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源乡历史沿革
因竹源的环境特殊,其区域划分和乡址变迁也较频繁。元时都
制,为十八都,都址在大竹溪。明清时为乡里制,为九芝乡。
民国时,初时一分为三,后畲、大岭头属归正乡,乡址在今蛤湖横樟;小竹溪、横岗、呈田属竹溪镇,镇址在今大竹溪;其余六村潘坑、可重旺、燕庄、黄庄上、下村、周岭根为化南乡,乡址在今黄庄下村。
民国33年,小竹溪、横岗、呈田归化南乡,乡址迁至小竹溪村;建国后属于第一辖竹区(后改城关区)后畲、大岭头划归管辖,定名为竹源乡,乡址为小竹溪,隶属江南区公所。
1950年10月,建立竹源乡政府。
1958年10月,改为竹源乡管理区。
1961年9月,撤消管理区,改建为人民公社。
1968年12月,建立竹源公社革委会。
1981年4月,革委会改为管委会。
1984年7月,复称为竹源乡政府。下辖:小竹溪、横岗、周岭根、黄上、黄下、后畲、大岭头、潘坑、燕庄、可重旺、呈田11个村委会,乡政府原驻地:小竹溪。七十年代,大岭头村的赤圩升为行政村,划归蛤湖管辖,此后直至92年辙区并乡,区域、乡址未变,1996年9月24日,乡政府所在地搬迁至小竹溪创古基。
竹源乡行政村和人口分布
全乡辖后畲、大岭头、小竹溪、横岗、呈田、可重旺、潘坑、燕庄、黄上、黄下、周岭根11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至2003年底,全乡总人口6496人,户数1917户,有1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汉族人口总数0.3%,非农业人口3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1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