粟花带把纳壶河谷隔成两半,当然也把戛尔邦和戛尔芒分成两个不同的象群部落。他们为了扞卫自己的领地,公象几乎全部战死,两个种族的母象决定合二为一,把剩下的象合成一个整体,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战争又开始了。象母嫫婉很生气,他把自己心爱的象儿札雅都奉献在和平的祭坛上了,还敢胡闹!他抡起鼻子向两个象群的象打去。又有气无力地拔起令象群分裂的罂粟花带连根拔掉,模糊的眼睛看这那头帮它拔罂粟花的那头象—阿里丝。

读了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们为了权利、财富和欲望,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战争。战争上许多妇女和儿童也成为了受害者,就像母象那样失去公象,摧残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对此我表示抗议:要和平不要战争,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永不放弃!

成语好景不长:景:境况,光景;长:长久。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可是好景不长!中午时分,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了——肚子疼得在一堆破棉絮中滚来滚去!”又如:他们匆匆结合,总是好景不长的。

成语有气无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又如:“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象母怨读后感_363字

我是一个沈石溪书迷,《象母怨》是他的一样作品,曾获得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是一本很好的书。

《象母怨》分为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从非洲来的雌象麦菲》,讲的是从非洲来的大象麦菲在受到排挤之后,救了一只被夺走象酋位置的雄象并帮他夺回了象酋位置,成为了王后。却因为习惯而触犯了象酋的地位,之后被象酋陷害,忍痛撞断象牙的事。第二个故事是《象母怨》,讲的是母象嫫婉被迫当时了一个只有母象和小象的象群的象母。努力不再让象群发生惨剧最后却功亏一篑的事。第三个部分《大象演员莎鲁娃》讲的是大象莎鲁娃不愿表演,导演想办法让她服从的事。

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大象的绝望。麦菲撞断象牙时的狠心,对子女的期望。嫫婉将自己的小象推向悬崖时的痛苦,管理象群时的睿智。莎鲁娃收留黑狗的善良,被人类逼迫时的绝望和勇敢都使我痛心。人,还是节制的好。

成语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如:《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又如: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九仞:极言其高;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如:《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又如:事先败而后成,回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地舆》

象母怨读后感_392字

《象母怨》是一篇由作为一个母亲以及一位群族首领的角度来描写的。作为一位母亲,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生命,可它同样重视别人的孩子,作为一位首领,自己的族人就是自己的生命,可它同样视其它族落为生命。伟大无私的母爱,真挚感人的友情,博大的胸怀,坚定的意念,这便是主人公“嫫婉”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另外,这篇感人的文章还意味着另一个道理,那就在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和平并没有死亡,希望还是有的……”是啊!在我们的世界里,曾也有着可怕的战争,就如今,虽称为和平年代,但少数国家的统治者仍就是虎视眈眈。可我坚信每场战争只是上帝对我们人类的考验,和平社会在世上永存。让我们用双手创造一个和谐社会。

每一则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深刻得道理,沈石溪用着感伤的手笔,写出了对世上动物的怜悯,对人类觉悟的无奈。整本书赞颂了动物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写出了对人类的失望和悲衰。

让我们学习这些动物,学会做“真人”。

成语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如:《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又如: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成语言三语四: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如: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欲待要不去,悬心挂意,怎生撇得?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使人惶恐,好两难也呵!”又如: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象母怨读后感_436字

我翻开一本名为《象母怨》的书,看完后,我震惊了,故事情节令人目瞪口呆,可是,“和平”这个数千人,数万人,甚至数亿人都渴望的字眼,在文章中,也是一头向所期盼的——

夏尔邦和夏尔芒原是两个有血海深仇的象群,可受生活威逼,只好合为一个“大家族”。统治这个象群的,是一头母象——嫫婉,众象亲切地称它为“象母”。嫫婉崇尚和平,为了不让血的悲剧重演,它用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为了和平,它亲手将自己的儿子推下了悬崖。可象群终究分裂了,还在病中的嫫婉,不惜用生命,来换取和平……

洁白的和平鸽在天空飞翔,洒下一片水晶般纯洁、金子般耀眼的光芒:天上飘着大朵大朵轮廓分明的云;野花芬芳,流莺婉转……这大概是人们最期盼的吧,是什么毁坏了它呢?是战争!

其实,生活处处都充满了战争。

吃饭挑食,那是和父母做战争;不交作业,那是和老师做战争;四处捣乱,那是和所有对自己好的人做战争……

如果,我们可以本分地做好自己,我相信,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诉说着和平,空气中,也会散发着温馨!

成语目瞪口呆: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如: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又如:殷、雷二将见众官激变,不复朝仪,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

成语不知所出:①不知道从哪里来的。②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文选·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从来。”又如:大臣忧惧,不知所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象母怨读后感_538字

《象母怨》讲的是一个关于和平和战争的故事。

从前,在纳壶河的两岸,住着戛尔邦和戛尔茫这两个象群。

在一次领地的争夺战中,这两个象群的成年公象都倒下了。复仇的火焰在母象们的心中燃烧,它们排成队,沿河站着,守护着属于自己象群的那片土地。

忽然,从树林后传来豹子的咆哮声和小象的呼救声。从戛尔茫的队伍里,一头名为阿丽斯的母象疯了似的冲向树林,原来它是那头小象的母亲,很快,一头名为嫫婉的母象也从戛尔邦的队伍里冲向树林,树林里的小象与嫫婉不仅无亲无故,阿丽斯还是嫫婉的仇人,小象遇难,嫫婉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可它为什么要去帮小象呢?它希望这两个象群能和相处。最后,在阿丽斯的帮助下,嫫婉登上了王位,并自称象母。

作为一位母亲,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已的生命,可嫫婉同样重视别人的孩子;作为一位领袖,自己的族人就是自己的生命,可它同样视其它族落为生命,这是多么伟大啊!但在这一点上,我却不如嫫婉。

一次,我看见一名同学的笔掉到了地上,我虽然看到了却视而不见,没提醒她。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当时那么做是不对的,毕竟,我们是同学呀!我帮一下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己呀!相比之下,我就差多了:嫫婉是在帮仇人,我是帮同学;它干的事很危险,我干的只是一件小事!

我一定要向嫫婉学习!

成语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如: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又如: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唐·韩愈《明水赋》

成语无亲无故: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如:曹禺《雷雨》第二幕:“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都做。”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2章:“我在这世界上要是无亲无故,孤单一人就好了!”

《象母怨》读后感_780字

《象母怨》这本书出自“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之手。

我捧起这本书,看到封面上有一只大象穿梭在绿油油的丛林之中,顿时,我有一种进了原始森林的感觉。一股探险的冲动涌上心头。翻开目录,看见整本书一共分为三个故事。

故事《象母怨》最令我感动。嘎尔邦和嘎尔芒两个不同种族的大象,为了扞卫自己的领地,发生了激烈的战争,最后两败俱伤。公象全部战死,两个种族的母象决定把剩下的象合成一个整体,可平静的生活过了没多久,战争还是爆发了……要知道,为首的象母,为了维护和平,为了不再重演悲剧,宁可大义灭亲。阿丽丝的爱女菲娅儿意图再次挑起战争,被阿丽丝抽打着逐出象群。可是,打在女儿身,痛在母亲心。阿丽丝的大义灭亲令我感动万分。

大象之间的情谊也不亚于人类。他们有亲情、友情、爱情……其实所有的动物都有感情,就像小狗养久了,它会主动往你怀里扑;小猫养久了,它会任你随意亲近……只要动物们相互建立了情感,就会有感情。

可是,人类是杂食性动物,免不了要杀生,免不了要吃肉。动物之间的各种情谊,免不了要受到影响。随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奔向了小康社会。森林越来越少,高楼越来越多。动物原来的生活已不存在。

鸟儿需要的不是笼子,是天空;马儿需要的不是缰绳,是草原;小狗需要的不是绳子,是田野;小鱼需要的不是水缸,是大海……动物们需要的不是圈养,是自由!

人们对动物的不负责更令人气愤!就像有些人,一时心血来潮,买了一只猫,可是,他对这只无辜的小猫真的负责一生吗?那大街上随处可见流浪猫从何而来?流浪狗从何而来?难道动物们就可以任由人类随意摆布吗?它们也有权利拥有感情,拥有生命啊!《象母怨》这本书的另外两个故事都是动物们受人类的干扰之后,引发的一系列悲剧……

我感慨万分,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为人类的行为感到惭愧,为动物们之间的情谊感到敬佩!

成语大义灭亲: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意指指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语出《左传·隐公四年》[源]《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典故]据《左传·隐公四年》载,州吁是春秋时代卫国庄公与宠妾所生的儿子,庄公非常宠爱他,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庄公不要把州吁给宠坏了,但是庄公不听,州吁也因此养成好战骄奢的个性。庄公死後,桓公继位,州吁密谋杀害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引起人民不满而导致国内不安。州吁的亲信石厚就去问他的父亲石碏,要怎麽做才能安定民心、巩固王位。石碏曾经是卫桓公的重臣,很受到人民的尊敬,当石厚来请教的时候,他说:“只有觐见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石厚又问:“如何才能觐见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而现在陈国和卫国的关系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访陈国的国君,请他向周天子请示,必定可以得见。”於是石厚就跟随着州吁到陈国。这时石碏暗中派人告诉陈桓公:“卫国领土狭小,而我已经年老了,不能有所作为。州吁和石厚就是杀了我国国君的人,请你们趁这个机会处置他们。”陈国人就把他们抓起来,请卫国人亲自来处置二人。卫国派右宰丑在濮县把州吁杀了。至於石厚,大家认为因为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杀了首恶州吁就够了,但是石碏不认同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州吁做的许多坏事,石厚也都有参与筹画,不能不严惩,所以就派他的家臣獳羊肩到陈国杀死了石厚。石碏这种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父子私情的做法,深受後人所敬佩和赞扬。後来原文中的“大义灭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成语两败俱伤:两败俱伤[liǎng bài jù shāng],意指两者相争,俱受损伤。语本《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源]《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於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後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後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於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典故]“两败俱伤”是说双方争战,可能因此都受到损伤。这句话出自於《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在传中,论及自古以来宦官的祸害远超过女色。因为宦官最亲近国君,在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机会,可获得国君的信任,而让国君逐渐疏远忠良贤臣。於是国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祸害因而潜伏滋长,等到有一天国君发觉情形不对,终于想要重新信任忠臣来图谋改善。但是如果动作太慢,祸患必然加深;如果动作太猛,则宦官可能因此挟持国君。遇此状况,纵有圣贤明智之君臣,也难有所作为,最後还可能弄得双方都受到伤害。後来“两败俱伤”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俱伤而两败”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两者相争,俱受损伤。

《象母怨》读后感_789字

有时候,动物的感情,比人类还要震撼。比如《象母怨》。今天,我读了沈石溪的作品《象母怨》,不禁浮想联翩。象群们为了一点邻土,就大动干戈,甚至付出生命,一点也不值得啊,生命才是最珍贵的呀!

《象母怨》主要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纳壶河谷的故事,“残阳如血,尸体遍野,”一场以一条罂粟花带为边界的戛尔邦和戛尔芒象群的邻土争夺战,一场从清晨延续到黄昏的战争。两个象群的公象都“战死沙场”只有戛尔邦象群的象王和戛尔芒象群的老公象叭赫还活着。两只象都已遍体鳞伤,浑身血污。双方都被同伴的尸体和鲜血深深激怒。复仇的毒焰狠狠的吞噬着它们的心灵,它们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复仇。将对方都打倒,为自己的同伴复仇,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于是在一声悲惨的怒吼后两只象都倒下了。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嫫婉是戛尔邦象王影叠最宠爱的一头母象,看着战后这悲凉的场景和周围野兽趁火打劫的逼近。母象嫫婉为了因为战争而失去父母的一群小象们能够安全的生存下来;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两支象群。之后奇迹出现了——为了抵御食肉野兽的攻击,刚刚还在殊死搏斗两支象群团结了起来,一心对战外来的食肉野兽,共同赶走了食肉野兽。一个勉强拼凑起来的新象群出现了。嫫婉也成了这个新象群的象母。为了象群的和平相处,嫫婉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尽管,故事的最后,象群还是分裂了,充满着罪恶的罂粟带又出现了,母象嫫婉明知无力回天,可是她还是在那里努力拨着罂粟,也许是被嫫婉的行为感动了吧,两支象群终于停战了。

《象母怨》读完了,我合上了书,不禁对这只大义凛然的母象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她为了这个新象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呀!人类不也是这样吗?一只象尚且都知道和平,为什么人类还要有战争呢,还要互相杀戮呢,为什么还要因为一点点利益争得你死我活呢?

和平是多么的好呀!让我们好好地珍惜和平,像文中的母象嫫婉一样一起来维护和平吧!

成语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如: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又如: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成语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如:晋·陆机《文赋》:“浮藻联翩。”又如: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序》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