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别名娃娃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深山峡谷溪流之中,是一种集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科研价值为一体的珍贵水生野生动物。
一、养殖池环境条件要求
1、养殖场环境要求
为了满足大鲵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宜选择环境幽静,水源丰富,水质清洁,优良,无污染,远离工矿企业,交通、电力便利的地方。
2、养殖池的建造
不管是室外还是室内建造大鲵养殖池,面积可大可小,依地方条件而定,平时要用黑色遮阳网遮挡,避免池内光线太强。水池规格一般为长 2米 ,宽 1米 ,深0.5米,大鲵养殖池池壁用红砖砌成,水泥沙浆嵌缝,池壁要用水泥沙浆抹平滑;池底先用石渣夯实,再用混凝土铺平。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进水口一边向排水口一边倾斜,倾斜度为2%左右。有条件的可以长流养殖,没有条件的就用抽水机抽地下井水换水养殖。池内放置一块长 0.8米 ,宽 0.8米 的泡沫板,用作大鲵藏匿的遮蔽物(也可以用地板砖)。
二、放养前的准备
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砖池,必须浸泡1~2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排干池水再放新水,然后用消毒药严格消毒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严格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鱼苗放养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所以引进的大鲵苗种应该是选择个体体质健壮、游泳活泼、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无畸形的苗种,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同一池中的苗种一定要相对整齐。
大鲵小苗进池前要进行水温调节和消毒,水温调节即是要把引进小苗的容器内水温调节到地下室内养殖池中水温一致,两个水温温差不能超过 2℃ ,否则容易引起大鲵小苗感冒,进而引起更多的其它疾病;消毒即是用3%的食盐水(消毒药尽量选用一些刺激性小的药物)浸浴大鲵小苗5~10分钟,然后将溶液和大鲵小苗一起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其它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鲵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置应在大鲵藏匿的泡沫板下方,便于懒惰的大鲵摄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拒食;定量,大鲵贪食,投铒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2%左右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刚引进的大鲵小苗在晚上投喂,一天投喂一次,大鲵长到半斤重以后改为二天投喂一次,但是投喂的铒料不是鲜活的还要依据天气、大鲵的摄食活动强弱等情况灵活调整。
2、水质、水位管理
刚引进的大鲵小苗,池内水位高度控制在5~10厘米,以后随着大鲵个体长大随时调整水位高度。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保持水质清新。
3、日常管理
大鲵入池后,指定专人饲养管理,每天早中晚三次巡视水池,及时捞出死、残饵料,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和环境卫生,观察大鲵动态,尤其是盛夏和严冬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和御寒工作,更应加强巡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做好防逃、防盗工作;每天记录水温、气温、投饵种类及数量,填写好日常管理日记,建立档案。
四、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
1、大鲵小苗进池时用食盐水浸浴消毒处理。
2、养殖期间每个月用高锰酸钾或者是酪合碘之类的药物化水全池均匀泼洒一次。
3、发现生病大鲵立即进行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