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含《青铜葵花》读后感—痛苦中的幸福优秀作文(1632字)、问学读后感(1615字)、《不败战神》读后感(1640字)、《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601字)、先进人物事迹读后感(1584字)、政府工作报告读后感(1591字)等1600字左右的高一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青铜葵花》读后感—痛苦中的幸福_1600字
《青铜葵花》读后感——痛苦中的幸福《青铜葵花》读后感——痛苦中的幸福《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几乎为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聪明的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个晚上;为了避免葵花挨骂,青铜勇敢地代妹妹受过;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青铜心灵手巧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协力,艰辛却又是快乐生活着,从容坚韧地应对着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铜仰天大叫,他从心底高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他们是大麦地最贫穷的一家,却是最幸福的一家,虽然贫穷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困苦,但对于这些,他们总是一家人心连着心去面对,因为他们相信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他们相信风雨后会看见彩虹。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不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苦难总是围绕着人们,困苦总是让人无奈,却又力不从心,也许我们需要的是面对困苦时,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态度,就像罗曼。罗兰说过的那样:“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进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他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他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即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饭能体会他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在五一假期的这几天,我读完了一本叫《青桐葵花》的纯美小说,这是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桐,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这份曹文轩的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指出;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和情意。
通过看这本书我觉得青铜一家人是那么的纯朴、善良,充满爱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像青铜一家人那样关心别人,那么这个世界该会多么美好呀!人不能只顾自己,只注重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献爱心的精神,这比什么都重要。拥有了爱心,就算日子过得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实的、幸福的。
除了感受到了这些,我感受最深的是小说里的大苦难。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自然的突然袭击、人类野蛮本性的发作、个人心灵世界的急风暴雨等。我们每个人都在目睹与耳闻这些苦难。就在回味的时候,我想到了几件令人心疼的事:当非洲难民在尘土飞场的荒原上一路倒毙一路迁徙的时候;当东南亚的海啸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以十分短暂的时间吞噬了那么多的生命,将一个好端端的世界弄得面目全非的时候;当阿尔卑斯山发生大雪崩将人的一片欢笑顿时掩埋于雪下的时候;当中国煤矿连连发生瓦斯爆炸,一团团生命之火消灭于数万年的黑暗之中的时候……我们难道还会以为这个世界就只有欢乐与幸福吗?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世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着为之际的苦难大惊小怪,更不要以为只是从你们这里开始才有苦难与痛苦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部惊的优雅风度。
南京市新城实验学校五(2)班 沈安利
指导教师:夏 勇
成语急风暴雨: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如:《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又如: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成语天灾人祸: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如: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又如:但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
问学读后感_1600字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浮生若梦,斗转星移,时间在指尖不经意流走,更让人珍惜读书的可贵。
《问学》以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为主线,从甲骨文的发现说开去,从先秦诸子讲到唐诗宋词,从书法、绘画讲到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古代政治体制讲到历史的演进,涉猎之广,让人叹为观止。
本书夹叙夹议,通过余秋雨与北大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对话,在这里进行了辨析与思考。生动的课堂气氛,令人心驰神往、如沐春风。这是一本面向当代大学生的读物,这更是为广大读者朋友准备的精品大餐。《问学》是一张带领读者穿越到过去领略中国文化的导游图,而带着我们进行文字之旅、游览各个时期历史景点的讲解员就是余秋雨和他的那些北大学生。读者观后身心愉悦,魂灵暂脱躯壳片刻,世俗之心也略得升华。
秋雨先生梳理了以《诗经》、庄子、司马迁、唐宋诗词、元代戏剧、明清小说、白话文运动为里程碑的中国文学史;又简述了以先秦诸子、儒道之争、佛教汇入、南宋重整中国哲学、明清心学、近代中西之辩的中国思想史。视角广漫而深刻,语言生动而平实,对文化史中重要人物的精彩评述使历史线条更加丰满,着实可作为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简明读本。
这本质地厚重,内容丰沛的《问学》,是一部课堂问答集。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本书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余秋雨在自序中写道:“我以整整一年时间与北大的中文、历史、哲学与艺术院系的学生在凤凰卫视演播室做了以师生问答为形式的文化节目,此节目持续了一年有余,好评如潮。《问学》一书,即是此电视系列节目的文字整理。”
余先生用童年的歌声,来形象地比喻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他用宏观比较的视野来展示东方的稷下学宫与雅典学院的文化差异;他将老子的哲学思想放到世界性的哲人群中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且用鲁迅的小说来深入浅出地刻画出老子的超越和飘逸;他用文学的胸襟来观照先秦诸子百家,得出庄子是先秦百家里文学品质最高者的结论。
我很欣赏他在书中说的这句话:“一个比较负责的老师,每次思考问题的时候,眼前都有一群学生,我们会想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很多学生也会这样,不管他到哪里,心中永远有这么一个师生相遇的教室。”
正文后面的“闪问”其实挺值得一看,关于中医是否“伪科学”的问题,余老师的反应颇为得体,“世界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族群,是由中医佑护下来的,佑护的时间比科学的时间长得多。科学不会这么狭隘,把自己一时解释不了的“存在状态”判定为人为科学。当天文学还没有发现很多行星的时候,它们已经存在了。未被天文学关照的行星,并不是一种非科学的存在。”
最后我引用一位读者的读后感言:
“历史已经收起了它往日的一本正经的面容,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脸,它像一道风景,招徕着过往的每一个向它窥望的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本历史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解读历史的方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坐标观察曾经的起起伏伏的历史风云……
中国历史,以她的特有的宽厚和容忍,接纳了人们对她的正解、反解、戏解。在一片嘻嘻哈哈的娱乐声里,历史,就像蒙娜丽莎一样,用微笑注视着每一个在她面前路过的人。她的笑,仿佛在鼓励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去亲近她,去解读她。然而,在她的笑里,我们又不难读出其中含着有多少的蔑视!
中国历史,实在是太深奥了。就像断臂维纳斯那支不知遗落在何方的臂膀一样。也许正因为深奥,才引来了这么多人的解读。
我想,最近出版的余秋雨先生的五年来唯一新着《问学》,也应该是属于对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吧。不过,他是用中国文化史的视角来一探中国历史的衰盛走向。
与他的其它叙述文化史的著作不同的是,这一回,余秋雨先生试图在他的新着里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为我们展开中国文化史画卷。”
成语嘻嘻哈哈:嬉笑打闹,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也形容态度不严肃、不认真。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又如:他是个乐天派,整天嘻嘻哈哈的。
成语白驹过隙: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如:《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又如:白驹过隙,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不败战神》读后感_1600字
我看着《不败战神》,给我自己的感官最大的是有点动漫文的感觉(也有不少同人动漫小说),因为热血早已灌输在小时候的记忆,龙珠、灌篮、海贼、火影等等,还有好多其他的动漫出现在小时候故事中,这是自己对于热血的最初记忆。
小白流的经典典型开头,一个有些特殊才能的屌丝,一个令人仰慕的主角美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开始,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这类小说,应该是番茄的《寸芒》,那时候书店半个月出一本,我可是排了一周多之后才看到书,想想那时候也真够笨的。
主角基础流其实一出来,我就想诶,怎么有想到一书《全职高手》,当然这是不同类型的,自己就是很喜欢这种以下克上的快感,自己最喜欢的概念‘厚积薄发’,小白流还是很符合自己胃口的。
要说当年的小白就简单直白多了,霸王之气一发,小弟自然就前仆后继的跟上来“大哥,让我跟你吧。”…天空一科星星闪耀(流星滑过),老祭祀(老道士)猛让站了起来…于是乎我很注意地看到了“鹤峰深处,一座古朴的木屋内,一位盘膝而坐发须皆白的老者,蓦地睁开眼睛,浑浊的眸子里,陡然爆出耀眼的光芒”,暴力直接有内涵。
两个角色的同时排上,嘿,这我自己想到的是《佣兵天下》,两兄弟出去干活了,不过很可惜阿莫里这个角色,我个人认为他是塑造很可惜的,因为他的性格与主角重叠了,其实我最初以为阿莫里这种风风火火的性子,应该就是近身肉搏的经典性格塑造,不然也改是拿起两把大板斧的逵爷形象,结果果然主角光环胜利了,阿莫里拿刀去了,穆牢头一句话‘没有唐天狠啊’,呵呵,之后与天晶再次强化这个点‘你害怕了,不够狠啊’,我想着竖立角色形象难起色了,小白流就追求一个爽,当然肯定要一些惹麻烦的,但明显这个角色有不行了,我有种果然的感觉,阿莫里过了不久就与主角分开了,可怜的娃,又接上了个凌旭这个小伙伴,热血真不能缺少小伙伴啊,不然怎么能到打BOSS的时候,四个人倒下,艰难喊着“星矢,快射啊”的经典镜头出来,凌旭有原则的角色最能体现某些发面的突出,这不论对文还是人物的推进都有很大帮助,这让我不禁想起‘弃佛死愿’的感叹……
当唐天看着铜牌的时候,我不由怪想不要有个‘戒指的老爷爷’吧,果然还是进去了,其实进去了并没有那种基础的设想,不过还是勾自己想起自己不得不想起‘唐龙高中毕业后参了军,进入了只有他一个学员的步兵训练营,在经历了骷髅教官近乎残酷的训练’(小兵传奇),这就是看小说的乐趣吧,自己与主角那么一个共同‘小秘密’,一个与主角一同成长的过程,在其他角色未知的秘密,一爆发的时候必然是有种共鸣快感,在这里都能找到。
‘兵’的出现,其实我最先想到的是‘牧殇’,嘿,有意思了,不过‘鬼爪’一来,我就额……又想起蒲与卫的拌嘴,当然不尽然相同,其中兵这个角色满满的变化让我有些须不适应,从当初的冷漠到开始懂得了寂寞,话变多了,冷漠的角色推移给了‘鬼爪’,不然也没办法给主角成长推进感吧。
那么开始从剧情气氛烘托上,主要看其他路人啊,惊叹啊,恩,贬低啊,哎哟,厉害啊等等方面,该书够明显烘托上来了,气氛烘托感觉强的还是让自己想起《鬼吹灯》,因为气氛烘托对于读者阅读感觉有很大影响,如果能让作者能好好感受,最后顶点必然是爆发的‘爽点’啦,《不败战神》这就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其实《不败》还是让我觉得瑕疵的,因为自己是养粮草够肥再吃的那种,阅读其实很爽快,一次又一次点下一章,不过也发现了一些些,主角要感叹要爆发其实很好啊,剧情和气氛烘托上都是良性的,不过间隔不到两三章就来那么一次,主角不爆算了,二三号觉得也要‘啊,我能输,啊,我要赢!’,突然那么连续来,热血过头了,真是‘油腻的师姐’啊,让我最初想起有这种感觉《网游之梦幻现实》,其实我也知道码字辛苦,但也不能有些章节这样来嘛,有骗字嫌疑哦。
“神一样的少年”其实是‘过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一种植入性观念语句让读者印象深刻,也是主角的‘口头禅’,希望也会是将来《不败战神》大家对他回忆的经典语句吧。
成语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如:宋·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又如:‘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成语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如:王吉呈《女御史》:“妈千叮咛万叮咛,务必要平稳,切不可像在娘家门上那样风风火火,得罪了人。”又如:他那风风火火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_1600字
近些天来在家里休息,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名著《易中天品三国》。我也很喜欢历史,看了很多关于三国的文章。这里谈一点感受,也算是一个小的总结吧。
第一、对于江东政权的认识。
在三国的历史过程中,大家对于曹操、诸葛亮等任务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孙权以及江东政权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说关心的不多。长江在下游地区是沿着从西南到东北的方向流淌的。因此,人们把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江东,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江左。江东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建业(现在的南京)、武昌(现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处。北至长江,南至大海。江东政权一共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六个阶段。其中孙坚和孙策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到了孙权这一代,成为发扬光大的一代。孙亮和孙休处于守成的阶段。到了孙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灭亡的阶段了。江东政权是三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政权。它的存在,对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孙权的用人方法。
那么孙权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觉得孙权的最大成就就是举贤任能。孙策在临终对于孙权的评价是:“如果说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你(指孙权)不如我;如果是发现培养人才,并且让他们各安其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由此可见,在孙策的规划中,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保住江东,先求稳,后图发展。事实上孙权也确实做到了。从江东政权的历任军事统帅就可以看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这些人可以说和孙权都是君臣一心,团结一致。在刘备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时候,孙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筹莫展。后来,有人向孙权建议任用吕蒙为统帅,抗击刘备。但是由于吕蒙是一个白面书生,大家对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怀疑。这个时候,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吕蒙,并且授予重权。结果证明孙权的做法是正确的。
第三、孙权的处事态度。
孙权在三国之中他的政治地位是比较低的。曹操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本身有一个宗室的身份,也可以起到号召的作用。但是孙权是什么也么有的。每当江东政权出现危难的时候,孙权就表现出在政治上较大的灵活性。在曹操自立为魏王的时候,孙权主动向曹操称臣。表示如果曹操称帝和攻打刘备的话,孙权愿意支持。这次的称臣换来的是曹操借天子的命令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候、荆州牧。后来,当刘备向江东进攻的时候,孙权再次向曹丕称臣。这一次换来的时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两次称臣,既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又避免了两面受敌,为自己赢得了回旋的余地和时间。可见孙权这个人在处事上是求实而不慕名。
第四、姜维的得与失
蜀汉政权经历了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任宰相之后进入了姜维时代。但是姜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战争上了,对于蜀汉政权的自身建设贡献不大。以至于最后黄浩排挤姜维,姜维被迫借屯田之名离开成都避祸。从此可以看出,将为作为蜀汉政权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大将军)并没有从全局上来建设蜀汉政权。由于他的这种偏颇,导致最后自己在前线拼死抵抗,后方皇帝已经投降的尴尬局面。可以说,姜维也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第五、司马氏政权的建立
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兄弟三人可以算得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为了曹魏政权可以说是披肝沥胆,屡建奇功。从曹睿死后到司马懿就处于一种赋闲的状态。也可以认为他在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年之后,新皇帝曹芳从八岁涨到十八岁了。这个时候曹魏政权原来的骨干,如钟繇、贾诩、陈群、华歆、曹仁、曹真等文臣武将基本上都已经病逝或者是阵亡。剩下的人已经不足以对付司马懿了。正好这个时候曹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天赐良机,司马懿开始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一系列活动。若干年后,司马昭主政的时候,涌现的邓艾、钟惠等人才都是司马懿最早发现并且大力提拔的结果。
最后,我还要饮用《三国演义》里面的话“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确是如此,历史上的各种人物、事件虽经起伏跌宕但最终还是成为一种过去。
成语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如: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又如:《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柯灵《向拓荒者致敬》
成语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如:《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又如: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先进人物事迹读后感_1600字
最近,我社区收看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使我感触很深。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杨善洲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的梦想 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情地回忆说,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书记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
一是要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
二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三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我是一名社区干部,学习杨善洲就要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在一个社区工作一天,就要为广大居民贡献一天,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成语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如: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又如: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
成语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如:《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如: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章炳麟《菌说》
政府工作报告读后感_1600字
在我看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感触很深。综合全文我提出自己最关注的五个问题来谈一下。
(一)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就是有房可住。而近年来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方让百姓不在那么放心。那些豆腐渣工程,为我们留下了多少血淋淋的记忆和教训。一所国家重点防震建筑,在一场地震下化为灰烬。这不仅仅是建筑的毁坏,还有生命的失去,是对生命的亵渎。那些房屋是为咱们老百姓盖得,就得让咱们老百姓放心。只有咱们老百姓舒坦了房地产才能健康发展。我们需要自己的住所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这是我们对自己房屋的最基本要求,难道不能满足吗?
在一个,对于一个平常的百姓来说,住得起房又是谈何容易。在开发商和某些集团的炒作下房价飙升,几万一平米,试问咱们平常老百姓怎么能够住得起?温总理说让咱们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这是对咱们最直接的关怀。
(二)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让人担忧,各种劣质不合标准的食物在市场大量流行。从早期的苏丹红,瘦肉精,到三鹿牛奶,乃至现在的鼠肉替代各种肉类食品销售。每每想到这些,无不叫人心惊胆战。我国是一个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大国,食品自然是这个国家基本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国家连基本的安全都达不到,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对政府放心?
温总理强调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对民众的关怀,是对咱们国家的根本治理。只有食品安全了,人民健康了,才谈得上发展。不然都是北朝鲜了。
(三)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想让人民相信政府,支持政府,那么政府就必须给人民一种信赖感。
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清醒、正气在身、为政以廉、洁身自好,这是我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官之基、从政之要。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必须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打造为民务实的清廉政府。
一个国家的政府廉明,公正,这样的政府怎么能够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支持呢?
(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
而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健康的,上进的积极文化,只有以教育为根本才能正确领导人民走上文明的道路。
(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一个国家,必须拥有自己的领导主权,无论是国土还是政治。近几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着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
这些充分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军事水平,而这不是炫耀。这是在告诉世界,中国人有自己的权利,能够保护自己。这就是展示我们主权的完整性。
总结:温总理现在虽然不在这个工作岗位了,但是他依然记挂这民心。每当国家人民受难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这是他的爱,对我们百姓的爱。他对国家的贡献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不是纪念领导人,而是对他的感恩。
只是遗憾在我以后的生命中再也不会看见他以总理的身份出现在电视上!有的只是一个老人!一个可敬的老人!一个值得我记忆一辈子的老人!
成语心惊胆战: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如: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又如:霎时间,森林里传来让人心惊胆战的吼声。——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
成语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如:《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又如: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臧克家《老舍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