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鱼养殖中的病原体控制

农业百科2023-02-10 13:22:47百科知识库

冷水鱼养殖中的病原体控制

1、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各养殖地区在引进和输出鱼卵、鱼苗时,都要严格进行检疫,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场应当设检疫池,以隔离外进鱼种,外来没有重要疾病方可暂养。检疫池一般设在排水沟的末端。检疫时间的长短应由运输季节、水温、疾病的特点而定。在平均温度不低于12℃时需20天,水温高时可以缩短,这是根据温度越低潜伏期越长而确定的。假使移植新种类到新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骤然改变,则需1年的检疫时间。因为一些对当地鱼种几乎没有危害的寄生虫和微生物,有可能对引进种造成严重危害。

  2、池塘消毒首先排干池水,然后每月用生石灰130~330公斤/亩,或氰氨化钙160公斤/亩,或5%的次氯酸钙消毒1次。养殖区及周边要保持环境卫生和场地清洁,非工作人员车辆、家畜等不得进入养殖区,环境区域内每月用三氯异氰尿酸喷洒消毒1次。

  3、鱼体消毒鱼体消毒采用药浴法。常用的消毒药物有以下几种。(1)食盐:配制浓度2%~4%,浸洗5~10分钟,主要预防细菌性烂鳃病、原虫病、三代虫病等。

  (2)漂白粉(含有效氯30%):用10~2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细菌。

  (3)高锰酸钾:用10~20毫克/升,浸洗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原虫和三代虫等。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应当现用现配制,并且药浴用水应选用含有机质较少的清水,背光进行药浴。

  (4)伏碘:用0.5%~1.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鱼卵,浓度为50毫克/升,浸浴15分钟,可预防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等病毒病。

  4、工具消毒养殖用的各种工具,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所以工作人员及其雨靴、皮裤、手套等在进、出养殖区时必须消毒。物料、渔具为养殖区专用,要妥善保管,用前消毒。运载工具进入养殖区必须消毒,严防交叉感染。发病池塘所用的工具,应当与其他池塘中使用的工具分开,避免将病原体从一个池塘带入另一个池塘。如工具缺乏,无法分开使用,应将发病池塘用过的工具消毒处理后使用。

  一般网具可用20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水溶液浸洗30分钟,晒干后再使用;木质工具可用5%漂白粉溶液消毒处理,放入清水中洗净后再使用。

  5、食场消毒每天捞出剩余饵料及清洗食场,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当定期在食场周围遍洒漂白粉、敌百虫进行杀菌、杀虫,用量要根据食场的大小、水深、水质及水温而定,一般为250~500克:6、药物预防体外疾病的药物预防可以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在进水孔处沤水,或全池遍洒杀菌剂和杀虫药物,以达到杀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体内疾病的药物预防一般采取口服法,将预防的药物按一定的用量拌在饵料中制成颗粒药物饵料投喂,用药的种类随各种疾病而不同,尽量多用中草药和疫苗,以免产生耐药性。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