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

历史地理2023-02-03 17:36:27百科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

又称市场生产价格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原理: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的原理

资本主义生产的每一个商品价值都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即W=c+v+m。然而,对资本家来说,在生产中耗费的资本价值仅包括其预付资本耗费的c+v两部分,m是其无偿占有的部分,并不需要他耗费什么东西。因此,c+v就构成商品的成本价格K。但成本价格并非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所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0页)。前者是用资本的耗费计量的,由c+v两部分构成;后者是用劳动的耗费计量的,它形成的价值包括c+v+m三部分。所以,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费用小于商品生产的实际费用。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工人自己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成为执行职能的并属于资本家的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资本家是实际的商品生产者,所以,对资本家来说,商品的成本价格必然表现为商品本身的实际费用”(同前,第25卷,第30页)。当所耗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以后,商品价值公式也就发生了变化,由W=c+v+m转化为W=k+m。这种转化抹杀了c和v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掩盖了商品价值的创造和资本价值增殖之间的内在关系。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理

随着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也就转化为利润P。由于成本价格表现为预付资本的耗费,所以,剩余价值m就不再表现为预付的可变资本v的增加额,而是表现为成本价格的增加额。而且,剩余价值“不仅对用商品的成本价格来补偿的所耗费的资本来说是一个价值增加额,而且对生产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本来说也是一个价值增加额”(同前,第25卷,第42页)。“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同前,第25卷,第44页)。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的价值形式也进一步转化,由W=k+m转化为W=k+p,即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各部门利润平均化的原理

在各部门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条件下,由于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资本周转条件不同,因而各部门会有极不相同的利润率。然而,资本家投资的唯一目的是得到利润。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要是等量资本,不管投在哪个部门,不管这些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资金周转条件有什么样的差别,等量资本就应当得到等量利润。如果某一个部门的利润率很高,资本就会从利润低的部门抽出,流入利润高的部门。于是,这个部门生产能力扩大,当产量超过社会需要以后,市场价格就要下降,从而使利润率降低,于是又有资本从这个部门抽走,投向利润高的部门。这种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出流入,最终导致各个部门利润率相等,各部门极不相同的特殊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原理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对各部门来说,生产价格包含的成本价格因部门而异,具有特殊性,而利润由平均利润率确定,具有一般性。而构成价值的成本价格和剩余价值都是特殊的,这是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区别。但是,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的否定,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前提和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仍然由价值决定: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受价值变动的制约;生产价格产生以后,各部门的成本价格总和等于生产要素价值总和,利润总和等于剩余价值总和,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商品价值规律也主要表现为生产价格规律。

农、矿产品不参与利润平均化的原理

农业和采矿业直接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资源的有限性和垄断性决定了农、矿产业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而是保留一个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形成了地租,平均利润归资本经营者占有,地租为土地所有者占有。所以农、矿产品价格并不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而是以劣等条件生产的农、矿产品的价值为基础。劣等条件的个别价值与劣等条件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转化为绝对地租。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条件的生产价格的差额转化为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的原理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中存在着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二个阶级之间的关系。土地所有者一般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后者再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按照租地契约规定,将剥削农业雇佣工人得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表现为超额利润的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这种地租体现着资本主义农业中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见地租)。

本文标签: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