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engchanli guilü tixi
[外文]:system of laws of productive forces
生产力诸规律形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生产力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或各自内部的本质的和稳定的联系,表现为生产力发展运动的规律;生产力诸规律之间在不同的层次上又以特定的方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协同作用,发挥合力,形成生产力规律体系。
生产力规律在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不同层次上存在和发挥作用。
生产力诸因素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主要有:
(1)劳动力发展变化规律。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劳动力中体力因素的作用逐渐下降,智力因素的作用逐渐提高。在智力因素中,由传统的经验成规及手艺技巧组成的部分,其作用不断下降;由现代的专业科学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组成的部分,其作用不断上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劳动者的现代专业科学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方面,存在着“老化”与“更新”不断加快的趋势。上述诸种趋势的集中表现,就是劳动力日益智力化规律。
(2)劳动手段发展变化规律。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基础设施三个组成部分。生产工具是劳动手段中的主体。生产工具的任何发展变化,本质上都是人类劳动功能的物质对象化和与之相应的生产工具物质属性的劳动功能化。这就是生产工具日益劳动功能化规律。
(3)劳动对象发展变化规律。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整个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对象中表现出天然物部分所占比重日益减少、加工品部分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材料种类日益繁多、加工深度日益提高的规律性。
生产力诸因素组合方式发展变化的规律主要有:
(1)质态组合(结构)发展变化规律。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必须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各种不同的适应状态(联系),统称为生产力结构。迄今人们知之较多的结构变化规律是社会分工深化规律以及在这一规律基础上产生的农轻重顺序成长规律和诸产业顺序成长规律。
(2)量态组合(规模)发展变化规律。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配比;各种不同的经济实体都有特定的数量配比,表现为一定实体的规模。企业规模是一切经济实体规模的决定性基础。自从企业出现以来,大中小型企业总是并存的,今后也还会有大中小型之分。但是,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企业规模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在普通机器──电力技术体系下,企业平均规模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在智能机器──电子技术体系下,企业平均规模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
(3)空间组合(布局)发展变化规律。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必须分布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形成一定的联系状态,统称为生产力布局。历史表明,生产力诸因素总是向着在自然、技术、经济、社会诸方面有优势的地域空间聚集。这种客观趋势,就是生产力因素趋优分布规律。布局变化的其他规律,如指向性规律、专业化与协作化综合发展规律、诸经济区生产力水平一致化规律,都是趋优分布规律的变态和引伸。
(4)时间组合(时序)发展变化规律。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必须同时进入运行过程,而诸因素各有不同的形成周期,从而产生了组合时间的一致性与形成时间的差异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办法是按不同的时间起点,顺序地开始诸因素的形成过程,然后在统一的时间里开始诸因素的结合过程,这种时间组合状态称为生产力时序。时序变化最基本的规律是同步化规律,指生产力因素形成时间的差异性必须服从诸因素组合时间的统一性这样一种客观要求。
社会生产力系统总体发展变化的规律一般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一样,也服从于自己的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力不断智能化,就是生产力系统总体的基本规律。这条基本规律,既是其余一切生产力规律的综合表现,同时又是它们的制约力量。属于社会生产力总体的规律还有:
(1)生产力因素在各生产领域按比例分配规律;
(2)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部类生产力协调发展规律;
(3)社会人口和物质资料两种生产协调发展规律等。
对于生产力规律是不是一种经济规律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多数学者认为,“经济”这一概念有多种含义,除了指生产关系方面的事项以外,还指同一般生产过程有关的事项,如节约、效益、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等等。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过程的普遍性或其形式,而经济过程首先是生产力运动的过程。所以,反映这一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规律不能不属于经济规律的范畴。但也有一些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生产力仅是一个自然技术范畴,而不是一个经济范畴,因而认为生产力规律是一种自然技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