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处理
1.晒种
播前晒种2-3天,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杀死种子表面所带的病菌。
2.浸种
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大发生,要求用生物杀菌剂402或使百克进行种子消毒,每瓶402为100毫升,泡100-120千克稻种;每袋使百克15克,泡25-30千克稻种。浸泡5-7天,让种子充分吸足水分,保证发芽整齐一致。浸种时勿用铁制品。
3.催芽
浸种后催芽,催芽不宜过长,所催的芽长1-2厘米,根长2-4厘米为宜,以稻种破胸或刚露芽尖为好,如果根芽过长,不仅难于播匀,而且容易断根、断芽,还有可能把芽倒播在泥里,易发生烂秧。
二、播种要求
掌握适宜播期,播种期过早,虽墒情好,但受温度限制,出苗慢,成苗低,长势差,而且常会受土壤中腐霉菌等病菌感染,发生烂芽。播期过晚,虽出苗快,但播时易遇雨,延误农时,不能在霜前成熟而减产。播种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5摄氏度。
稻苗出土快慢决定于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条件。每盘用精选后的芽种120-140克,用木板轻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覆土0.8-1厘米,小水浸浇,浇透床土,2-3天后紧跟着再灌1次水。秧苗见绿后,看情况浇水,如果地表土层发白,早上秧苗的叶片上无水珠出现,且中午时分叶片打卷,再开始浇水。播种至出苗一般不通风,保持高温高湿,棚内适宜温度30-32摄氏度,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时适当通小风降温。
苗出齐后开始由小到大通风,严禁通底风。采取低温炼苗,防止徒长,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超过28摄氏度应加大通风量。切忌幼苗长的太快、太高、太嫩,“三太秧”容易发生卷叶青枯病。早开风口、早关风口,使秧苗在生长过程中温差不大,一般先开朝阳面,然后再慢慢开启北面,切不可对流。
壮秧的标准是:秧龄28-32天,叶龄3叶1心,苗高15厘米,白根12-14条,茎粗0.8毫米,叶片短、宽、厚、上挺、有弹性,苗高、叶龄整齐一致。
三、插秧技术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摄氏度为插秧始期,米泉地区播种期一般在4月上旬,插秧期在5月8日左右。行距25-3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穴插3-5株,667平方米保苗1.9-2.2万穴。插秧深度2厘米,不漂秧,不窝秧,不漏秧,起秧插秧要求协调,边起边插,起秧时要求苗床保持潮湿状。插秧的关键:深不过寸,浅不漂秧。
四、大田管理
1.基肥
整地时施足底肥,667平方米施二铵20-25千克、硅肥15-20千克、钾肥5-8千克。
2.追施
硫铵的肥效比尿素好。其原因有:施尿素可以使稻田水层pH值上升,以铵离子形态挥发损失,而硫铵无此现象。尿素在水分管理不当时有淋失可能,硝化速度不同(硫铵当天见效,尿素3天后见效)。建议头两次追肥施硫铵效果好,返青快,分蘖早。一般在插秧后3~5天后有白根时施尿素5~7千克或硫铵8-10千克。第2次追肥一般在施完头遍化肥的第7天施促分蘖肥,667平方米施尿素12千克或硫铵15千克。第3次追肥在分蘖盛期到花期,是需肥最多的生长阶段,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或施硫铵20千克为宜。
3.晒田
晒田能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晒田能增加植株对钾的吸收,促进茎秆和叶鞘的机械组织发达,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到伏能力;晒田能使氧气进入土中,防止根的活力下降。
晒田后追施穗肥,只要拔节(7月10日左右)就可以施,一般667平方米施5-8千克尿素。第5次追肥追施粒肥,能增加千粒重,加快灌浆速度,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3千克左右。长势太旺的稻田不施。
4.灌水
移栽至分蘖以浅、湿为主,不能断水;分蘖盛期至穗形成前,采用浅、湿、干交替,适当落干;抽穗到收割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撤水。
五、收获
水稻青秆黄熟后及时收割,防止死秆和营养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