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永新地域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永新地属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立英布为九江王,永新地属九江国;高祖四年,九江国改为淮南国,领豫章等四郡,永新地属淮南国豫章郡庐陵县。高祖十二年拜刘濞为吴王,豫章郡庐陵县属吴王国。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削吴王国之豫章等地直属朝廷。
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析扬州豫章郡分设庐陵郡,庐陵郡下置西昌(今泰和)县,永新地属西昌县。 东汉建安九年至二十年(204年~215年)间建永新县,县治在今沙市镇下排洲与澧田镇南城洲头上之间的高洲。
三国吴末帝宝鼎二年(267年)孙皓析长沙郡的安成与萍乡、豫章郡的新渝与宜春、庐陵郡的平都与永新共计6县置安成郡,隶属于扬州。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安成郡划归荆州;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安成郡划归江州。永新县一直隶属安成郡,直至南北朝结束。
隋朝以州辖县。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安成郡,置吉州;开皇十年,永新地并入吉州安丰县;开皇十一年,安丰县改名泰和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州复郡,永新地属庐陵郡泰和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置南平州,析泰和县地复置永新县;泰和、永新、广兴、东昌隶属于南平州; 武德八年废南平州,永新并入庐陵郡太和(由泰和改名)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10道,永新地属江南道庐陵郡太和县。高宗显庆三年(657年),析太和复置永新县,隶属江南道吉州,县治改设于今址(禾川镇)。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永新县隶属江南西道吉州。此后,州、郡名几经更易,永新县名未改;隶属关系未变。
五代十国(907年—975年),永新县先属杨吴,后属南唐,仍隶属于吉州,县名一度改为禾川。
宋代在州之上先设道,后改道为路,永新县一直隶属吉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永新县属江西行省吉州路。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永新升为州,仍属吉州路。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吉州路改称吉安路。惠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为吉安府。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永新复为县,隶江西行省吉安府;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设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之下设道,永新县属江西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清初沿袭明制,设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裁各道。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永新县隶属江西省分巡吉南赣道吉安府;高宗乾隆十九年(1754年)属江西省分巡吉南赣宁兵备道吉安府。
民国时期,1912年冬,废府,各县直属于省。
1914年,江西省划分成4道,永新县属庐陵道。
1926年废道,各县又直属于省。
1931年,永新县属安福区。
1932年江西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永新县属第十行政区,区治拟驻永新,因永新已成红区而未果。
1928年,永新建立了红色政权,隶属湘赣边界特区。
1930年2月,永新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8月,永新县隶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湘赣省省会驻永新县城。
1935年4月,江西省划分为8个行政区,永新县属第三行政区,区治吉安。
1942年8月,江西省改划为9个行政区,永新县属第三行政区,专署驻吉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7月28日,永新解放,属吉安分区。
1950年9月,属吉安区。
1955年3月,属吉安专区。
1968年2月,属井冈山专区。
1971年1月,属井冈山地区。
1979年7月,属吉安地区。
2000年5月11日,吉安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吉安市,永新县隶属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