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18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5:12:21百科知识库

大学生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1800字

本文整理了感恩人生优秀作文(1818字)、大学的使命读后感(1826字)、那些打动我内心的东西—读《男生贾里》有感(1822字)、晚清七十年读后感(1818字)、读《文化苦旅》有感(1776字)等1800字左右的大学生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供您参阅。

感恩人生_1800字

轻轻地合上了《培根论人生》,静静地闭上眼,一时间似乎多了些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虽然涉世未深,但却有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与感知。纷纷扰扰十几年,虽说过的是自己的生活,但却有一种依赖,一种对世界不变的依赖,或许它很隐秘,但却不足隐形,它确实存在,并在我们的生命中真切地演绎着。当我们不断从这个世界中摄取时,我们是否想到回报?这样的回报不需要金钱,更不需要太多的精力,我们只需时时怀着颗感恩的心,就足够了。它并不奢求什么,要的只是我们心中一丝淡淡的感情,要的只是不要忘记而已。

翻着脑中的那本用记忆编成的书,伴着心灵的清风,悠悠地停在了那一页,虽有些泛黄,但清晰的文字仍然吸引住我的眼球。那无边的泪水与哭声弥漫了整个我,还有那鲜红的血在夕阳中所泛的光辉。那一年,她自杀了,那么轻松地一跃,带走了自己的生命,也带起了家人不尽的伤痛。仍能想象出那种场景,轻轻地打开窗户,望着一切都多么萧条、感伤,忍不住叹生命的无趣,叹人情世故的冷淡,伴着叹息,“霍”地从窗口一越而下,心想带走一切的悲与痛,带走属于自己的一切,悄然离世。似乎能看出她的一瞬的苦,但随后是无边的笑,不知是快乐还是挣扎。在落地的一刹那,我不知她的心情如何,真的解脱了吗?那一股殷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是她的血,她的血……随后是她母亲抱着她无边的哭喊,那泪水好象能淹没这个世界,太惨烈了,悲得无法让人呼吸。而她的父亲,却只是呆呆地看着那滩血,那探在夕阳中红得异常的血,“你真的恨我们,以至于要如此害自己而报复我们?”她父亲浑浊的眼中噙着泪,发出阵阵叹息。在那个秋天的夕阳里,一对年过四十的夫妻,抱着她们唯一的女儿,却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一具含笑的尸体。你真的恨他们,恨这个世界?为何要如此报复,明知他们担待不起,可你却做了,还带笑离开。

她是我的表姐,一个十八岁的花季少女,却选择了辞世。你的心是冷的吗?冷的吗?我多想摇醒她,让她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一个有四季的世界,一个有爱的世界。它不像你所想的那样,它没有那么冷,它不是悲惨世界你明白吗?你认为它冷、无情,只不过是你的偏执,是你的自私蒙住了你的心,你从来不会顾虑别人的感受,哪怕是再温暖的东西,你永远看见的是冰霜,你不懂得感激,不懂得去付出,你只认为得到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家人、亲朋好友?你怎么能以世界无趣为理由,飘然离世,你知道你所造成的后果吗?你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说不出的憔悴,你可知道她的心在滴血,在你离开的那天起,一直在滴血,你是她的肉,她的心肝啊!而你的父亲虽然寡语,但谁都看得出来,他有多么的痛,一朝青丝换白发,你看到了吗?你心疼吗?如果心疼,为何当初做得那么决然?你的理由太没有说服力,因为他们仅一次骂你,因为你父亲那一巴掌,因为你下滑的成绩让老师责骂,因为你认为得不到爱,可你为什么不想想要得到就要付出,当你认为理由充足时,就不替别人考虑考虑?你太自私了!

你的死是因为你一味地索求,可是就是天大的宝藏也有挖空的一天的,你为什么不想想你自己也去施予一些,哪怕只是一点点。他们不求你的回报,真的,不求。他们只希望看着你好好地活下去,他们给了你足够的爱,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你遮风挡雨,他们心甘情愿,任劳任怨,你为什么不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爱,就选择最刻毒的方法“回报”他们。想必你的生命中没有快乐的原因是你不会感恩。你不会感谢老天创造了你,父母抚养了你,老师教育了你,社会关心了你,你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那是你的心太狭小了,太狭小了啊!花季的你应该看日出日落的美,应该跟父母拉拉家常,谈谈心事,应该在学校里忙碌地为自己生命以后走向作准备,应该与朋友一起论论时尚,不是吗你?你想过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恬静而惬意,那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岁月啊!可自私的你让它走向了一条不归路,那个似甜非甜的笑让家人沉入了痛苦的深渊,你于心何忍!倘若你不那么脆弱,多想想自己的责任,顾思一下别人的感受,多聆听一些世间的精彩,或许今天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带着那些质问,悲愤从痛苦的记忆里挣扎出来,抬头望向窗外。风静静地吹着,云漫漫漂移,又是一个静谧的黄昏,还是那样的夕阳,少的只是那一片触目惊心的殷红,和那个刻毒的笑容,其实世界本就很美好,不是吗?只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不会觉得世界无趣,只要多关心别人,就不会觉得世界无情,只要多想想自己肩上的责任,就不会觉得世界空虚。那天边的夕阳格外的美,美得眩目,更让人深思。

成语涉世未深:指接触社会少,经历世事不多,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如:《晋书·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又如:林海音《孟珠的旅程》:“天真涉世未深的妹妹,也许不知道姐姐所唱的歌词,都是很浅俗容易懂的。”

成语以泪洗面:拿眼泪来洗脸。形容极度忧伤悲痛,终日流泪。如:宋·王铚《默记》卷下:“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又如:本来是个女流,没甚能力,此时更如坐针毡,自料母子难保,惟以泪洗面罢了。——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回

大学的使命读后感_1800字

《大学的使命》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奥尔特加。加赛特在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一本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著作,在书中他分析了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这本书指出实现大学的目标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归还大学的启蒙功能和呼唤大学精神。

关于弊端:弊端是指那些少见的违背常规的行为,然而,一旦这些行为变得非常频繁,习以为常,根深蒂固,并且被大众普遍默认,那么他们就不能再称作弊端了。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弊端可能会自动纠正;另一种是这类弊端已被人们接受,以至于不再被视为偏离常规。为此,需要对常规做法加以分析。按常规方法建立的机构是否健全,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容纳大量无严重危害的弊病。高等教育改革要纠正一些弊端,他的整个机构和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到他预期的服务职能,换言之,大学改革的实质是为了能够系统地实现其目标,造就教学气氛和民族文化氛围平衡的好学校。

文化与科学:文化是一种生命信念,一种带有我们时代特征的信念,文化具有独立性,不是科学。人们曾经把信念寄托在教会身上,因此,文化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会,他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科学对宇宙世界未作出科学的解释之前,生命是不能等待的,作为生活诠释的文化也不能等待。文化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方面,没有文化的生活是有缺陷的生活,是遭到破坏不真实的生活。但是,科学的内部运作与生命无关,他对我们的生活的迫切需要无动于衷,只是专注于自己的需求。所以。科学的发展永远是无限制的,只是会越来越多样化,专门化,永无止境。

文化不能脱离科学,他的内容大多来源自科学。在大学里,假如文化和专业孤立存在,与蓬勃发展的科学和各种研究没有任何接触,那么,文化和专业无需多长时间就会被日趋严重丧失活力的哲学所代替。文化借助科学解释了我们生命存在的现象。

在大学开展文化教学,实现大学的基本功能涉及教授一些重要的文化学科,如生物学,历史学,哲学等,把普通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使他们处于时代标准所要求的高度;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体系。这是大学一项凌驾于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

专业和科学:专业和科学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而不是大学直接的基本功能。从严格意义上书,科学单指调查研究,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及其解决办法等。

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专业不是一门学科,他是实践性的,是有目标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他会利用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同时又把科学研究的其余内容搁在一边,尤其是放弃最具有科学特点的内容——疑难未定的问题的研究,解决等。

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把普通人培养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高等教育包括了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两部分内容,但不能把这两项根本不同的任务混为一谈。培养一名律师与培养法学家是不同的。前者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工作者,后者则是从事纯科学的研究工作者。社会需要大量的医生,但只需要数量有限的科学家。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把符合大众需求的专业教育与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科学研究活动糅合在一起是令人吃惊的。

意志,决心,激情:要完成一件可行的事情,必须要的是意志和决心。但是,任何事情都得视对“意志”该词的理解程度来定。口头上说或者想到要干某事是容易的,但要对所有成为中间过程的事情有决心,做到真正含义上的下决心是很难的。他意味着我们自己要具有能够担负起这项事业的必备决心。黑格尔在《普遍历史哲学》中明确无误的指出,历史上所有重大成就的取得都需要有这种“冷静的激情”。如果激情仅仅表现为狂热的情感活动,那么这种激情是无用的,任何人都可能变得如此充满激情。富有创造力的激情能够寻求与较冷静的优势因素之间的统一结合,并趋于完善。他能容纳反省性的批评,而同时又不会丧失创造性的力量;而达到炽热程度的激情饱含丰富的热能,不会因冷静的逻辑和钢铁般的意志而冷却下来。但是,要保持这种既审慎又富有创造力的像火焰般燃烧的热情并非易事。

《大学的使命》剖析了20世纪西班牙政治及欧洲社会和大学存在的弊端,认为西班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懒散草率,并提出了大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及要拥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才能顺利进行改革,主张大学教育包括“文化的传授,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三项职能。

成语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如:《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又如: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鲁迅《两地书·十一》

成语深根固柢: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如:《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又如: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六回

那些打动我内心的东西—读《男生贾里》有感_1800字

我是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午后拿起《男生贾里》这本书的,本是想消遣,便随意的翻开书页,我没有什么看书的心绪,只是单纯的扫过表面的字,极尽浅显,但却具有生命的灵动力。我慢慢被吸引,继而沦陷在那个富有鲜活生命力的世界里。一个青春少年的世界,每一章的开篇都是贾里的一小段日记。“有种偷窥的满足感”,心里竟有这么一种奇怪的念想。第一人称的写法,将我带进贾里的生活。我像一个无形的影子跟随他,用他的眼睛观察那个世界,无声的洞察他的思想,与他一同经历那些异彩纷呈的事件与情节,很奇妙!我斜倚在沙发上,阳光斑斑点点照在书页上,两个小时。我跟随着贾里走过了他的一年——初一,那段光华初绽的时光。我无法在故事中找到我的影子,我从未经历过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正因如此,他的生活对我来说如此新鲜,他的经历是我那时的梦想,如今的我得以在书中体验,有些缺憾,但依旧满足。他的生活,是艺术,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在秦文君的笔下,在贾里的眼中都变得如斯美好,当时只道是寻常,虚长贾里两年的我,竟从未在意过那些细节,小小的,不起眼,点点滴滴的积累竟成了那一页页幸福的诗篇。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能够如此真切地触动我心底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的呢?首先,是因为真诚。个人认为,一本书是否能够打动读者,关键在于它是否足够真诚。诚然,《男生贾里》是一本很真诚的书。本书作者秦文君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创作,所完成的作品自然是字里行间都充盈著作者真诚的态度与心声。“贾里”这一形象也作为一个媒介,很好地传递出这一点。书中有一个情节留给我极深的印象:以贾里为首的“老鹰服务队”去给独居老人佘阿婆送爱心,却导致老人腰部受伤,老人因腰伤被女儿接去养伤后,贾里写了一张小字条“真的好想念你”,贴在空无一人的佘阿婆家的门上。“真的好想念你”,短短六字,却是包含着贾里对佘阿婆真诚的抱歉之意、思念之情。以贾里为缩影的广大少年们重情重义的品质于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真诚的叙述以及贾里所展现的真诚的情感,都是打动我的关键所在。其次,是因为本书所传递出的真善美的精神。《男生贾里》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是因为它向读者所表达出的是一些积极向上、蓬勃昂扬的真、善、美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平心而论,《男生贾里》的语音风格实在称不上华丽,它有的是朴实而清新的平和之气。但它依然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力量的本质就是真善美的力量。儿童文学的受众面极广,尤其是其中还有很大比例的阅读人群是身心还处于可塑造的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他们能否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人,取决于他们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正确的引导。《男生贾里》就是一位很好的引导者。书中关于父子间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师生间的彼此尊重等都能够给予读者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得他们能够领悟真善美的真谛,净化自己的心灵。所有文学的精髓在于心灵的纯真、善良和美好,那些华丽的辞藻、惊艳的佳句,都只是它的外衣。而决定他内涵的,还是它所向读者传递出的精神、思想和文化。最后,是因为共鸣感。我相信,绝对不止我一人会在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人物和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们对号入座,会觉得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便是我所说的共鸣感。读一本书,相当于与此书的作者进行一次交心。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与自己话不投机的人交心,因此也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与自己话不投机的人交心。那么,是什么激发了读者的“共鸣感”呢?答案是作品贴近生活的真切感。《男生贾里》就是一本足够真切,足够有共鸣感的好书。记得其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贾里的语文老师查老师因事出差了几个月,贾里班上的同学都因查老师的离去而无精打采。当得知查老师回来的消息时,大家都无比兴奋,并给回来的查老师一个大惊喜。贾里一行人心情的转变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的心情也不禁与他们一起跌宕起伏。这便是作者聪明的地方,把作品中的情节染上真切的情谊,共鸣感无需刻意去营造,自然油然而生。合上书页,家里好像突然变得冷清而空旷,耳边贾里的声音戛然而止,心情在那一刻沉静。有些受不了这样的落差,我重新翻开书,又是崭新的初一。我不禁感叹起秦文君的文笔,写的如此真切。那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爱啊!对贾里的爱,对生活的爱。看着手中的书,如清风吹进心间,飘起满满清扬的飞絮。我扬起唇角对着封面,见封面上的贾里也正对我无邪的笑。夜间灯火星星点点,在《男生贾里》,一本薄薄的小说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凡的幸福。读一本小说也可以如斯美丽。

成语对号入座: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如:蒋子龙《开拓者》:“你一写他,势必要写对立面,让大人物从反面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旦对号入座,岂不要惹出一场是非来。”又如:请勿对号入座。

成语无所事事:无所事事[wú suǒ shì shì],意指事事,做事。前一个“事”是动词,後一个是名词。“无所事事”,什麽事也不做,形容闲荡无事的样子。语本《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源]《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闲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典故]曹参在西汉时是个位高权重、声誉良好的人,他过去随着高祖刘邦打天下,战功丰硕,因而被封为平阳侯,同时还被任命为齐地的相国,辅佐齐王治理封地。在齐地九年,实行黄老的无为之治,让齐地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为当地人所称颂。由於他治理齐地的政绩良好,丞相萧何临终前推举他继任。曹参做了丞相之後,所有的大小规章都没有任何变动,还日夜饮酒作乐,大家都觉得他什麽事也没做,宫中显得太平无事。有人想去劝他,却被他灌醉了回来,没能向他劝说。後来“无所事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闲荡无事的样子。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_1800字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是由唐德刚先生所作的一部有关中国自清朝晚期以来的历史事件的书籍,关于唐德刚先生,我自认为是不了解,也的确是没去了解过他以及有关他的作品,只是在搜索有关历史书籍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晚清七十年》这本书,感觉此书对我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应该有挺大的作用,于是便想去了解了解,起码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是好事来的。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似乎是作者也就是唐先生在为我们熟悉的历史教义做出了修正,在他的考据下,简单说,洪秀全是个宗教狂热分子;李鸿章是个应与周恩来齐名的大外交家;康有为则是个自大狂,教条主义先驱;义和团那些刀枪不入的教民于今天的红卫兵无异,袁世凯则是治国强将,乱世枭雄,就连孙文都被挂上了独裁者的帽子,与袁世凯在某些方面一样,只不过老袁傻到把自己想当头的意思弄得太明显,轰轰烈烈搞一场复辟帝制,自掘了坟墓,怎么也应该借个更进步的制度作幌子。

其实,历史事实摆在那里,历史观点该是任人评说的,即使不完全对,也有几分对,或是思考问题的新颖角度供他人借鉴。读了史书,才发现如何看待历史是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中学课本里的标准答案。每一种历史解释都是有其意识形态的,如果不能讲明历史的复杂性,可能坐在课堂里的中学生如果将来没有机会再去读一些历史的书籍,可能永远记得某某是必然的,不知道历史总是被无数个偶然的时间、空间、人物,全面或局部,程序和方向,方式和影响决定着,成为了一种必然,不知道历史选择了一条道路,另外一条道路便无法分析判断,他们还可能永远记得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人,殊不知人总是功过于一身的。

在《晚清七十年》这本书中,提及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各阶段、中国国家转型论提纲以及外交学步与历史转型等许多的历史评论观点。在第一章节,唐先生综论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在此章节中,唐先生带我们回顾了晚清时代的历史事迹,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笔烂帐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从唐先生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许多的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总运动。唐先生把世界性的现代化运动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作了一个深究的对比,就像文中提到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在各民族文化中所引起的反应各有不同。例如宗教一项,现在对中东、印度、非洲等民族文化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但在我国则已经变成我们向西方文化反挑战的最好课题。要言之,由於各民族文化本质之不同,它对现代化运动的反应之内容与特性亦各异其趣。

其实,唐德刚先生在文中也写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大事,其中包括了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开始,例如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等历史大事件,这些都表现了唐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深究以及探索。从同治元年(一八六一)总理衙门成立之日起至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之签订,可算我国现代化运动之第一阶段,这是唐先生在他的《晚清七十年》里所定义的我国现代化运动的开始阶段,他表示,这一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主题是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代表所兴起的洋务运动,因为我国经过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失败之教训,国人才开始认识西方文化表现在坚船利炮上的实用科学。因此自恭亲王而下,有识之士,竞谈“洋务”。这样才有同光之际的新式南北洋海军及各种路矿机器船政的建设。不管当时守旧派是如何的反对,这一时期的“洋务”建设是有相当成就的。后来到了以康有为为主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其所引起的百日维新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唐先生毅然将其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了必要的对比,最重要的是把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与孙中山的“建立民—国”思想作对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引起的巨大历史作用以及意义。文章中也提到,他二人虽有缓进激进之不同,其变法改制的基本态度则是一致的。由於清廷的昏庸腐—败,助成了激进派的成功,而完成了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第二阶段。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中,详细的提及了中国自晚清以来的几十年间的历史,给予我们一种清晰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虽没有完完整整地把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给看完,不过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出此书中的某些主题思想,感受颇深,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确存在着许多的无法磨灭的事实,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把真实的历史事实给呈现出来,给予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一个真正的历史,记住历史,记住自己的民族根源,我们才能向前发展前进。

成语刀枪不入: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如: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五百年来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城墙,毕竟还敌不过西洋的炸药。”又如:她有刀枪不入的本事。

成语教条主义: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如: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那样的话,我们的盟就要变成教条主义者。”

读《文化苦旅》有感_1800字

大家好!我叫赵艳飞,来自伍市镇伍市学校。在校虽为人师,但书却读得很少,实在惭愧。以下是个人读书的一点体会,文字粗糙,思想浅薄,望群内朋友斧正。

最近拜读了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作者写作的用情至深,让我受到了灵魂的震撼,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升华。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用心思细腻的笔触,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前史奇迹,在他的笔下有着深层的寓意;一篇篇洁净美丽的散文,成了让炎黄子孙警醒的文章。《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宁古塔》……从大漠到水乡,从西北到江南,从古迹到文人,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各地,无一处不是中华大地上历史的闪光点。每到一处,对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地理进行考察。滔滔流水,残阳废垒,西风古道,在他的笔下都变得雍容大气且富于智慧,仿佛成了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在世纪轮回中散发着不灭的穿透力。文章篇篇语言精美,就象一位无声的导游,引领我循着他的足迹推开了一座座神圣殿堂的大门。

读《文化苦旅》是对历史沧桑的一种回顾

镜头转向《莫高窟》:王圆箓为一个道士,敦煌莫高窟的当家人。他为谋取个人私利而将玄奘西天取来的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用难以想象的不等价交换“送”给了外国,千年的敦煌由此而遭受浩劫。王道士只是这么多见证中华文化衰微的一个缩影,但作为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的传统文化的衰落,让人不禁更觉苍凉。作者的心在滴血,一个古老民族在滴血,致使我也变得学会了叹息与感慨,明白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人为所造。我也因此而抱恨,为民族,为国家而恨……

读《文化苦旅》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砺炼

“高贵的生命要创造文化,必然会经历坎坷。”《巴金百年》中巴金,文革中面对“棍子”横飞敢于直言,并能在大规模的诽谤中含笑屹立,不为所动。另余秋雨先生担任戏剧学院院长期间,因为掌握着上海那些身居要职的人的职称评定,得罪了某些人,导致辞职后被大规模的“围啄”。而戏剧大师黄佐临送给他三句简短的话“他们骂啦,骂些什么?让他们骂去!”此三句箴言,竞是他渡过重重黑水的木筏,从而坦然面对攻击他的人,这其实也是考验一个人应对外界恶劣因素的定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不在乎周围的聒噪,坚守内心的宁静,就能摆脱很多烦扰,从而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炼就一份超然与洒脱。

读《文化苦旅》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定位

余秋雨曾是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他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并创建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接任校长时,黄佐临送了其四个字“可喜、可怜”,“可喜”容易理解,“可怜”指余秋雨老师在艺术和学术上有双重天分,耗在行政上,岂不可惜?“可怜”两字如一魔咒,时间一久,后两个字分量逐渐加重。担任六年校长后,其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开始了他的“文化苦旅”。

他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他作为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抵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全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是什么让余老师舍弃功利,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文化苦旅,是源于对事业的酷爱。另如文中著名导演谢晋,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电影事业,其对艺术的追求、工作时的尽情投入让人折服。他不在乎名利,他只是饥渴,没完没了地饥渴。正是这些大师的卓越贡献,给中华文化大船增添了厚重的色彩。

这些大师对事业的执着而散发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抛弃功利、静心学习、醉心课堂,不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认真教好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学有所成,让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所从事的事业不是很有意义吗?在今天这个政治清明、人心凝聚、文化敦厚的社会,我愿有我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鼓足干劲,扬起风帆,为家乡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成语流连忘返:留恋不舍,忘记返回。如:宋·吕公《进十事·无逸》:“以杜言者之口,然后流连忘反,不闻其过。”又如: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返。——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

成语流连忘反:流连:留恋;反:通“返”,回家。留恋不舍,忘记返回如:宋·吕公《进十事·无逸》:“以杜言者之口,然后流连忘反,不闻其过。”又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