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口关帝庙
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富强街西段,是河南省内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清代古建筑群,以荟萃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而著称于世。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来自陕西、山西的商人在周口颍河北岸集资营建川陕会馆,一方面沟通联谊,一方面祀奉武圣关羽保佑生意兴旺。之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次扩建、重修,终于在咸丰二年(1852年)全部落成,历时159年。1996年,周口关帝庙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关帝庙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精巧,建筑宏伟壮观,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带有鲜明的北方宫殿式建筑特色。现庙宇内尚保存有楼廊殿阁120多间,占地面积达17600平方米。
整座建筑群为三进院落纵深布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铁旗杆、石牌坊、碑亭、飨殿、大殿、戏楼、拜殿、春秋阁,而河伯殿、炎帝殿、药王殿、灶君殿、财神殿、酒仙殿、东西庑殿、东西看楼、东西仪门则分建于东西两侧。
周口关帝庙以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闻名中原大地。工匠娴熟地运用浮雕、镂雕、阴刻、圆雕等传统技法,在每座建筑中装饰以吉祥图案、神话传说故事、山水花卉、人物鸟兽等题材的木雕、石雕、砖雕、琉璃、彩绘,使得整座建筑群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周口关帝庙内还耸立一对蟠龙铁旗杆,直插云霄,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旗杆铸造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由陕西同州府大荔、朝邑、澄庆天平会众商敬献。旗杆最下部为高约1米的青石底座,正六棱形,再往上为束腰六棱铸铁座。旗杆插于铁座之上,高22米,杆身雕饰蟠龙,顶部分铸日月形状和“大义”“参天”四字。
周口关帝庙曾是清代周口地区商业繁荣的标志之一。周口地处豫东平原三河交汇之处,为漕运重地。明清时期,周口商贾云集,曾先后由商人集资建起五座关帝庙,足见当时经济之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