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扁刺蛾的发生及防治

农业百科2023-02-10 09:24:13百科知识库

茶园扁刺蛾的发生及防治

扁刺蛾[Thoseasinensis(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幼虫称“痒辣子”,取食茶和油茶等多种乔木和灌木的叶片,严重时将茶树吃成光杆。幼虫体具毒刺,触及皮肤,会疼痛红肿,影响采茶等田间作业。近年来该害虫在浙江省的一些林间和林一茶结合地带的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中为害较重。调查发现,有些茶园中每米茶行的虫口甚至高达数百头。笔者初步观察了扁刺蛾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在无公害茶园进行了防治,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1.形态特征
  扁刺蛾成虫体、翅灰褐色,后翅颜色较淡,体长10-18mm,翅展25-35mm。前翅2/3处有一褐色横带,雄蛾前翅中央有一黑点。前、后翅的外缘有刚毛。卵长椭圆形,淡黄绿色,随着卵的发育,色渐变深,孵化前转暗褐色,长约1.1mm。幼虫体长22-35mm,扁平椭圆形,背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茧钙质,硬而脆,灰褐色,长14-15mm。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转褐色。
  2.生活习性
  在长江中下游茶区1年发生2代。浙江茶区第1代幼虫常于6-7月发生,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份。幼虫栖息于叶背,较多地分布于茶丛两侧。幼龄时咀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半透明枯斑,多在茶丛中下部成叶的背面活动,幼虫成长后逐渐上移。老熟幼虫爬至根际表土中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老熟后在表土中结茧越冬,翌年初夏化蛹,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
  3.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加强虫情测报,当虫情严重时,在7~8月第1代成虫期或5-6月第2代成虫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2)喷施病毒制剂、虫生真菌制剂或化学农药。药剂多喷施在茶丛两侧和茶丛中下层叶背,不同类型的茶园可选用不同的药剂。
  ①有机茶园和无公害茶园中,于1-2龄幼虫期喷施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悬浮液,使用浓度为1.0x108~1.0x1010多角体/ml;也可在傍晚喷施从茶园扁刺蛾体上分离培养的拟青霉(Paecilomycessp.)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x107-1.0X108孢子/ml;或者将NPV悬浮液与拟青霉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后喷施。
  ②在无公害茶园中,当虫情严重时,可在扁刺蛾NPV制剂中加入茶园中允许使用的4000-6000倍的菊酯类农药,或2000倍的有机磷农药,或1000倍的Bt制剂进行喷杀。
  ③无公害茶园中,还可在低龄幼虫期喷施4000倍的菊酯类农药或1500倍的有机磷农药进行防治。
  (3)农业防治。在10月份冬耕施基肥或早春在茶树根际施催芽肥时,清除虫茧。

本文标签: 经济作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