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位于阿格拉市西面而40公里处的阿格拉县,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所在地,坐落在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境内,其得名于其附近的一个名叫西格里的小村。此城建于1569年,由阿克巴大帝下令建造,但因水源问题,建成14年后便废弃了。现留在城内的宫殿和寺庙如渣墨清真寺、风宫、鹿塔等,都一一显示莫卧儿王朝时的繁华景况。1986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法塔赫布尔西格里(胜利之城),由阿克巴皇帝(Emperor Akbar)于16世纪后半期而建,它作为莫卧儿王国的首都只有约十年的历史。城中的整体建筑和寺庙都遵循统一的建筑风格,其中包括印度最大的清真寺渣墨清真寺(Jama Masjid)。
“胜利之城”的历史渊源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意思是胜利,故后来又命名为胜利宫。由阿克巴皇帝于16世纪后半期而建。它作为莫卧儿王国的首都只有十年。当初阿克巴大帝选址时,认为该地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建起了在当时被称之为胜利之城的城市。
很久以前流传着一个关于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的传说,16世纪时,一个名叫谢赫.沙利姆.奇斯蒂的圣人在此地一石屋内讲道,阿克巴国王一直为没有男性继承人而苦恼,因此他不远万里去朝圣以期得到神灵的保佑,不久他的祈求应验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个男孩。为了纪念神灵,它以圣人的名字来给王子起名,并决定建一座新城来庆祝王子的诞生。这就是莫卧尔帝国都城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来历。
莫卧儿文明的辉煌成就古城拥有众多颇具特色的寺庙和一座气势宏大、装饰豪华的皇宫,这些遗址都突出地体现了莫卧儿文明(莫卧儿王朝:1526年-1858年)的辉煌成就。现旧皇宫和赭红色古堡仍屹立在石山中,雄伟壮观。
皇宫宽约1600米,三城垣长约300米,南门为一座八角形高大建筑。宫内主要建筑有觐见宫、五层宫、土耳其苏丹宫、内宅及水池花园等。一座宝塔式建筑,共五层,最高一层是土耳其式圆顶凉亭。内宅为妃子们的住处,建筑别致,屋顶多覆绿色琉璃瓦,一室内墙上绘有一幅中国画。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的建造不仅体现了阿克巴国王的贵族作风,而且也展示了他人道主义的一面。尽管阿克巴国王信奉伊斯兰教,但他同时也能包容其它宗教的存在,而且他本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宗教的精髓。在此基础上,为融合众宗教之所长,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教。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魅力绝伦是世界人有目共睹的,不仅有佛教寺庙般的古迹还有一座与泰姬陵相媲美的古堡。这座被誉为足以与泰姬陵媲美的古堡,除了外形壮观,面积宽广之外,宫殿构图之优美,内部设计之精巧,实与泰姬陵不相上下。进入宫内,游目四顾,会发现内部建筑保存得相当完整,其中有不少石柱,是用大理石雕成,刻工精细,构图设计可看出是集佛教、印度教与回教艺术之大成,令人叹为观上。宫内尚有一座五重阁,楼高五层,四面空旷,登临其上,既可俯瞰全宫,而远山近水及市区景色,亦可一览无遗。
在众多的宫殿亭台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姆院,即谒见院,四周有门廊,门廊之间有御用凉廊,直通皇宫。皇宫北侧是卡斯庭院,即私人会客庭院,通称珠宝殿。其他著名古迹有阿努·塔拉欧宫、比尔巴尔宫、焦特·巴伊宫以及班杰默哈尔,后者共四层,呈塔型,使人联想到佛教寺庙。城中遗留下来的宫殿、政府行政机关、清真寺等宗教设施,以及庭园、图书馆和医院等,是珍贵的建筑历史博物馆。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城是经过仔细区划的、并且具有相互垂直轴线的城市,在建筑遗迹中,宫殿建筑内容是最为丰富的,它显示出了设计者杰出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法塔赫布尔西格里整体给人们带来庄重的感受,其中包括印度最大最知名的渣墨清真寺。位于旧德里东北角的渣墨清真寺是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渣墨”的意思是“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渣墨清真寺由夏杰罕帝王组织庞大的工匠群建成,1650年动工,5000多名工人前后共建了6年时间,耗资100万卢比。
渣墨清真寺被称为“建筑奇迹”,它建在一座岩石小山的高台上,距离地面大约有9米,全寺没有使用木料,地面、墙壁、顶棚都采用了精工细雕的白石,用铅灌封,十分坚固。寺院所用的石料选材极为严格,颜色配搭很讲究,在通体洁白的大理石之中,又杂以黑大理石条纹,黑白相间,优美醒目。清真寺四周是红色砂岩墙,更衬托出它的宏伟。远远望去,三座弧形突起的白色圆顶和两支高耸的尖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雄伟壮丽。它有三个大门可以通向寺的主体,其中最大的是东面的大门,它专供帝王进出。寺顶部有三座白色大理石穹形圆顶,上面点缀着镀金圆钉和黑色大理石条带,在蓝天下显得分外皎洁。南北两支高耸的尖塔名宣礼塔,用红色沙石和白色大理石交错砌成,塔内有130级台阶,游人可登上塔顶,观看旧德里的闹市景观。
寺内正殿坐西向东,正中有一块洁白的大理石板,上面用黑色大理石镶嵌上“麦加”(伊斯兰教的胜地,在沙特阿拉伯境内)两字,黑白分明,分外肃穆。德里曾是穆斯林聚居的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后,大批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但在德里还拥有大批穆斯林,渣墨清真寺是他们做礼拜的场所,每天有大批穆斯林来到这里念诵《古兰经》。1857年民族大起义时,英国殖民军对起义的德里人民进行报复,曾封闭大清真寺达5年之久,甚至扬言要炸毁它,当德里人民交付20万卢比后,才得以回到穆斯林手中。每到礼拜日,特别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穆斯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朝拜,把清真寺门前挤得水泄不通,数以千计的头戴白色帽子的教徒,排列整齐,跪在地上虔诚祈祷,一望无际,蔚为壮观。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巨大工程,它更以自身的质量、规模、建筑风格的变化多端而为后人所瞩目。这里的建筑并不是简单随机地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了富有节奏感的建筑群。它的建筑风格清新而富有创造力,如同其它保存下来的莫卧尔帝国的古建筑一样,城内的大多数建筑物将印度和伊斯兰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主流建筑一般采用印度风格的梁柱并配有穆斯林式的拱顶。总的来说,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的局部建筑其风格、布局要优于整体。
因为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创建之初缺乏认真的勘测和长远规划,建成不久就遭到了遗弃,这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也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