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英文名:Ruddy Shelduck)是鸭科麻鸭属的鸟类,又名黄鸭、黄凫、渎凫、红雁。全身橙栗色,雄鸟夏季具黑色领环。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多见于内地湖泊及河流。极少到沿海。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中国广泛繁殖于东北、西北及至青藏高原海拔4600m处,长江以南越冬。
中文学名:赤麻鸭
拉丁学名:Tadorna ferruginea
英文俗名:Ruddy Shelduck
命名作者:Pallas, 1764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麻鸭属(Tadorna)
繁殖区:古北界 : c, s
非繁殖区:n 非洲,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赤麻鸭:形态特征图赤麻鸭体大(63厘米)橙栗色鸭类。头皮黄。外形似雁。
雄鸟:夏季有狭窄的黑色领圈。飞行时白色的翅上覆羽及铜绿色翼镜明显可见。嘴和腿黑色。
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几白色,颈基无黑色领环。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稍暗些,微沾灰褐色,特别是头部和上体。
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脚-黑色。
地理分布
赤麻鸭世界分布图 赤麻鸭:地理分布图繁殖于欧洲东南部、亚洲中部、蒙古、非洲西北部以及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西部省份如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越冬于日本南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非洲尼罗河流域,中国的华北、长江流域省份,偶见于台湾岛内。
分布范围:东南欧及亚洲中部,越冬于印度和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耐寒,广泛繁殖于中国东北和西北,及至青藏高原海拔4600米,迁至中国中部和南部越冬。数量较多。
生活习性
赤麻鸭赤麻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特别是平原上的湖泊地带最喜欢栖息。主要在内陆淡水生活;有时也见于海边沙滩上和咸水湖区。在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也见有栖息。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则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有时也集成数十、甚致近百只的大群。性机警,很远见人就飞。
食性 赤麻鸭赤麻鸭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农作物幼苗,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水蛭、蚯蚓、小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黄昏和清晨,有时白天也觅食,特别是秋冬季节,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河流两岸耕地上觅食散落的谷粒,也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迁徙 赤麻鸭:飞行图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1O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迁徙多呈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鸣。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
生长繁殖
赤麻鸭 赤麻鸭赤麻鸭二龄时性成熟。通常一年繁殖一次,偶尔有二年繁殖二次的。这或许是第一窝繁殖未成功的补偿性窝。繁殖期4—6月。通常繁殖在开阔的平原,但在西藏也发现在5700米的高山上繁殖的。配对的结合一般较为固定。交配在水中或地上进行。交配前雌鸭颈部向前伸直,头低向地面,并发出“嗄嗄”叫声,来回在雄鸭周围走动;雄鸭此时也伸长脖子走向雌鸭,随后衔住雌鸭肩羽,上到雌鸭背上进行交配。
营巢于开阔平原草地上天然洞穴或其他动物废弃洞穴和墓穴中;也营巢于山间和湖泊岛屿上的土洞和石穴中。在新疆也见营巢于草原荒漠地上洞穴和胡杨树洞内。巢由少量枯草和大量绒羽构成。
窝卵数6一12枚,多为8一10枚。每天产卵一枚。卵的大小为64一69×45一47毫米,重74—85克;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淡黄色,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遇危险时则高声鸣叫以示警,有时雄鸟还飞向入侵者做出攻击姿式进行恐吓。离巢时用绒羽将卵盖住,然后才随雄鸟一起外出觅食。觅食结束后雄鸟又伴随雌鸟飞回巢中,然后才离开雌鸟栖息于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7一30天。
5月初即有雏鸟孵出。在东北雏鸟孵出的时间稍晚,最早见于5月末至6月初。雏鸟早成性。孵出后即长满了绒羽,并会游泳和潜水。
保护现状
赤麻鸭赤麻鸭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曾经是相当丰富的。赤麻鸭在中国北部冬季和迁徙期间是最为丰富的,在长江下游地区也极为普遍和常见,是中国主要产业鸟类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狩猎和生境被破坏,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目前世界总的种群数量约3万只。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