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讴

历史地理2023-02-03 17:28:06百科

粤讴

广东曲种。又名越讴,用广州方言咏唱,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原是粤语地区的民间歌曲。相传清代文人冯询、招子庸写有不少粤讴作品,被谱入声歌,流传日广,遂成为风靡一时的曲艺形式。后来,不少客居广州的文士也都写有不少粤讴作品,被人传唱。冯询之作久已失传,现存有招子庸《粤讴》一卷和浙江人缪莲仙的部分作品。

招子庸(?~ 1846)字铭山,生年不详。嘉庆举人,曾任山东潍县知县,广东《南海县志》有传。他精晓音律,善于歌讴,所著《粤讴》1卷,收曲词120首,并附曲引和方言凡例,对粤东方言详加注释,便于阅读。其中《听春莺》、《缘悭》、《花本一样》、《潇湘雁》、《春果有恨》、《无情月》、《无情曲》、《桃花扇》等篇向受推崇;《解心事》中“心各有事,总要解脱为先。心事唔安,解得就了然。”这些句子,已成民间口头禅。《吊秋喜》是作者感怀身世之作,写秋喜被债主所逼,投江自杀,极其凄凉。《粤讴》除有清代末年刻本外,还有香港、澳门的翻印本,另有马碧漪辑本,1929年由上海华通书局出版,书后附有录自《南海县志》的招子庸传略,及现代作家许地山《粤讴在文学上的地位》一文。

粤讴的曲词,基本是七字句,四句为一节,句中多有衬字,押韵的格律极为严格,若有一字一词拗口,便无法成讴。曲调适合抒情,旋律沉郁悲凉,曲词大多抒写男女爱情和妓女的种种不幸遭遇,在一定程度上谴责了封建社会中婚姻不自由和贫家妇女被迫卖淫的罪恶制度。粤讴早期是无伴奏的徒歌形式,后来多以广东盛行的管弦乐器如琵琶、扬琴、洞箫等伴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讴有了新的作品。但由于格律过于严谨,曲词难于写得顺畅上口,因此,它的曲调音乐还有待进一步改革。

本文标签: 粤讴  yue’ou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