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高原》读后感3篇500、15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9:18:36百科知识库

《你在高原》读后感3篇500、1500字

本文含读《你在高原》有感、《你在高原》读后感(509字)等500字、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范文3篇,供您参阅。

《你在高原》读后感_509字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读完了它。看的第一本是它的第十部《无边的游荡》,只因它的 名字很有意思,然后怀着一颗游荡的心情去读,一开始很文艺,后来写的越来越现实也越 来越深刻。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某些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都在这里有了充分的体现,在物 欲横流,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变化,一些人陷入了重重矛盾中,一些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一些人开始了无边的游荡,一些人丢掉了自己的良心,最 终一些人用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尊严。

看完这一本后才知道它是一个系列总共十本书,接下来就按照顺序去读了。看完后给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作者讲故事的水平,有一段时间自己也被这种在不同时空中来回穿插的 故事情节所困惑,有一种让人费解的感觉。随着后来深入的阅读才感觉到这种穿越时空的 对照是那么的神奇,又是那么的必要,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也给人一种生生不息 的顽强生命力。

不管哪个时代哪一代人,人总是绕不开感情(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绕不开家族 观念,绕不开历史轨迹,于是男人、女人、神人甚至是山怪精灵总是围绕它们走来走去,生生死死。世事变幻,有的人生的伟大,有的人死的光荣,活下来的却不都是好人,死去 的也不尽是坏人。

成语背井离乡: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如: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送的他离乡背井,进退无门。又如: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成语生生死死: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如: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又如: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你在高原》读后感_1464字

“我们家从古至今就爱交往一些有趣的人。这些人今天看不仅是可爱,而且还可疑;大概是他们害了我们。当一场场麻烦——包括战争——过去了,有些人升了,成了,走了,成为人们交口赞誉的英雄;而我们家既没有刻到碑上,也没有记到书上,反而经受了数不清的屈辱。这真不公平。”

这是小说在第一章所描述的。刚开始时我并不能懂其含义,只是觉得这部长篇巨著应该有所不同,最起码它是近年来少有的作品之一,在这个快餐文化满世界充斥的年代里,它应该是独树一帜的。但到真正的进入阅读之后,才发觉这部书它并不好读。其实,书的开篇已经把全书的中心做了交代,只是因了本人的愚笨而不得其意罢了。

于我而言,对该书的持续阅读时间已有月余,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了。今日,此书已阅完搁下,就想着要说点什么。可怎么开头呢?还没有想好。当我为自己调制好一杯咖啡坐下时,方才回味全篇。从开始的慢慢细读、品味,到后来不耐烦的大幅度、跨越式读法,以致最后的内心感觉“沉重”,我自认为此书真的不好读。

要说它不好读,也就想摆点理由,算是给自己找个不好读的借口,以为有这么三点可以说明:

其一,不大适合当今人的阅读习惯,尤觉可读性欠缺那么一点点。本书从语言到故事,从形式到内容,还有讲究的韵致和意境,均属纯文学写法,也就是说它不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总体感觉故事情节不紧凑。尤其是对书中地质地理环境的表述,更觉是那样的含糊其辞(这或许是自己的认知和了解欠缺所致),我呢是一直也没有搞的清楚而且还想搞清楚。

其二,是有政治的味道,但表述不够坦诚。这个“派”别(作者说的很含蓄,并未表明)从开始之初到最后的胜利缺乏最基本的人性,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对人的关心,让今人看来其完全是以利用之手段,等到被利用者效能已逝,再采取所谓的秋后算账或是卸磨杀驴,真的是不公平,是不仁、不义之举!其实,我以为作者可以明说啊,这样或许会赢得读者的尊重,不要让读者去猜、去假想,而是应该让读者更明白一些。一个“派”别有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一步步改进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这就如同人一样,谁又能无错呢?

其三,独立成书的故事性以及结局不能令人满意。《你在高原》共有书10部,每本在460多页,从字数到写作时间都可谓最长久,应该是故事性更强一些的。可《家族》故事呢,描写时的前后时光交错,人物也是一会过去,一会现在,艺术性的描写多、感想多,不少地方是散文诗的描写方法;还有就是故事的结局难以满足读者的心愿。我以为故事既来源于真实的故事或作者的一些经历,应该是故事性和结局更令人满意。余下的9部书我还没有打开,希望读后会有不同感觉!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啊,如果你想快点阅读完本书,想把它视为快餐书籍,也可以,那你就看本书的《卷三》,其人物、故事均可联系起来。就如我和友人闲聊时说的那样:将文学名著快餐化,便于文学普及吧!

《你在高原》的作者将此部巨作称其为心史,也罢,这是作者的书,作为读者拜读后也就只那么说说自己的意见而已,我们应该感谢因为有了这样的作者我们也才能知道那个时代和年代的故事,尽管它不完美,但世间又能有多少完美的故事呢?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但愿我们书写的更真实一些、更真诚一些,活好自己,也不妄来人世间走一趟啦!

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在阅完本书之后,我也去网上了解了一下,想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有悖人意,却发现对本书的评论甚少,新浪网还没有。这或许是成书早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本书隐含了一些不便说的原因吧!

不管怎样,书还是要读,毕竟它会带给你快乐!

成语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又如: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成语交口赞誉: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如: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又如: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明·刘元卿《应谐录·悦谀》

《你在高原》读后感_2246字

《您在高原》是张炜老师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

去年的某次文学笔会上,学员们就从多角度热议过《你在高原》,有学员提出当下生活节奏如此高速,写作这样一部作品的必要性?也有学员对它的读者群提出质疑?比如,有多少人读完?编辑,据说好几个;评委,据说有评委一天就读完了,四百五十万字,一天,这样的阅读速度让人质疑?

张炜老师的小说,以前读过《古船》和《九月寓言》,据说这两部小说在国外一版再版20余次,《古船》还成为目前海外印量最大的大陆纯文学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拆封以后,我顺手拿了摆在书架最外面那本,放在包里随身携带,工作之余抽空阅读。有人说浮躁的当下:问者不读,读者不问。因为我有一些阅读感受,故且读且问并记录下来,算读后感吧。

我随手拿起的第一部作品是《家族》。我在QQ群里讨论过这部作品,有人说,在这十部组成的系列长篇中,《家族》是在思想和艺术分量上最厚重的一部作品;有人说,《家族》写得好,散文一样的语言;有人说,《家族》是一个传奇故事,出场的人物那么多,跨越的时间那么长,不是凡人可以驾驭的;也有人说,作家对“缀章”和“尾声”的使用出神入化!你应该先读《海客谈瀛洲》中的《致海神书》这个尾声,或者读《鹿眼》中的缀章《墨夜独语》,你会发现它们有多出色,简直天才之思!

《家族》记述了曲府和宁家这两个大家族的兴衰史,其中还穿插了另一个大家族:战家。宁家是山里的巨富,平原上的战家花园是另一大巨富。在宁家老老爷和战家老爷时代,人们拿两家巨富对比。等到了曲家老爷时代,“人们开始拿平原上的两个富豪对比,战家花园和曲府,哪一个更为显赫?”住在大山里依然名声显赫的宁家,因为宁珂,与曲家有了交结,这是历史的安排,也是偶然的必然(“宁珂安慰岳父,不是道路问题,是因为他们的道路如此相近;重要的是组织上的决定,是组织上让自己与曲府联系”)。

《家族》是这样开头的:“我们家从古至今就爱交一些有趣的人,这些人今天看不仅是可爱,而且还可疑;大概是他们害了我们。”这个家,指的是宁家。小说从“小宁同志”到著名的03所工作开始,整个小说,以小宁同志在面对家庭背景、工作困境的纠结和对几个大家庭历史的回忆和审视中展开。小说探讨了人与人(闵葵为老太太找来仙桃,老太太却因为儿子,要用捶布棒槌打死她);人与社会(宁周义利用宁珂谋害了曲予,殷弓利用宁珂抓捕了宁周义);人与历史(殷弓平息了那么多的残暴,却又不停地制造出新的残暴;曲綪:我们家以全部的热情、生命和鲜血投入的这份事业成功了,胜利了;但我们却失败了。)的关系。

“大概是他们害了我们。”他们,从宁家的一些“异人”开始:变戏法的、会武术的、算命的,还有下一手好棋的,无疼割鸡眼的,做丹丸的……“我们”:身上缠满故事、住到山上的宁老爷;骑着那批纯色大马去了南方的宁吉;没有刻到碑上、也没有记到书上,反而经受了数不清的屈辱的宁珂;为真理蒙受报复和审讯的“小宁同志”;被暗杀的曲予;自尽的淑嫂;失踪的小慧子;被“征用”和被抄的百年老宅曲府大院……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并非全无原因:“殷弓认为,曲府是一个奇怪的、罪恶的存在。这个历史悠久的深宅大院曾让他十分为难,不知该如何对待。让他为难的是,这里住了一位绅士,而且受到上级的明令保护。不过这个阴暗曲折的大宅既然存在了上百年或更长时间,那么里面必然隐藏了许多黑暗。那里有太多的安逸和奢华;还有,漂亮女人也太多了!殷弓私下里不止一次骂过粗话。让他最不能容忍的是——自己的战友竟然娶走了曲府的小姐。宁珂也来自另一个大家族,这些事情绝非偶然,这些人骨子里渴望混血。清算和焚烧的日子为期不远——这是规律、真理!”

小说中穿插着散文诗般唯美的景物描写。相信这是张炜老师自序里说的抵达每一个城镇和村庄后面对当时当景抒发的。这样的叙述简直是一个神奇迷幻的世界。这些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读来赏心悦目,稍感影响小说阅读流畅,有时我会先跳开不读,等读完连续的小说情节后再回来单独阅读。

小说到处充满奇妙的叙述方式:“没有一丝风,下午的太阳温柔得像乡下的大婶。”“在这样的乱世,一个人除了好好爱一个男人,还有什么事情可做!”“他不信这是真的:自己的营垒中原来也汇集了最卑劣最无耻的人渣。这些人渣葬送了另一些人,接着还会葬送全部的希望。不信等着瞧吧。”

《家族》中有着特殊的指向“父亲”(包括叔伯爷爷宁周义),他不光是伦理学上的称谓,也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原型。这个具有抽象的意义的象征,与“儿子”形成了鲜明而无法调和的对应。“儿子”在不断地打破历史,而“父亲”却在不断维护历史轨迹。相同血脉里背道而驰的道路选择,留下被诅咒的抉择。在宏大的历史车轮面前,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是渺小的。

《你在高原》是一部报道、评论、获奖颇多的作品。张炜老师说《你在高原》共有39卷,是39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段落,读者可以任意读取。十个单元,是十个大的结构部分,都可以单独把握。至于它们怎样镶嵌为一部450万字的长河小说,那基本上是作者的事;当然也会有一部分耐心通读全书的人,那将沉浸到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中去。阅读这部作品:恢复记忆,唤起激情,不忘他人的苦难。毫无疑问,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次长长的沉浸和感动”。读好书,是乐活的新方式。

成语深宅大院: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旧时多指富贵人家。如: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便侍折摧了舞榭歌楼。”又如:婶子在里面住着,深宅大院,那里就知道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成语出神入化: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意指产生神妙,入於化境。语出明·黄佐《翰林记·卷一〇·习书》。後用“出神入化”形容文艺、技艺、工艺等之技巧达到至高绝妙的境界。[源]明·黄佐《翰林记·卷一〇·习书》习书虽六学之一艺,然事属经筵,颁为帝制,亦不可以为末务。洪武时,无可考,太宗喜楷书时,典籍沈度书法丰润,上深爱之,每有大制作,必命度誊写,累迁至学士,惟食学士俸,仍事书办,赐象笏,镂金刻度姓名其上,以宠耀之。其弟粲,亦起自书办,累官侍读,自此沈字盛行於朝,然上习书尚未以度字为式。宣宗自冲龄习古法帖,宸翰妙绝,盖始学赵孟疃右藻倬ⅲ嫠骄苤痢⒊錾袢牖摺P⒆谝喟蚨仁椋忻钕把桑⑶笃溽峁僦锷闷渌锸缆。谥惺樯崛耍式癯⒅期荆逃蒙蛱逶啤典故]“出”,产生。“神”,神妙,指变化之极,《易经·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入”,进入。“化”,造化,指非人力可比之化境。“出神入化”指产生神妙,入於化境。後多用於文艺、工艺、技艺等之成就方面,形容其技巧达到至高绝妙的境界。典源黄佐《翰林记·卷一〇·习书》叙述明宣宗习书法,临摹古帖,始学赵孟睿绣倬⒅涫榉ň苤粒汛铩俺錾袢牖敝场0矗汗爬雌菲朗橐眨心芷贰⒕贰⒚钇贰⑸衿分郑衿肺罡咧辰纾衩钪良淖髌贰a崂础俺錾袢牖北挥美葱稳菸囊铡⒓家铡⒐ひ盏戎记纱锏街粮呔畹木辰纭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