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城与赫霍奇米尔科历史中心位于墨西哥阿纳瓦克山谷中部,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1987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墨西哥城建于公元16世纪,当时西班牙人在特诺奇蒂特兰的废墟上建造了古阿兹特克首都。墨西哥城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除了5座阿兹特克庙宇之外,这里还有拉丁美洲最大的教堂,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精美艺术品宫殿就是其中的代表。赫霍奇米尔科城位于墨西哥城南28公里处,那里密集的运河和人造岛屿展示了一幅阿兹特克人通过不懈努力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起居所的画面。当地建于公元16世纪和殖民时期的典型城市和乡村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古今繁荣的墨西哥城墨西哥城最早是土著的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特兰,16世纪西班牙人在此遗迹上建立了墨西哥城。现存古旧建筑有5座阿兹特克寺庙、1座天主教堂和19至20世纪的一些主要建筑。城南的霍奇米尔科的建筑遗迹是阿兹特克人独特建筑的证明。
墨西哥城,现墨西哥首都,高原城市,位于中央高原墨西哥谷地,海拔2230 米,面积 15000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市区呈长方形,街巷公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不同时期的建筑物风格迥异,比肩而立。虽地处北纬19度25分,但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墨西哥城是美洲著名古城之一。
墨西哥城的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为特诺奇特兰墨西哥城(1325~1521年)。墨西哥城所处地区最早为印第安人阿兹特克部族聚居地。名字的意思是“特诺奇祭司所在地”。1325年,特诺恰人和阿兹特克人按照传说中“神鸟”的启示,在特斯科科湖中心小岛上建城,即特诺奇特兰城,随后该城成为疆土辽阔的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和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在西班牙人入侵以前,是西半球最大的城市。这一时期的建筑物目前仅存一些遗址。墨西哥城中心的阿兹特克人大神庙发现于1978年,神庙的主殿坐东朝西,建在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基座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分别通往两个殿堂的两道阶梯。南边殿堂供奉战争保护神维特兹洛波奇特利,北边的殿堂则供奉雨、水和丰产之神特拉洛克。围湖造田是这一时期对农业生产的重大贡献。
第二期为新西班牙墨西哥城(1521~1810年)。墨西哥城被科尔斯特为首的西班牙人占领,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其后,科尔斯克在阿兹特克人中心祭坛的废墟上建立起教堂和广场(现在是东城区的宪法广场)。1535年被定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首府。由于湖面逐渐缩小和防洪水利工程的建造,昔日的水乡泽国景象消退,城市面积扩大,墨西哥城成为包括圣多明各、危地马拉、瓜达拉哈拉和菲律宾群岛的马尼拉在内的辽阔地域的中心。许多寺庙、教堂、修道院、学校、医院平地而起,较著名的建筑如圣弗朗西斯科、圣奥古斯汀、圣弗利普修道院、圣地亚哥加利马亚宫(现为城市博物馆)和圣伊德丰索学院等都体现了西班牙建筑风格。
第三期为独立后的墨西哥城(1810年起)。1821年,墨西哥城正式成为国都。依照改革法令,教会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取缔修道院。环绕殖民时期的城市建造了大量的公共和私人住房。1910 年民主革命后,许多重要建筑物如民族宫、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大楼和其他一些大型建筑都装饰上出自名家巨匠之手的大幅壁画。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大量的现代建筑和新修的公路将古城中心和市郊连成一片,仅霍奇米尔科少数地区还保留着过去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传统。
城内名胜古迹众多,建筑布局为西班牙风格。阿兹特克文化遗址有太阳金字塔,特诺奇蒂特兰城孪生古城特拉特洛尔科等,此外还有宪法广场、三代文化广场、查普特佩克公园、索切米尔科水上花园、国家宫、艺术宫、国家人类学和考古学博物馆,瓜达卢佩贞女教堂等历代和现代建筑,主要街口均有街心花园和壮美的纪念碑。建筑物多壁画,有"壁画之都"之誉。拉美塔高44层,为全城最高建筑物。
墨西哥城在历史上屡遭洪水和地震的破坏,现存古迹多为殖民地时期的建筑。进入本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污染日益严重,古迹保护面临巨大困难。为解决古迹保护与城市化的矛盾,市政当局1931年颁布了有关法令,划定了古迹保护区、但收效甚微。1980年,有关部门以1931年保护区为基础再度确定古迹保护范围和等级。古迹保护分为A、B两级。A级包括新西班牙前后的遗址;B级包括自国家独立到19世纪末的建筑。保护区面积9平方公里,含668片建筑群,其中包括67座宗教建筑、按照1971年联邦法令确定的671座古建筑、731处重点建筑、111处民居、17处名人故居、78处广场和花园、13座博物馆和画廊、12座装饰有巨幅壁画的建筑和6座新修的寺庙。
由于墨西哥城曾在历史上起到重大影响,是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殖民地文化的特殊证明,是历史时期的典范,是难于保存的特殊例证,1987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水乡泽国霍奇米尔科赫霍奇米尔科城位于墨西哥城南28公里处,被称为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水乡泽国”。这里保存的大量古建筑、密集的河道和岛屿展现了阿兹特克人当年的生活风貌,再现了古印第安人为生存而不懈努力改造环境的历史。
霍奇米尔科河上的游船和沿岸风景一样引人注目。这种木船秉承了墨西哥民间艺术色彩鲜艳浓烈的风格。彩色船篷,红色支柱,蓝色甲板,舱内桌椅则以黄色为主。每一条船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用白漆写在船头,如“玛利亚”“胡安”“圣女”等好听的名字,赋予游船以性格和生命。
“霍奇米尔科”在古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播种鲜花的土地”。传说阿兹特克人历尽磨难来到墨西哥中央谷地,14世纪在特斯科科湖区建造了庞大宏伟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这就是后来的墨西哥城。然而,在建城初期,这片土质松软、湖泊众多的土地并不适合居住,阿兹特克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沼泽上挖河,填土造田,修堤筑路,利用一道道堤坝把岛屿连接起来,使其成了一座河道纵横、堤坝相连的水上城市。
16世纪,西班牙人到来并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后,因不善管理,湖水经常倒灌入城,便在围绕城市的四周山体上开洞,把城中的水放走。此后,墨西哥城成了干涸的山城。原来四处碧波荡漾的壮观景象,如今只能通过墨西哥城国民宫里的大型壁画去追思领略了。今天,只有南郊的霍奇米尔科保留了当年古城一角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