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证养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七条之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所以养殖大鲵前必须先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取养殖许可证。具体做法是养殖户向县、市(行署)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省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获取许可证,方可养殖,否则视为非法。
2、养殖场的建立
2.1 根据大鲵的生活习性,养殖场应建立在水源丰富,水质清澈、相对安静的山区或丘陵地带林区。养殖池四周及池底均为水泥结构,两端有进出水管,池周栽阔叶树,便于遮荫。养殖池面积及深浅视功能而定,成鲵养殖地面积以400~500平方米为宜,池高2.2米,水深1.20米,池底铺10厘米河沙。由于大鲵喜独居,池内可用大石块堆垒成许多人工洞道,洞口直径15~25厘米,洞内较宽敞,直径约30~40厘米,让大鲵在洞内有回旋余地,洞壁尽可能做光滑一些,以免其擦伤皮肤,池内设多个饵料台。繁殖池和孵化池面积可小一些,一般以6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50厘米左右,幼鲵养殖池一般建成50平方米,水深保持20~30厘米左右,其它可仿成鲵池建造。
2.2 各养殖池建成后不能立即放养大鲵,因为新水泥池有较强的碱性,而大鲵生活的水体pH值为6~7。可将各池灌满水后浸泡三、四周,每周换水一次,并重复三、四次,再放养大鲵。
3、引种
通过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从别的养殖场引进;或者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到野外适量捕捉或收购。通过后一种途径引种除应注意其它完好程度外,还应注意其鉴别性特征。
4、控制水质与水温
应选用水质清、无污染的山溪水、地下水或自来水。大鲵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4~28℃。孵化时让水温维持在20~25℃之间,以加速孵化。最好能引入活水,使池水保持缓慢流动,这样既可保证水质,调节水温,又可使之接近野生自然状态,利于大鲵的生长和繁殖。冬眠时保持水温4~8℃。太低大鲵易被冻伤,偏高会使之冬眠不深,增加体能消耗。
5、分级繁殖
因为大鲵成体有吞食幼体的行为,所以应严格按照大小规格养殖。由于个体生长速度有差异,故最好每半年分级一次。
6、合理投喂
6.1 投喂时间 大鲵以夜间活动为主,因此投食可在傍晚进行。
6.2 设投饵台 食物投放在饵料台上,投放量以稍大于每天大鲵摄食量而定。每次投喂前应将台内剩余食物清除干净,保证饵料台清洁卫生。不可将食物直接投入水中,那样不仅食物的利用率不高,而且水质也易变坏。
6.3 避免惊扰 大鲵进食后应避免惊扰,因为大鲵受惊后有“吐物”行为。我们在测量时曾发现一大鲵将部分已消化的鱼全部呕吐出来。
7、模拟自然状态,解决繁殖难题
由于大鲵有以下一些特点:(1)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不一定同步;(2)性腺发育的各期还难以准确判断;(3)精子的活动能力弱。所以大鲵的人工繁殖进展不大,至少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幼苗。
作者根据观察和对一些资料的分析认为:对于大鲵个体来讲,性腺的发育是分批成熟的,是间断的;对于大鲵种群来讲,繁殖行为在5至9月是连续的,华中地区可能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所以如果把着眼点集中到几组亲鲵内进行人工催精、人工授精,就不如模拟自然状态,在整个群体中进行。具体做法是:选择山区植被好、无污染、周年不断水的山沟或小河沟,建立天然生态繁殖场。此外,为保证性腺的正常发育,应保留亲鲵的冬眠习性。
8、谨防被咬
大鲵性情凶猛,口大,除上下颌齿外,还有一排与上颌平行的犁骨齿,非常厉害。在进行测量、分级或人工繁殖时,可用两手轻托头腹部离水放入人工潮湿担架内,这样既不伤及大鲵,也不至于使之动怒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