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伯劳(学名:Lanius collurio,英文名:Red-backed Shrike)属伯劳科伯劳属。体型较小(19厘米)的褐色伯劳,分布于中亚、南亚及非洲,为中国西北的过境鸟。喜平原及荒漠原野的灌丛、开阔林地及树篱。有4个亚种分化,主要分布于欧洲。
中文学名:红背伯劳
拉丁学名:Lanius collurio
英文俗名:Red-backed Shrik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伯劳科(Laniidae)
中文属名:伯劳属(Lani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w
非繁殖区:s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1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体型较小(19厘米)的褐色伯劳。整个上体红褐色,尾上覆羽及尾羽棕色。过眼纹及头侧黑色。过眼纹及头侧黑色;眉纹白;下体近白,雄鸟两胁沾粉色,雌鸟具黑色细小鳞状纹。
本种仅L.c.allidifrons亚种,偶见于中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海拔1000米左右地区。羽色似荒漠伯劳但背羽栗红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黑色。
叫声:粗哑的喘息叫声。


生活习性

以昆虫为主食。为罕见旅鸟。偶见于中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海拔1000米左右地区。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亚及东亚、俄罗斯;越冬于印度次大陆及非洲。
分布状况:亚种pallidifrons为中国西北的过境鸟。
亚种分化

红背伯劳有4个亚种分化,主要分布于欧洲。经查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仅找到1960年7月5日在青河海拔1250m采到的一雌鸟(标本号38646),头及背羽褐棕色,尾羽褐色具白端 。钱燕文(1963)首次报道了于 1960年7月在新疆青河县采到的为本种在我国的记录。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