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括读《不朽》有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后感(400字)、英雄的壮举,不朽的史语(403字)、精神不朽(408字)、《英雄不朽》读后感(594字)、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631字)、不朽的毅力(656字)等400字、500字、600字、7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8篇,供您参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后感_400字
天地之间,有了生命,才会芳香四溢;人生之中,有了价值,生命之光才会燃烧不断。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这样评价过人的一生:“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是啊,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解放事业的人事无私的,是伟大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因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几十年的奔波,几十年的孤寂,历经磨难,历经沧桑,与马常相伴,在偏僻的大山中,与歌声打交道,他就是乡村邮递员:王顺友。
为了人民,他步行所走的路程足以重走21次长征,为了人民,不停的奔波,服务人民,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失常人难以做到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世上最亲的邮递员”,因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成语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如: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这样想: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去死!”又如:几十年来,虽然不能说完全碌碌无为,但是回忆起进城之前,见到那些老战士时心里曾经涌起的感情。——秦牧《<长河浪花集>序》
成语虚度年华:虚:没有收获、成就。白白地度过年岁。如:《忆邓拓·邓拓与人民日报》:“他认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又如:年轻人不能虚度年华。
英雄的壮举,不朽的史语_403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深深感动。1941年秋,马宝玉等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顺利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痛歼敌人;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他们英勇地用石头砸敌人,在完成任务后,他们又英勇地跳下了悬崖。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勇于牺牲,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胜利。
俗话说得好:“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却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万分紧急的关头,那海里就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掩护连队主力顺利转移,我么壮烈牺牲也是值得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有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一次打仗之前,荆轲曾唱过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仍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懂得了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狼牙山五壮士》却截然相反,它让我感受到了五壮士爱国爱民,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豪迈精神。
成语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如: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如:子鲜之势,重于泰山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五回
成语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如: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又如:梅伯死轻于鸿毛,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精神不朽_408字
601班秦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气质,读书也可以作为休闲消遣,充盈时日,丰富生活。所以我打算在这个寒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
《鲁滨孙漂流记》描写了主人公鲁滨孙带着航海梦瞒着父母,开始了未知而迷人的海上生活。但却因一次风暴流落荒岛,他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克服各种困难,在小岛上开垦出种植园和牧场,盖起住所。24年后,鲁滨孙救下邻岛的一个野人,给他起名“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后来他帮助一位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夺回大船,而他也因此结束了漫长而孤寂的荒岛生活。
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自强,自立,善良,坚强的人。鲁滨孙不管在什么逆境中,什么风浪里都不会轻易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想我看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也会有所改变。我会从胆小,懦弱的我变成一个独立,顽强和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我。鲁滨孙的精神会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它会使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后感_489字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段文字可以说是这篇文章比较精华的一个部分。但是学生无法理解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三十年来指的是什么?“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个又是什么?指的是什么?当然,我们老师可以一一解释。但是解释完之后,学生们只是知道一些字面意思,无法体会这些文字背后人民英雄们为实现国家独立所付出的鲜血。
其次,对十幅浮雕也基本不了解。当我问起是否有同学对“金田村起义”有所了解时,他们甚至会反问我那是什么东西。
因此,其实在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们更多的是知道说明文,此篇的说明对象以及说明文的一些知识。但是,对这篇文章的所蕴含的那种感情,基本是无法感受的。如若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感受,那么适当的背景介绍就非常的困难。可究竟要做多少的介绍,因为上课的时间也十分的有限,同时,这毕竟是一堂语文课,而非是一堂历史课。
成语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如:《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又如:小将军丹心忠义,为国捐躯,青史简篇,永垂不朽,亦不辜负将军教养之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后感_580字
刚刚读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其中令我深有感触的不是这篇文章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而是这纪念碑中那英雄的灵魂和那碑身四面的十块大浮雕上的内容。
在我的印象中,啊!许多英雄的灵魂就在这里,他们不再离开。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恢复当年的神勇,等待那灵魂的新生,到那时他们还要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那些模糊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他们像约好了一样,手指一同指向前方。某种突来的力量,促使着我朝那个方向走去……
之后回想那十块浮雕使我若有所思,浮雕上的内容大多与战争有关,是什么导致 了中国的内乱和与外界的冲突?我认为这中国的内乱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不团结和自私的心理。与外界的冲突时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无能,所以被外国人瞧不起。不管怎样,俗话说,以和为贵。战争一发民不聊生。没有了经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别的国家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战争的发生,恶性循环。如果中国团结起来,不起二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国家机会越来越强,别的国家就不敢瞧不起中国,那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那浮雕上的青年们,举着旗帜,共同呐喊,赶走侵略者。人山人海,气势恢宏。青年们的壮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又有什么呢?留下的是人们对你的赞美。
虽然说这篇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但依然令我回味无穷。回想着那一幕幕的壮景,宏伟、高大……
成语人山人海: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意指人群如山海般众多,无法估计,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语或出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诸行市》。[源] 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诸行市》川广生药市、象牙玳瑁市、金银市、珍珠市、丝锦市、生帛市、枕冠市、故衣市、衣绢市、花朵市、肉市、米市、卦市、银朱彩色行、金漆卓凳行、南北猪行、青器行、处布行、麻布行、青果行、海鲜行、纸扇行、麻线行、蟹行、鱼行、木行、竹行、果行、笋行。京都有四百十四行,略而言之:闹慢道业、履历班朝、风筝药线、……歌舞、歌琴、歌棋、歌乐、歌唱、棕索、发索、蝍蟧、金麻、蜭[臽 舀]虫、端亲。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典故]“人山人海”,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用“山”和“海”来形容数量之多。在宋代西湖老人所撰《西胡老人繁胜录·诸行市》中有一条记载,描述当时杭州市容的繁盛。说到当时南瓦是衣山衣海,中瓦是卦山卦海,上瓦是南山南海,下瓦是人山人海。此处所说的“瓦”,或称为“瓦子”、“瓦舍”、“瓦肆”等,是宋元大都市中娱乐场所的总称,包括了戏场、妓院、赌场等。至於“南瓦”等名称,根据《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记载,当时瓦市分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等。可见这些名称都是指瓦市的所在。其中“南瓦”是衣市集中地,所以“衣山衣海”;“中瓦”为算命卜卦等行业的集中地,所以“卦山卦海”;上瓦“南山南海”,下瓦必然十分热闹,所以“人山人海”。这句成语後代常见,例如:《水浒传·第五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有戏舞,或有吹弹,或有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打散:ㄉㄚˇ ㄙㄢˇ,泛指曲艺杂技)又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辰,街上迎会,看的人,人山人海。”後来“人山人海”就被用来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成语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如: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又如: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英雄不朽》读后感_594字
最近我看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为“英雄不朽”。一共有四堂课,分别是“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以及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堂课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1937年12月,日军调集飞机、大炮等一切强大的火力,攻占了南京城。为了彻底摧毁中国人反抗的精神和勇气,日军在这座千年古城进行了一场恐怖血腥的大屠杀。后来这场大屠杀越来越残忍,越来越疯狂。两名日本军官竟相约进行比赛,看谁先杀死一百个中国人。
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该遗忘的耻辱,更是不能从历史书上抹杀的。让我们铭记国耻,振兴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口;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不做俘虏,而跳下悬崖,英勇就义……
他们是伟大的英雄儿女,他们是英勇的革命烈士,他们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们为国捐躯,勇于献身。他们的名字被深深地刻在历史长河中,被刻在人们心里。
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成语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如: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如:我们活着的人都不要忘记,我们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啊。——何长工《红旗插上井冈山》
成语半丝半缕: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如: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如:我们要爱惜家里的半丝半缕。
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_631字
《开学第一课》中用了“英雄”、“勇敢”、“团结”、“自强”等小标题,展现了英雄不朽的精神。
在“英雄”这个小标题当中,有一个故事感动天地,催人泪下。
一个叫左权的将军,他的妻子刚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左太北。女儿刚呱呱一落地,他就去参军,为国捐献身躯。从左权参军的时候开始给家中写信,每一封信中都透露了左权对于妻子与可爱活泼的女儿的满满思念。他发完第十一封,也是最后一封的家书后的第三天,左权爷爷的军队遭受日本侵袭,左权爷爷作为将军,为保护他的军队,并没有先走,而是垫底到最后,最终被日本军队枪杀。
左权爷爷的女儿:太北奶奶,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太北奶奶仍然记得从她小时候起,对父亲的印象就特别模糊,她父亲的名字成了课本上和同学们嘴上的陌生的一个抗战英雄。直到太北奶奶四十岁的时候,太北奶奶的母亲把她父亲曾写来的十一封信都交给了太北奶奶。太北奶奶没日没夜地看,没日没夜地哭,原来她的父亲——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如此关心她!
左权爷爷,作为一个父亲,他不应该抛弃妻女;作为中国人,他不应该抛弃祖国。而他,选择了顾大家弃小家。拯救了无数的中国人民,为无数中国人民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左权,他是伟大的!
看到这个故事,我哭得泣不成声,天下竟有如此伟大的父亲、如此伟大的抗日英雄!他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他是值得流芳百世的!
作为中国的00后,作为中国的新一代“花朵”,我们更要像左权爷爷一样,为祖国贡献一份微薄之力,而首先我们就要发奋学习,努力读书!
成语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如:《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又如: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成语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如: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又如: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欧阳山《苦斗》七三
不朽的毅力_656字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很多人都认为愚公是一个愚笨的老头,妄想凭借残年余力,一举铲除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何况当时工具简陋,劳动力极其缺乏的古代,似乎这个想法有点不切实际,滑稽可笑,可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当时愚公之所以选择依山,无非是大山阻挡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每次出门都要绕很远的道,你也许会说愚公可以搬家。但是愚公的祖辈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开垦房土、种植粮食,他们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所以移山是很有必要的。愚公已是年过古稀之人,年且九十,竟有如此的毅力和魄力,实属罕见,愚公的父辈代代在此,年轻力壮之人都不敢有此想法,有此可见愚公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面对妻子的忧虑,愚公马上说出了解决的办法,说明了愚公这个人心思之缜密,对移山一事已胸有成竹,同时也说明了愚公决心之大。面对智叟的嘲讽,愚公并没有气馁和妥协,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移山这件事,让智叟无言以对,愚公的卓越见解又怎能不令人拍掌叫好。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非但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反而更加的坚定自己的志向,愚公睿智的回答和宽宏的气度,又一次让我折服。在我看来愚公并不是真的“愚”,反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他目光长远,无私奉献,集缜密、气度于一身,将一件事情看得太过于清楚和透彻,以至于常人无法理解故叫他“愚公”。愚公精神的伟大我只能仰望而不可及,这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将之恢宏并发扬光大。
成语坚韧不拔: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如:方毅《读<攻关>》:“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又如:丁玲《杜晚香·根深叶茂》:“是开天辟地、坚苦卓绝、坚韧不拔,从斗争中取得胜利、从斗争中享受乐趣的北大荒人。”
成语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如:《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又如: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