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滨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生物科学2023-02-08 17:12:49百科知识库

岩滨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岩滨鹬的图片

岩滨鹬(学名:Calidris ptilocnemis,英文名:Rock Sandpiper)是鹬科滨鹬属的鸟类。

岩滨鹬是鸻形目、鹬科、滨鹬属。体型略小而矮胖的烟灰色滨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岛;越冬于美国西部沿海。

中文学名:岩滨鹬

拉丁学名:Calidris ptilocnemis

英文俗名:Rock Sandpiper

命名作者:Coues, 187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滨鹬属(Calidris)

繁殖区:古北界, 北美洲 : e Siberia to Alaska

非繁殖区:Japan, w 北美洲 coast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7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岩滨鹬 岩滨鹬岩滨鹬夏羽头顶黑褐色,羽缘栗色。眉纹白色,但较短。耳羽后部具黑色斑。其余头侧白色,微具黑色纵纹。肩、背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栗色和淡皮黄包羽缘。翅上覆羽灰褐色或灰包,羽缘白色。飞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侧羽缘白色,翅上大覆羽尖端白色,共同在翅上形成显著的白色翅带。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侧具窄的白色边。尾黑色。颏白色。上胸缀有淡皮黄色和具褐色纵纹。下脚有大的黑褐色斑点,常常融合为大的黑色斑块。腹和两胁白色,具黑色纵纹,尤以两胁较明显。

冬羽头灰色,具短的白色,眉纹。上体深灰色,翅上覆羽具白色羽缘。胸灰色。胸和两胁有密的黑色斑点。

幼鸟上体黑褐色,具栗色和皮黄色羽缘,翅上覆羽灰褐色,具皮黄色羽缘。胸皮黄色,具灰褐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较长,微向下弯曲,黄色,尖端黑色。脚黄色,春季脚和嘴基缀有橙色。

岩滨鹬大小量度为:体长200—230毫米;嘴峰23—38毫米,翅112—145毫米,尾50一55毫米,跗跖21—25毫米。

地理分布

岩滨鹬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和岛屿。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白令海和库页岛。越冬或游荡于加利福尼亚和日本。中国仅见于北戴河等东部沿海。

生活习性

岩滨鹬 岩滨鹬冬季栖于沿海裸岩,少至沙滩。喜群栖,与翻石鹬及其他涉禽混群。食性和其他生活习性不清楚。

岩滨鹬繁殖期为6—7月。营巢于岩石海岸地区苔藓地上凹坑内,巢的大小直径为7—8厘米,深5厘米。每窝产卵3—4枚,卵的大小为35一43×24—28毫米,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天。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标签: 机器翻译  jiqifanyi  鸟类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