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读后感4篇1700、18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0:34:46百科知识库

《兄弟》读后感4篇1700、1800字

本文整理了读《兄弟》有感、余华兄弟读后感(1693字)、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772字)、《去爱吧,间宫兄弟》读后感(2126字)等1700字、1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4篇,供您参阅。

余华兄弟读后感_1693字

不瞒大家说,被称为“先锋作家”的领头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种子选手余华是我的偶像。记得当时我读他的《活着》感动地要死,读《许三观卖血记》更是攒了我不少眼泪。这几年文坛上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听说他跑美国潇洒去了。熟不知一回来就出了一本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定价三十五元,销量特别好,红得跟超女不相上下。我省吃俭用宁愿早上吃几个馒头挤出了三十五块钱,跑遍了吉安市区的书店终于买到一本盗版的《兄弟》,兴奋地几天睡不着觉。

偶像的佳作当然是怀着虔诚的态度拜读的,但我看了几章感觉就不对劲,翻开《兄弟》,“屁股”几乎是一个随处能看见的词语。写的是一个小镇上,一位十四岁的小孩李光头将头探到几乎触到粪便的臭不可闻处去看公厕隔壁女人们的屁股被当场抓住。李光头那次一口气看到了屁股有五个:一个是小屁股、一个是胖屁股、两个是瘦屁股、一个是不胖不瘦的屁股,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一位作家和一位诗人白痴一样,自称李白杜甫又比曹雪芹再喻鲁迅郭沫若,押着这孩子洋洋得意地镇上绕了个圈。一位被这孩子看过屁股的女人当着满街的人对他丈夫大叫:“我的屁股被他看到了”,“我的屁股从来只让你一个人看,现在让这小流氓看了了……”。李光头因看到了五个屁股而出名:整个小镇的男性都不惜自掏腰包为这孩子买一碗三鲜面,想从这小孩嘴里打听那几个屁股,尤其是美女林红的“不胖不瘦圆得翘起来的屁股”。

上部基本就是围绕“屁股”展开的,读“屁股”简直是审美观念受到侮辱,还没有读完我就想把《兄弟》丢到垃圾筒里,但为了写这篇文章也就硬着头皮咬着牙关读了下去,《兄弟》下部就更恶心了,余华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性。八岁的李光头竟然一次次地将生殖器对着长板凳对着电线杆磨擦,一边磨擦一边没完没了地大声嚷嚷:“我有性欲了”、“我性欲上来了”。宋凡平和李兰结婚的大喜日晚上“叽嘎叽嘎”的床响声。李光头和林红一对狗男女在床上翻来覆去进入高潮时宋钢正在卧轨自杀。处美女大赛,不是处女的姑娘也来参加,跟评委睡了几觉,真他妈的就得奖了。

读完《兄弟》我简直要骂人,我想把这本书丢掉烧掉,让它从此在世界消失。但考虑本文的真实性,万一哪天你们向我借《兄弟》我也好有个交代,所以也就留着。

虽然说我是余华的粉丝,但出于对偶像的负责,我还是得说他几句,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还可能破口大骂。

说真的,《兄弟》伤害了我的感情,它是一部庸俗的裤带下的文学,简直是一堆文字垃圾。余华声称《兄弟》写文革,我看他呀!文革的边缘都没有摸到,只摸到了女人的屁股、男人的光头。

余华口口声声地说,《兄弟》是在现实下诞生的一部荒诞性的喜剧。看到他在媒体红光满面的样子,我就不爽(当然其中有嫉妒的情绪)。我就知道他因为《兄弟》的畅销而使自己的腰包鼓地不能再鼓,明年又可以带老婆孩子游欧洲了。真让我大失所望。我这人最讨厌就是“美女作家”了,看来我要把我的偶像归为“率男”作家了。你说《兄弟》跟卫慧的《上海宝贝》、春树的《北京娃娃》有啥俩样。都是地摊文学。谁叫他写那么空洞,那么庸俗,那么粗鄙的作品。

余华他还没有没职业道德,读他的《活着》我感觉他对人的生与死进行了深刻的诠释,《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底层劳动人们的呻吟。以前,我压根儿就感觉这男人不错。但《兄弟》一出他的印象在我的脑海就一落千丈。

我承认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荒诞地一塌糊涂;我也知道我们的生活庸俗琐屑粗鄙;我更理解读者喜欢读庸俗下流的色情文学。但我们的文学不能这样呀!否则,文学就没有了必要。我都知道文学要把丑陋化作美好,沉沦的化作希望。再说,他是“先锋作家”的领头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种子选手。我的前辈,不给我们后辈带个好头,要不然以后大家都写这样垃圾文章中国的文学怎么办呀!所以这明显是违背了文学的初哀。

当然,话有说回来。我知道我的偶像余华骨子里还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心的好作家。年纪轻轻能写出《活着》这样的好作品也不容易。我希望《兄弟》只是他的一次写作的尝试,这种创新精神我支持,人人也提倡。只是我偶像太年轻有些是不太懂。希望以后他能写出对得起他粉丝我、他自己还有文学界都满意的作品。

成语翻来覆去:翻:翻转。形容做事多次重复。如:宋·朱熹《朱子全书性理·理》:“横说世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复去说都如此。”又如:他早饭也没吃,把自己关在房里,翻来覆去考虑该怎么办,一时竟找不出主意。——鲁彦周《彩虹坪》

成语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如:《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又如:一席话说得夏作人洋洋得意。——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六回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_1772字

刚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位穿着修长衣服、面容和善、微笑着的年轻人的背影,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用响亮的嗓音喊着“乌拉,卡拉马佐夫”。我的心怦怦的跳动着,久久难以平静,各种想法萦绕在心头,关于信仰,关于救赎,关于善与恶,关于人性,关于饶恕,关于裁决……这些将需要我花很长时间去慢慢思考消化,也许最终能想出些什么,也许就这样一直模糊着。

当初选择看这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是因为曾经看《爱因斯坦全传》时,里面提到说爱因斯坦称“《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很好奇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能让这位物理学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遂去图书馆借来读,花了四个晚上一个白天读完了这部作品。读完后,很庆幸自己读了这部作品。读这部作品时,我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是一个卡拉马佐夫家庭的悲剧故事,暴躁好色的父亲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粗野暴躁的大儿子德米特里,否定上帝存在、沉默的二儿子伊凡,虔诚和善的小儿子阿辽沙。整部作品的情节随着这个家庭的各种冲突以及大儿子被控弑父的案件展开,紧凑联系。说实话,一直到最后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亲口承认是他杀死了费多尔,我都还在猜测这个凶手到底是谁。

这部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实在是很成功,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人物大多同时有着“跨越两个深渊”的天性,温情和暴力,癫狂和理智,怀疑和虔诚,作者却能把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丝毫没有混乱的感觉。这些人物的形象现在都深深的刻画在了我的脑海里。

对于这个弑父案的主角德米特里,我刚刚在思考一个问题,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吗?他性格暴躁、粗野,荒淫;为了格鲁申卡,他表现出了近乎疯狂的“卡拉马佐夫式不顾一切”;他与父亲正面激烈冲突,最后惹上了弑父的嫌疑。他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确很荒诞无理。但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认为自己杀了老仆人后的“最后一夜”的一系列行为。他疯狂的奔向格鲁申卡,表达他的爱,表现的像个孩子。在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喜欢这个人物了,为他的不顾一切,为他的诚实坦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吧。

再说说这部作品中总是给人带来光明的阿辽沙,因为这个人物的存在,使冲突、压抑中总还有些安慰和希望。他也曾经迷茫,怀疑过,但在仰望繁星,感受阳光时,他重新找回了对人世间的爱。在他“热烈亲吻大地”时,我突然也感觉生活如此美好,感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那一刻,我也如他般明朗。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他还是保持着那颗善良、诚实的心。

还有那位凶手斯麦尔佳科夫,对于他为什么宣称“您(伊凡)才是这个案子的唯一元凶,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从犯”,我有一些想法。斯麦尔佳科夫才开始对伊凡是怀着敬意的,认为宣称没有信仰、否定一切事物的伊凡有自己的思想,和他所谓的信念是一样的。原本斯麦尔佳科夫是孤单的一个人,现在,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和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找到了同盟。他认为他和伊凡能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总认为伊凡“全都知道”,这就使他认为伊凡在与他谈话时理解了他的意思,是教唆他杀费多尔。这是一个极度孤单、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的悲哀。但对于他最终的选择,我还是有点疑惑,他最后的精神应该是清醒的,也没有表现出内心

的极度矛盾,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是害怕接受审判?发觉伊凡不全都知道感觉失去同盟的绝望?为难知道真相的伊凡?

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讲到了宗教,讲到了上帝,也时不时的在怀疑上帝的存在与否。我不是基督徒,所以我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接受其他人心中的上帝的存在,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信仰,无关乎宗教。信仰是什么?我认为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一种信念准则,是心灵深处自我反省的一片无人打扰的净土,指导着我们的思想、行动。人总该信仰点什么,如果没有信仰,怎么有力量不断前进?关于人性,我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坏,就算是罪大恶极的人,心中也会存着一点善意,比如费多尔对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爱。关于裁决,应该由谁来裁决?宗教?法律?但这些不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吗?还是自我裁决,如德米特里一般,“我为我整个的一生惩罚我自己,我惩罚我整个的一生”?我同样疑惑。

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看似寻常的句子却往往蕴含深意,如“不要对自己撒谎”,“爱生活本身甚于爱它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我慢慢咀嚼回味,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的。

成语入木三分: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意指指墨迹深透木板三分,形容笔力遒劲。语出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後用“入木三分”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源]南朝宋·羊欣《笔阵图》(据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引)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锺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唐·李冗《独异志·卷上》王献之常为写〈祭晋元帝庙祝文〉版,墨入木,深八分。[典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会稽人,曾经担任右军将军,因此又称为“王右军”。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草和楷书。一般而言,秀丽的字体会显得柔弱无力,而苍劲挺拔的字,又常会显得厚重刚硬,然而王羲之所写的字,却是风格超凡,刚柔并济,苍劲豪迈中不失秀丽细致。经过勤学苦练,笔力更是强健有力,无人能比。据说,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版,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版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此事见於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後人尊称他为“书圣”。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後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如: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又如:他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书法家。

《去爱吧,间宫兄弟》读后感_2126字

文/时牧

昨晚把这本书给看完了,小小一本书,我断断续续的看了很多天。每天用来玩游戏的时间,总是比做其他事情都多,这个该反思。每次看置顶的公众号文,都能让我反思阅读的重要性,可是也仅仅是阅读的那个瞬间,看完就忘光了。

养成一个好习惯真心是不容易的,然而坏习惯总是轻而易举的就形成了。坏习惯是短期的利己作用,有一种特别的舒适感,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好习惯需要高度的自律,而这跟我们的本性,贪图舒适这个本性不相匹配,进而显得困难。

1

买这本书的本意是什么呢,恩,仅仅是因为书本的封面吸引了我,感觉有点可爱。而且封面的推荐,说这本书怎么有名,怎么有人看。推荐写的挺好的,我就买了。

看吧,女性的本质,从来不看内容。只看封面好不好看,推荐语写的够不够吸引人,进而就冲动购买了。随着看书的内容,我发现这本书是本很实在的书,讲述的内容,就是两兄弟的平淡生活,以及自己内心的小情绪,小思考。

真的感觉他们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的我们,有点懵懂期的小学成长,容易感到自卑的中学生活,还有可能同学关系不融洽的高中,大学生活。

书中写的是他们工作后的生活,两个算是大龄男青年了,都没有结婚,两兄弟好像天生跟女性没有缘分,总是谈不成恋爱。所以尽管在工作了多年,他们两个人还是住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出去买东西,散步,坐地铁去玩,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一起去做。遇到节日,还能很传统的做着节日该做的事情,真的是很纯粹的生活着。

他们也渴望爱情的出现,他们总是能够遇见有好感的女性,然而当想进一步的时候,他们总是失败了,可能是因为外表不够帅气,也因为不够健谈,他们的性格也不够开朗,勇敢。

抛开他们总是不会成功的爱恋来说,他们的生活总是让人羡慕的。很平静,也很平淡,可能很大部分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够刺激,不够新鲜,不够有吸引力,甚至很枯燥,很无聊,很无趣。可是在我看来,真的是很幸福。

2

他们拥有彼此太多的共同的回忆,他们会在休息的时候,两个人买拼图来,一整天来做这个事情,专注的很,没有完成都忘了起来吃饭,喝水,甚至都不知道时间过了过久,两人像?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545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潜热谎此绕春谩?/p>

也会各自拿着喜欢的书籍,静静的阅读,看后各自分享自己的感受,让自己着迷的点,互相推荐自己所看的书,下次再互换着看。

还有很多很多小事,他们做的很有意思,让你觉得本来觉得很平淡的一件事,他们原来可以这么想这么做,内心一直在感恩着,满足着。

他们几乎没有社交,这才是他们生活最关键的问题。他们对于读书时候总是有着不美好的回忆,进而没有和谁联系,哥哥明信还好一点,过年了还会写几张卡片给同学。弟弟彻信则是完全没有任何社交。

他们喜欢的东西有些相似,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互相完全尊重对方的习惯。住在一起很舒适的生活着。(真的是很温馨的地方。)

本来以为看到最后,他们两个人会有个归宿,能够和自己有所喜欢的女孩在一起,然而当我快看完的时候,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可能的时候,我竟然有点着急,觉得不应该啊,不是每个故事的最后总是有个好结局,出乎你的意料,又觉得本该如此的啊。

让你对于生活还是有点期待的啊,可惜了,直到我看完,还是没有。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两个人一起生活,然后新年开始了,他们又要开始了一年周而复始的生活。

可是这不就是人生嘛。很多事情并不是有所期待,有所改变,有所上进就能够就得到的。并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你努力,你改变了,你勇敢了,就能够一定就得到你想要的。

感觉有点丧,又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才让我们懂得更多,明白更多啊。世界上最没有办法勉强的就是感情吧,很多时候,你的等待不一定能够等到你想要的,但是说不定也能够等到你所想象不到的。那应该就是这个世界也让人期待的事情吧。

3

他们活的自己很舒适,也让别人感觉他们的生活很舒适,温馨。让人觉得,如果没有另外一半,两个亲人就这么生活着也是很棒的。余生也不会很无趣,很无聊。

他们对待感情,虽然一次次的失败,甚至也觉得就两兄弟一起生活也很不错,但是最后他们也是会有所期待的,期待能够完全懂自己的另一半,那就太幸运了。

两人会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带她去吃饭,也会在回母亲住所的时候,提前打电话看母亲需要什么,然后拿着购物清单去买好在回去。然后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好,很美妙。很满足。

过年的时候,明信说“今年还是一样啊,我和彻信,母亲,外婆都平安无事,真好,希望明年也这样。”真的好平凡的想法,又很暖心,现在谁会把自己和家人一年平安无事就行,做新年愿望呢。

这本书讲的都是很平凡,很日常的生活,但是看起来,又觉得这样的生活其实就很好了。只要我们爱的和所爱的都健康的生活着,那就很幸福了。其他的房子,车子,物质,噢,不能再想了,再想我就又要感觉生活真是太累了。

看书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很美好的爱情结局,可是没有,它给了我一个很幸福的生活结局。活着还是要对生活抱有希望的,说不定在未来的时间里,就能够遇到你所想所求的,所以不要太早就勉强,约束自己,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对生活早早就认输。

只有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就不算辜负自己的生命。

成语轻而易举: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意指重量轻而容易举起。形容非常轻松,毫不费力。语出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源]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我於是谋度其能举之者,则惟仲山甫而已,是以心诚爱之,而恨其不能有以助之。盖爱之也,秉彝好德之性也,而不能助者,能举与否,在彼而已,固无待於人之助,而亦非人之所能助也。至於王职有阙失,亦惟仲山甫独能补之。盖惟大人然後能格君心之非,未有不能自举其德,而能补君之阙者也。[典故]“轻而易举”意谓重量很轻,可以非常容易地举起来。其实早在汉代王充《论衡·状留》中即有“枯而轻者易举”这样的句子,但“轻而易举”一语则要到宋代,方见於大儒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烝民〉一诗据载为尹吉甫所作,内容为称扬仲山甫的美德。仲山甫是西周宣王时的大臣,德行很高,〈烝民〉诗中描述他“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也就是说他的性格刚正不阿,行事极有原则,软硬都不吃,只以正道为依规,不会去欺悔弱势,也不会畏惧强权。诗中接着又说:“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輶”是轻的意思,“鲜”则是少的意思,朱子解释此段诗义说:“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我於是谋度其能举之者,则惟仲山甫而已。”意思是:人们多以为行有德之事是很容易的,但却很少有人真的能身体力行。我想了想,恐怕真只有仲山甫确实做到吧!朱熹话中的“轻而易举”,即用来形容非常轻松,毫不费力。

成语不畏强御: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如:《诗·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又如:宣帝初知盖宽饶忠直不畏强御,自侯司马擢为太中大夫司隶校尉,不可谓不知深矣。——宋·苏轼《乞郡札子》

兄弟读后感_2442字

李光头的亲生父亲尴尬死亡,母亲李兰和丧偶的心理学老师宋凡平结婚。于是两个家庭的孩子,李光头和宋钢成了兄弟。

后来李兰去上海治病,*****爆发。父亲宋凡平被批斗。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美丽人生》,在德国集中营里,父亲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游戏的方式使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度过每天面临死亡的岁月,幸存下来。这里的父亲宋凡平也是,他被批斗,可是却一直呵护两个孩子。使他们在艰难的岁月也能快乐。比如,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砸了,吃饭的筷子也没有了,宋凡平就弄来树枝,告诉兄弟两,这是古人用的筷子。宋凡平的手被打断了,他忍住剧痛,告诉孩子他的手正在休息。最后,宋凡平为了遵守对妻子李兰的诺言,在火车站被活活打死。这是一个刚强,乐观,善良,伟大的父亲,直到死也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

过了七年,李兰也病死,病死之前,大李光头一岁的宋钢答应李兰。“妈妈,你放心,只剩下最后一碗饭了,我一定要让给李光头。只剩下最后一件衣服了,我一定让李光头穿”。无疑,这是从宋凡平那里继承下来的忠良。这个时候,在这个世界上,兄弟两开始相依为命了。两个孩子的感情一直不错,常常被人欺负,有些凄凉。只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李光头要油滑很多。

两个人,慢慢长大。李光头破天荒地爱上了镇上最漂亮的林红。可是林红却刚强了忠厚,英俊的宋钢。宋钢一直帮助李光头追林红。可是林红不为所动,反而向宋钢表白。宋钢心里也喜欢林红。可是为了李光头,一再拒绝林红的感情。因为他常常想起答应母亲李兰的话,要好好照顾李光头,把看的东西让给李光头。在最后一次拒绝林红的爱后,宋钢痛苦难耐,上吊自杀,被回来的李光头救下。宋钢问李光头,如果别人喜欢林红,他会怎么办。李光头说那就宰了那个人。宋钢又问李光头,要是自己喜欢林红怎么办。李光头说,兄弟也一样宰了。宋钢一气之下,和李光头决裂,和林红在一起,并且结婚。

看到这里的时候,不免觉得李光头太可恶,尤其说出那句“兄弟也一样宰”的时候。觉得李光头的自私达到了最高峰。于是,两个兄弟不再说话。李光头第一次开始集资,找了几个镇上有点钱的人一起办起加工服装生意。可是亏了,常常被出资人打。最后偶然的情况下,李光头做起垃圾回收的生意,而且越做越大。真上的,赵诗人挑拨李光头和宋钢的关系,李光头很愤怒,说,“他妈的听着,宋钢是我的兄弟,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宋钢还是我的兄弟,他妈的要是再说我兄弟一句坏话,我就宰了你”。这个时候,才知道之前误会了对李光头的看法。李光头就像我们常常说的粗人,说话直来直去。可是骨子里,兄弟情深,不但不会宰了宋钢,甚至连别人说宋钢一句坏话都不行。还有,李光头在垃圾堆里捡到一块手表,自己很喜欢,说发财了。可是却把这块表给宋钢。而因为宋钢花钱接济李光头,在林红的威逼下,和李光头一刀两断。两兄弟再次决裂。

过了不久,李光头回收垃圾做大,也涉及了其他的生意。小说中说,“我们留镇的群众眼睁睁地看着李光头富成了一艘万吨游轮。你去我们刘镇追豪华的餐馆吃饭,是李光头开的。你去最气派的澡堂洗澡,也是李光头开的。你去最大的商场购物,还是李光头开的。我们群众胸前的领带,脚上的袜子,内衣内裤,皮衣皮鞋,毛衣大衣,西裤西服都是李光头代理的产品。我们刘镇群众的房子是李光头开发的,吃的蔬菜是李光头提供的。这个李光头还买下了火化场和墓地,刘镇的死人群众也得交给李光头。李光头为我们刘镇群众从头到脚,从吃到用,从生到死,提供了托拉斯一条龙服务。”这就是李光头发家的过程。

可是宋钢并没有发家,反而地了肺病。无奈之下,不得不找李光头要工作。李光头大骂宋钢为什么不早说,说兄弟之间没的说的。要给宋钢一个副总裁做,但前提是宋钢必须养好病。李光头还偷偷给林红每月十万块前给宋钢治病。宋钢不知道,为了林红偷偷地跑出去,千辛万苦地挣钱。宋钢跑出去后,林红成了李光头的情人,和李光头在一起三个月,李光头让林红陪他最后一次,然后就永远把林红给宋钢。可是不巧,宋钢回来了,而且知道了李光头和林红在一起。他不怨恨李光头,也不怨恨林红,也不怨恨自己。在给李光头和林红分别写好信,把挣来的钱都留给林红。最后自己一个人卧轨自杀。李光头和林红得知后悲痛万分。

李光头总裁不做了,他要花两千万美元,带着宋钢的骨灰,到太空遨游。把宋钢的骨灰放在轨道上,这样他可以每天看见十六次的日出和日落。在太空的轨道上,宋钢就永远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了。

《兄弟》几乎贯穿了李光头和宋钢兄弟两的一生,两个并非亲兄弟,可胜似亲兄弟。李光头本性并不块,而是油滑,乐观,仗义,有信用。在最困难的时候,几乎看不出他的低落,自己有了钱马上还给曾经和他合作办服装厂亏了的人,还再次给他们机会,使好几个人跟他一起发达起来。对宋钢也是有情有义。而宋钢可以说是宋凡平的翻版,继承了他父亲一切优秀的品格——忠实,善良。可能人的命运和自小的性格确实有重要的关系。不过我们也很难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兄弟两的关系也是大起大落,虽几次决裂,可并非真决裂,事后都能和好如初,感情至深。只是最后一次的离别,虽非决裂,可是成了用远。

小说的情节比较的简单,紧紧扣住两兄弟的成长,附加上他们的经历,以及发生在刘镇上的一些事。

小说的语言非常地幽默,诙谐,看的时候让人常常忍不住发笑。那些人物,赵诗人,刘作家,小剪刀,童铁匠,苏大妈,余拔牙,写地也是活灵活现,很幽默,但很贴近生活。我们很难说是李光头或者是林红害死了宋钢。李光头有直爽,仗义的优点,可同时也有不细腻,难以周全的缺点,他和林红在一起就是为了这几个月,然后把她还给宋钢,可能是为了成全自己一直以来对林红的爱恋。而林红,是我不怎么特别喜爱的人物。之前看上老实,英俊的宋钢,是她的眼光。后来李光头发达了,她也出现了那么点悔意,而且还主动让宋钢找李光头,李光头落魄时却让宋钢和他决裂。这是我不喜欢她的地方。但是她对宋钢的感情是不能怀疑的。她爱宋钢,疼宋钢。

也许,是否,该把这些都归于一种命运的无奈呢?

成语天翻地覆: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如: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又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成语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又如:他忽然把个乐正子又请出来,说的活灵活现,倒也有个意思。——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