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设为潜县,隋朝
始称霍山县。霍山人杰地灵,民俗风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精美的华章;霍山英雄辈出,曾有数十位杰出人物名垂二十五史。霍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夏属扬州,是皋陶后裔封地。春秋前是六属国,楚灭六后设灊邑(故城在下埠口,今下符桥镇),后迁至南冈(城东200步处)。
秦属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衡山国,五年改属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复属衡山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改衡山国为衡山郡,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灊县(故治所在今城关镇上元街,一说在今县城西的古城畈),属庐江郡。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划出部分设开化县(治所在今六安县青山镇),属庐江郡;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分设霍州、岳安(治所在今城关镇),并别置北沛郡新蔡县(治所在今下符桥),太清二年(548年)入东魏,废岳安县,置安城县,又别置义兴县。北齐废霍州,复名岳安县。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复为霍州;宣帝太建二年(570年)入北周。
隋初属庐州,后属庐江郡。文帝开皇初年(581年),改北沛郡新蔡县为淠水县(治所在今下符桥镇),废岳安郡,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治所在今城关镇)。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霍山、应城、潜城3县置霍州,并改淠水县为开化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霍州,应城、潜城、开化、灊县统入霍山,霍山兼有5县之地,属淮南道寿州。武后神功元年(697年),改名武昌县。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仍名霍山县。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改名盛唐县。天宝元年(742年),废盛唐别置霍山县,属淮南道寿春郡(治所均在今县城西郊古城畈)。
五代十国,初属忠正军寿州,南唐改忠正军为清淮军。后周复为忠正军,县名霍山,盛唐(治所分别在今城西郊古城畈和六安市)。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并入六安县,属淮南道寿州。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属淮西路寿春府。
元初,降为六安县故埠镇,属庐州路。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年),属淮西江北道。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属淮南江北行省。
明太祖洪武初年,设故埠镇巡检司。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以六安县一部及故埠镇巡检司的开化、兴贤二乡设霍山县,属庐州府,挂衔六安州,治所在故埠镇(今城关镇)。
清初沿明制,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属六安直隶州。
1912年,直属安徽省。
1915年6月——1917年7月属安庆道。
1921年10月,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29年8月,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6年9月3日,县城被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次日成立霍山县民主政府,受中共皖西工作委员会领导。
1938年4月,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1937年1月——1938年3月,在县西南同岳西、英山两县毗连地区成立太平县,县政府驻太平畈)。
1952年4月,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县政府一直驻城关镇(1987年下半年迁至新城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