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罗非鱼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

农业百科2023-02-10 13:23:52百科知识库

尼罗罗非鱼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

近年来,我们在河南省中牟县谢庄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尼罗罗非鱼池塘规模化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亩产量达到2070kg,鱼体平均规格达到0.75kg,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一、鱼池条件每个池塘面积8亩~12亩,东西走向,水泥池,池深3.0m,每个池塘配备有功率为3kW叶轮式增氧机2台。

  二、池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60kg/亩,兑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以除去池塘内的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鱼种放养池塘消毒10天后(5月19日),放养单性尼罗罗非鱼鱼种,鱼种规格为体重150g/尾,体长8cm~9cm,放养密度为3000尾/亩,并搭配放养体重250g/尾鲢鱼鱼种160尾/亩、体重250g/尾鳙鱼鱼种40尾/亩。

  6.16日,在池塘中放养体重250g/尾乌鳢72尾/亩。鱼种放养前,用4%食盐水溶液浸浴鱼体10分钟。

  四、养殖管理1.投喂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在池塘边搭设面积为3平方米饲料台,每次投喂前先敲打竹板给予固定信号,使鱼群形成摄食条件反射,培养罗非鱼集群上浮抢食的习性。人工驯化成功后,实行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喂3次,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3%~4%,当水温升高到25℃以上时罗非鱼摄食旺盛,日投喂4次,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6%~7%。投喂量根据天气情况、鱼体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等灵活调整,天气晴朗、水温适宜可多投喂,反之少投喂。

  2.水质调节根据气温的高低、池水的透明度大小等环境因子适时对水质进行调节,使池水的透明度在25cm左右。鱼种放养时,水深1.0m,然后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20cm;至6月底,池水深度为2.0m~2.5m;7月份~8月份,每月注换新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3左右。高温期间,每天开启增氧机8小时。

  五、鱼病防治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密切观察鱼体摄食、活动情况,每隔20天注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以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每隔15天用20ppm生石灰、1ppm漂白粉、0.2ppm稳定性二氧化氯交替全池泼洒1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5g/kg、大蒜素5%,并与饲料混匀,以增强鱼体抵抗力,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

  六、养殖结果1.产量12月26日起捕,9口池塘总面积90亩,尼罗罗非鱼平均亩产2070kg,平均规格0.75kg/尾,养殖成活率92%;乌鳢平均亩产87.1kg,严均规格1.3kg/尾,养殖成活率94%;鲢鱼平均亩产277.5kg,平均规格1.79kg/尾,养殖成活率97%;鳙鱼平均亩产74.9kg,平均规格1.92kg/尾,养殖成活率98%。

  2.效益总收入273.75万元,其中,罗非鱼市场售价13元/kg,总产值242.19万元;鲢鱼6元/kg,总产值14.98万元;鳙鱼总产值4.04万元;乌鳢16元/kg,总产值12.54万元。总投资152.08万元,其中,苗种费32.54万元,饲料费88.63万元,承包费2.7万元,水电费和药费11.7万元,工资8.1万元,捕捞费2.92万元,折旧费2.7万元,其它费用2.79万元。纯利润121.67万元,平均亩盈利13518元,投入产出比为1∶1.8。

  七、小结与讨论1.定期消毒,可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这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2.放养大规格的全雄性尼罗罗非鱼鱼种,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

  3.合理放养,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规格和养殖水体的生产效率。

  4.池塘套养乌鳢、鲢、鳙,经济效益明显,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批量性、一致性强,有利于产业化生产的迅速形成。

  5.强化投喂措施,养殖全过程投喂高品质的配合颗粒饲料,并严格按照"四定、四看"的技术要求,在入池和养殖全过程准确记录不同鱼类品种的尾数变化的基础上,每月抽样测定鱼体平均尾重,并据此确定相应阶段的投喂量。

  6.由于鱼种质量和水质条件较好,病害预防措施及时,养殖全过程未出现鱼病危害,养殖产量高,效益好,亩产量、亩产值、亩纯收益均大幅度超出当地最高记录,经济效益显著。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