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产增效原理
马铃薯与玉米带状套种是旱作立体种植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种种植模式,对同田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区域,可达到一年两熟至三熟。其作物搭配中从株型上符合“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要求,从叶型上符合“一圆一尖”的要求,从根系上符合“一深一浅”的要求,从适应性上符合“一阴一阳”、“一湿一旱”的要求,是比较理想的搭配作物,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利用光能,克服作物共生期间争光的矛盾,又能充分利用地力,再配备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克服作物间争水、争肥的矛盾,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2、技术要点
2.1土壤选择
马铃薯具有怕涝、怕旱的弱点,又是在土里结薯,而玉米具有不耐涝、开花前又怕受旱的特点。两者都属于高产作物,这就需要土壤具备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多,土壤疏松,排灌良好,保水保肥力高的种植条件。
2.2品种选择
马铃薯应选择高产、优质,株形直立,块根集中的早中熟品种,玉米应选择高产、株形紧凑,株高适中的中晚熟品种,这样有利于缩短共生期。
2.3播前整地
土壤湿度达不到要求的地块,在播种马铃薯前对土壤灌一次跑马水,待地面稍干后,在地面喷施一次杀灭地下害虫的农药,并施足底肥后立即深翻,碎土,达到土块细碎,地面平整,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标准。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肥为辅的原则,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kg,过磷酸钙40kg,,尿素5kg。
2.4播种马铃薯
适时拉线打塘播种,海拔高度在2200-2400m区域,于立春节令播种,低海拔区可适当提前播种,高海拔区可适当退后播种。马铃薯的种植采用大垄双株密植地膜覆盖技术,塘距40cm,小行距30cm,(成三角形打塘种植)大行距90cm,也就是120cm为一带种植马铃薯,亩塘数2770塘。种薯应选择整薯播种,播种后放入种肥,种肥以农家肥和火灰土为主,磷肥、氮肥为辅的原则,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kg,火灰土1500-2000kg,过磷酸钙25kg,尿素5kg。前作为蔬菜的地块,或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有机肥和尿素的量应减少。基肥施好后,起垄盖塘、盖地膜,地膜选择宽度为80cm的较好。压地膜的两边用锄修整出一条小浅沟后把膜压严。
2.5田间管理
及时采取破膜放苗、防冻、防干旱、防涝、防病虫等措施,保证苗齐、苗全、苗壮。苗出齐后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现蕾前再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现蕾开花时及时清除地膜,摘出花蕾后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视苗情,缺氮时可少量的加点尿素但总量不能超过0.5%)。
2.6适时套种玉米
海拔高度在2200-2400m区域,于清明节令播种,玉米的种植采用双行单株密植技术(能采用营养袋育苗定向移栽技术更好),在马铃薯种植行间用锄理出一条底宽20cm,高10cm的沟,在沟底面的两侧进行单粒播种,种粒宽面与沟平行,粒尖向下,粒间距离22cm,,与对面呈三角形排列,苗长出后呈现出株距22cm,小行距20cm,大行距100cm的种植规格,亩株数5050株。种子播好后,用沟侧面的土先将种子盖严,然后在沟的中间施入种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5kg,三元复合肥30kg。然后在种肥上盖一层薄土,也可再覆盖地膜,出苗后对玉米的追肥,特别是氮肥应尽量施在两行玉米的中间,在清除覆盖马铃薯的地膜后,更应严格掌握。其它的田间管理与常规种植的高产栽培管理措施一样。
5.中旬至6月下旬对马铃薯进行收获,马铃薯收获后立即对玉米进行大培土。
8.底-9月初可在已收获的马铃薯行间套种白菜,12月收获,实现一年三熟的种植目标。
2.7产量水平
亩产马铃薯1500-2500kg,亩产玉米650-780kg。
2.8适宜范围
无霜期150d以上的水肥条件较好的水地或肥沃旱地、沟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