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成鱼养殖

农业百科2023-02-10 06:31:34百科知识库

黄颡鱼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

池塘主养黄颡鱼具有投资小、不受池塘条件的限制,而经济效益比例大,生产较为稳定等特点。

1.池塘基本条件

(1)池塘形状及池底质条件 通常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塘为好,长宽比例为2:1较为适宜。此种池塘在夏季天气炎热时,池塘水体可借风力产生波浪自然增加池塘溶氧量。长方形的池塘不仅在投喂饵料和拉网操作较方便,而且注水时较易使池塘水体形成漩流,有利于池塘注水和换水。池塘东西长利于池塘水体较长时间受阳光照射,有利于提高池塘水温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加?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5/31563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透纳瞥靥了逯腥苎醯壬肪场;乞闶粲诘撞啃杂憷啵不对诔靥恋撞炕疃闶常靥恋撞恳陨持释磷詈茫惩梁蜕儆倌嘤驳壮匾嗫桑话愠靥恋字视倌嘣?0厘米为宜,并要求保水及保肥力较强,有机物质分解较快,池塘水体较易培肥等。

(2)水源和水质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我国淡水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不含对鱼类有害物质的水体,无农药污染,无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最好选择水源靠近水库、湖泊、江河和沟渠的池塘,或配有增氧机和进水机械设备的池塘中进行高产养殖。池塘高产主养黄颡鱼的放养密度较大,常因池塘水体中溶氧量偏低,水质容易恶化,引起鱼浮头和水源不足、水质不适产生死亡现象。有条件的地方能经常加注含氧量高的新水,既能改善池塘水质,又有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繁殖,增加鱼类摄食强度,促进鱼类生长。主养黄颡鱼成鱼池塘要求水体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pH为6.8-8.5,氨氮含量低于0.06毫克/升,透明度为30-40厘米。

(3)主养池塘面积 通常为3-5亩或10亩以下较为适宜,池塘面积过大,鱼的活动范围大,因为黄颡鱼是一种底栖性鱼类,喜欢集群性活动和摄食,不利于日常投喂饵料,也不利于鱼病防治和日常管理。

主养黄颡鱼的池塘水体深度应保持1.5-2米左右,水过浅、过深均不利鱼类正常摄食生长。在初放苗种时水深较浅,大约为1米左右,饲养过程中鱼体逐渐增大,随着气候条件变化水温逐渐升高,池塘水位也相应加深,保持在2米以下。这样水体深度其水温变化和水质均较为稳定,不易受外界气候环境因素急剧变化产生影响,对黄颡鱼的生长和生活习性都较为适宜。如池塘水位太深、池塘底部水温较低不利于鱼的摄食生长,尤其水深池底的有机物在氧化分解时需消耗大量氧气,加之深水体的对流状态较弱,池塘底部的溶氧量偏低,对黄颡鱼底栖性生活习性的摄食和生长不利。

2.主养池塘放养苗种前的准备工作 放养苗种前池塘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主养成鱼的成活率、亩产量和鱼病等因素。

(1)池塘清整消毒是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条件的重要环节。不论是新旧池塘,首先应将池塘底部整平,修整池埂,将池塘过多淤泥清理,如池埂崩塌和漏洞处需修整填充等。池埂必须坚实不漏水,清除池边过多过长的杂草。

(2)饲养池塘的进水口要高于池塘水位的最高处,并有向池塘中的斜度,有利于注水时可利用进水的冲力流动而使池塘水体产生漩流状态,使水体能充分的混合。在池塘的进排水口处必须设置栅栏网等设施,进水口要防止鲤、鲫鱼和其他野杂鱼进入池塘,排水口要防止黄颡鱼苗种和成鱼逃逸。

(3)池塘在投放苗种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每亩150-200千克消毒清除野杂鱼类,或用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注水深度约为50厘米左右,按每亩200千克左右施放经过发酵好的有机肥,将肥料均匀的泼撒在池中,因黄颡鱼底栖生活习性,堆肥影响鱼类正常活动。有机肥料最好用腐熟的畜禽粪和人粪,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后再投放苗种。黄颡鱼苗种投放入池塘水体中,不仅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饵料,还能摄食池塘中的天然饵料。放养苗种水质不能过肥,池塘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3.苗种放养规格和密度 主养池塘放养黄颡鱼苗种规格和密度,是依据池塘的基本生态环境因素、水源、饵料等,以及计划成鱼的上市规格及产量来决定。

(1)苗种放养规格在商品鱼饲养过程中,放养苗种的规格大小,对饲养成活率及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放养大规格苗种成活率高,鱼体增重比率大,放养规格小则相反。放养适中的大规格苗种是提高池池塘要适当增大放养密度。池塘中配有增氧机械比无增氧机械的放养密度适当加大。

池塘主养时,放养密度应根据亩产量和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规格灵活掌握。通常瓦氏黄颡鱼亩产量为500千克左右,其成活率依据饲养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因素,初步统计为75%-89%之间。上市规格不同,其放养密度不同。如上市规格为150克,亩产量500千克,放养6厘米以上苗种,亩放养数量5500-6000千克;上市规格为200-250克,亩产量500千克,放养6厘米以上苗种数量为4000-4500尾;上市规格为300克以上,亩产量500千克,放养6厘米以上苗种数童为2500-3000尾。如池塘条件及生态环境因素较好,饲料资源充足的地区亩产可提高到600千克以上,其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上市规格为150克,亩放养密度为6000-6500克;上市规格为200克以上,亩放养苗种数量为5000-5500尾;上市规格为300克以上,亩放养苗种数量为3000-4000尾。如池塘条件较差、生态环境因素一般的地方,其成鱼亩产量可控制350-400千克,适当减少亩放养苗种数量。

黄颡鱼亩产量为230-300千克左右。如设定亩产量为250千克,上市规格不同.其放养密度不同。上市规格70克左右,亩产量250千克,放养3厘米以上苗种,亩放养数量3500-4000尾;上市规格为100-150克,亩产量250-300千克,放养4.5厘米以上苗种数量2500-3000尾。

黄颡鱼在进行成鱼饲养时,其放养密度应适宜。放养密度过大时,影响成鱼的出池规格,产量也难以提高,较易引发鱼类病害,而且会增加饲养成本及造成苗种生长不一致。当池塘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及投喂人工饲料不足时,苗种相互争食较为严重,影响其生长和降低池塘饲养效果。放养密度过小,虽然能增大商品鱼的上市规格,但是池塘水体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利用,难以提高池塘产量及影响池塘饲养的经济效益。

(2)主养池塘中合理搭配其他鱼类 在黄颡鱼放养成鱼池塘饲养一段时间后,饲养水体因为鱼类摄食新陈代谢排出的粪便水质开始产生一定的肥度,再适当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鱼在生态位和食性上没有矛盾的其他鱼类控制池塘水质及充分利用水体生产潜力。通常是在池塘中搭配花、白鲢,控制水质和池边的杂草。搭配其他鱼类品种规格和数量为:白鲢5-8厘米200尾、花鲢5-8厘米80尾、鳊10厘米80尾左右为宜。

花、白鲢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与黄颡鱼不产生食性争抢,它能够滤食池塘中的浮游生物,控制池塘中浮游生物繁殖量,起到调节池塘水质作用。另外,花、白鲢在池塘中溶氧量不足或氧气较差情况下,浮头现象较易观察,可以起到管理人员观察池塘基本条件时的预报作用,及时了解池塘水体中溶氧量状态,就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浮头泛塘现象产生。水生植物在池塘中,白天释放氧气,夜间消耗氧气呼吸,如池塘中水生植物生长过盛时,池塘水体对溶氧产生一定压力。投放草食性鱼类控制池塘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生长,缓解饲养池塘夜间水体溶氧的压力。池塘中搭配饲养时,不能搭配鲤、鲫鱼、罗非鱼等,这些鱼类的食性与黄颡鱼的食性相类似,而且这些鱼类的争食能力比黄颡鱼要强得多。尤其在人工投喂配合饵料的情况下,鲤、鲫鱼、罗非鱼首先争抢饵料,使黄颡鱼摄食处于劣势,而且活动不安,影响其生长,降低其成鱼产量。

(3)苗种放养时间及注意事项 放养苗种时尽量选择在晴天的早晚。拉网、计数、运输苗种操作要较轻,避免鱼体损伤,因为黄颡鱼属于无鳞鱼类,体表的粘液较多,拉网后必须经过几个小时的暂养,方可过数和运输,以免因粘液过多影响苗种的正常运输。

黄颡鱼苗种在放养成鱼池塘时,必须进行严格药物消毒处理,用药物浸泡消毒杀灭鱼体表细菌及寄生虫,防止苗种下池塘时因受伤产生病原体感染导致鱼类疾病危害,影响成活率及正常摄食生长。苗种下池塘浸泡消毒最佳为3%食盐溶液,当水温在20℃时约1分钟,待苗种浮头时即可放人池塘中。也可用每立方米水体12克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15分钟,水温在20℃左右。浸泡时按苗种的活动情况而定,待苗种有不适反应时立即停止浸泡,速将苗种放入池塘中即可。

主养池塘中放养的苗种应注意同一个池塘必须放养同一种规格苗种,以免因苗种规格不整齐而影响商品鱼饲养规格大小不一致,不利于饲养管理。

4.饲料的投喂

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成鱼的饲养过程中,除了在饲养的初期施肥培育天然饲料外,后期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还应辅助投喂鱼肉、螺蚌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补充黄颡鱼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由于黄颡鱼为底栖性鱼类,因此,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必须是沉性饲料。

人工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6 %。其中,动物性蛋白质与植物性蛋白质的含量为1:2.5;人工配合饲料中的脂肪含最为8.9 % ;粗纤维的含量为10%。搭配投喂的动物性饲料的种类有多种,如小鱼虾,螺蚌肉、动物屠宰的下脚料、蚕蛹、蚯蚓等都是黄颡鱼喜食的饲料。动物性饲料获取方便的地区,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可适当增加,最好能每周投喂1-2 次。

黄颡鱼饲料的投喂原则是均匀、量足、质好。均匀就是根据黄颡鱼的生长和营养需要,每天均匀地投饲。均匀投饲不仅可以预防疾病,保证鱼体的正常生长,而且还可以提高黄颡鱼对饲料的利用率。时多时少或喂喂停停?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677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任薰媛傻耐端牵岬贾禄乞闼橇舷凳脑螅一够岢鱿帧耙蝗詹晃梗詹怀ぁ钡亩窆T谒茄讨校端且昃馔段梗岣咚橇系睦寐省W懔坎⒉皇且笸端堑牧恳つ吭龆啵且笠宰钍屎系耐端鞘浚慊乞愣运橇系男枰V屎镁褪且笸段沟乃橇现柿坑帕肌⑿孪剩娑沂士诘龋庇Χ啪段垢鼙渲实乃橇稀?/p>

投喂的饲料除要保证饲料营养全面,新鲜适口外,投饲还要遵循“四定”的原则。养鱼成绩的好坏,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投饲技术的好坏有密切关系。黄颡鱼在成鱼饲养的过程中进行投饲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按“四定”的原则投饲。

投喂时,一般每天2 次,即每天上午8-9 时、下午3-4 时各1 次。在夏天气温较高时,下午的投喂时间可推迟到4时以后进行;如果遇到天气闷热和雷雨天气,应推迟投喂或停止投喂。早上投喂如有大量搭养的花白鲢浮头时,应推迟投喂时间,待花白鲢浮头消失1-2 小时之后,再进行投喂。

饲料的投放要有固定的位置。可在饲养池塘的安静向阳处设立固定饲料台,饲料台可用芦席、塑料布或密网片搭成,面积约1-2 平方米。饲料台用竹竿固定,在离岸约1 米、水深60-80厘米的地方,每个饲养池至少搭设2-3个饲料台。每次投食应设在所搭设的饲料台上,方便黄颡鱼取食。将饲料投喂庄固定的食台上,即方便检查黄颡鱼的摄食情况,清除剩余的残食,进行食台食场的消毒工作;同时可以使黄颡鱼养成到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性。在鱼病流行季竹,可以用挂袋、挂篓等方法进行鱼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发生大规模鱼病。

5.池塘饲养日常管理 主养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日常管理内容包括:投喂饲料、调节水质、早晚巡塘、饵料台清理消毒、鱼体检查、鱼病防治及做好饲养记录。

(1)巡塘观察 分早、中、晚三次巡塘为宜。清晨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看饵料台有无残饵,有无鱼浮头现象,如果饵料台上有剩饵料时必须调整当天的投饲量;有浮头现象应及时加注新鲜水,调节水质,防止泛塘事故发生。中午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摄食和鱼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鱼摄食情况不好,是否因阳光照射较强影响摄食,应采取在饵料台上用遮光物避光;如发现鱼在水体表面活动检查是否有病害侵害,检查鱼体后及时采取防病措施。晚上巡塘主要在投饲后的黄昏进行,主要检查饵台上有无剩饵,在生态环境因素正常情况下,如饵料台无饵可适量增加一次投饲量,使得池塘中鱼既能吃饱,又不浪费饲料。经过巡塘观察及时掌握水质情况,采取调节水质的措施。

(2)投喂饵料管理 池塘主养成鱼关键性技术要点。因池塘不可能满足黄颡鱼的天然生物饵料量,其生长主要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满足需求。所以,池塘中人工日常投喂饵料必须做到匀、足、好。匀,投喂饲料时,黄颡鱼体重在35-50克以前,饵料蛋白质为40%-45%;35-50克以后,蛋白质为36%-38%,以满足鱼类营养需要。

(3)食台和食场的管理。投饲用的食台、食场要经常消毒和清扫。一般2-3天清扫1 次;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1次。食台消毒时,生石灰的用量为3-5千克,漂白粉的用量为0.3-0.5千克。在清扫食台、食场时,要即时捞出良台上的污物和饲料料残渣等,以免耗氧分解,败坏水质;除去食台上的沉积物,保持食台清洁。

(4)鱼体检查。进行鱼体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查看黄颡鱼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病害发生。在黄颡鱼的饲养过程中,要每隔15-30天检查1 次鱼的生长情况,检查池鱼有无病害发生,以便制订合理的投饲量,采取有效的鱼病防治措施,避免意外情况和突发事故的发生。

检查鱼体时,可用拉网、撒网或罾网,将黄颡鱼捕起数尾进行检查,待查看完之后,即可将鱼放回池中。如果黄颡鱼在检查时受伤,应先对受伤的鱼进行消毒之后再放回饲养池中。

(5)做好养鱼记录。养鱼日常记录的内容包括:鱼苗下池的时间、规格、放养量、放养的鱼苗总重最等;投饲的种类、重量、投喂时间等;最初所施的基肥以及平时所施的追肥的种类、重量及施肥时间等;注水的次数、量、时间、间隔时间等;换水的次数、量、时间、间隔时间等;池塘水质的变化情况,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每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水温等;在饲养过程中是否有鱼病的发生、是否用过药物、用药品种以及治疗效果如何等。

做好这些记录,可以为分析饲养的效果和总结生产经验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数据。在今后的生产中,可依据这些数据制定更加合理的饲养方案。

本文标签: 水产渔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