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古天文观测仪器。1673年制成,重达2720千克,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
整个观测部分由三个大环和一根轴承组成。最外面的大环叫做“子午环”,呈正南北方向竖立着,两面有刻度盘。中间的圆环呈南高北低,与天赤道平行,因此,叫做“赤道环”。环面上均匀地刻有24个大格,代表24小时,每个大格再分成4个小格,代表15分钟,在赤道环面的中心垂直地竖立着一根轴承,叫做“极轴”,与子午环相连,朝上的一点指向北天极,朝下的一点指向南天极,并由南极伸出的两个象限弧支撑着。里面的圆环叫做“赤经环”,还可以绕极轴旋转。
整个观测部分镶嵌在一个半圆云座内,由一条南北正立、昂首修尾的苍龙托起,龙的四只利爪分别抓住下面十字交梁的一端,每端都装有调整仪器水平的螺栓。该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恒星以及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的位置。
赤道经纬仪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的南侧东端.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公元1669-1673年),由来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仪重2720千克,仪高3.380米.最外是子午圈,南北两极各安铜轴,用半圆契合,使它固定.距两极九十度位置,横贯着赤道圈,与子午圈相交,从南极处伸出两个象限弧用来支撑赤道圈.赤道圈内是一个可绕极轴转动360度的过极经圈----赤经圈.两极之间的通轴中央安有横表.仪器下边有一半圆形云座,用来支撑子午圈,它的中央有一洞孔,用来装垂球.该仪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用途有十四项,主要用来真太阳时和天体的赤经、赤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