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xiu
中国明清时期刺绣之品。源于明代中叶上海顾名世家女眷之手。顾名世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尚书宝司丞,晚年在上海县城造园时凿池得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手书“露香池”石刻一块,故由当时书画家董其昌为园题名为“露香园”。顾家后人擅长刺绣,绣工极精,名噪一时,被人称为露香园绣、露香园顾氏绣,简称顾绣。原是闺阁之绣,只用于馈赠亲朋。自顾名世卒后,其家势渐衰,遂以女眷刺绣维持生计。
顾绣继承宋代刺绣的传统方法,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绣针细小如毫,将绣线细劈成丝,每次只用一、二丝,精工刺绣,针脚细密,不露边缝。除传统针法外,还创造出散针、套针、松针、滚针、纲针等针法,配色淡雅协调,晕色自然,以绘补绣,绣绘结合,绣品生气迥动,五色烂发,并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
顾绣历经300余年,绣艺高超,人才辈出,可考者有:谬氏,顾汇海妻,善绣人物、佛像、花鸟、山水等,所绣对象,准确生动,有“须眉老少各不同,笑语欢然并起忽”之誉,据推测顾绣始于谬氏。韩希孟,名媛,顾名世次孙顾寿潜妻。顾寿潜,字旅仙,别号绣佛主人,能诗、工画山水,师法董其昌,有《烟波叟诗集》行世。受其影响,韩希孟亦能诗善画,长于花鸟,对她从事刺绣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有一定的影响,因长于刺绣,人称其作品为韩媛绣,自称武陵绣史。
韩希孟刺绣,非常刻苦认真勤奋,常“覃精运巧、寝寐经营”,注重调查、收集、整理、临摹宋元名人的书画,以作为刺绣的粉本,同时也表现现实景物。她能用各种针法刺绣,所绣物象,针法灵活,丝理平顺,富有质感(见彩图)。其代表作有《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图册》,8页,绣于崇祯七年(1634),白焘绫地,用五色丝绒线绣出洗马、百鹿、补衮、鹑鸟、米画(仿米山水)、葡萄松鼠、扁豆蜻蜓、花溪渔隐等,落款均绣“韩氏女红”朱印一方,每页对开,均有董其昌题赞,尾页为顾寿潜题跋。顾兰玉,顾名世曾孙女,丧夫后以刺绣维持生计,并广召青年女子,传授刺绣技艺,使顾绣得以推广,有才女之称,但未见作品传世。
另外,传世的顾绣作品还有《顾绣罗汉朝观音》,白焘绫地,五色绒线和金线绣刺,并加渲染,构图紧凑、形象生动。《顾绣五十三参册页》,依明代画家陈继儒画稿为本,计54页,刺绣描述了善财童子南游的故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神情。《顾绣十八罗汉像册页》,首页绣观音,尾页绣韦驮,中间为十八罗汉像,计20页,用顾绣传统针法,细腻地刻画每个罗汉的性格特征,表现生动有趣,册页上钤有乾隆鉴赏印数方,为皇家收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