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瀑布群

历史地理2023-02-08 06:20:44百科知识库

庐山瀑布群

庐山瀑布群。古人云:“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

据考证,庐山之名,早在周朝就有了。古人对千里平川上竟突儿出一座如此高耸秀美的庐山,山上又有众多的瀑布溪流,曾感到迷惑不解。于是,就编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解释庐山及其泉瀑的来历,其中秦始皇赶山塞海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传秦始皇在为自己建造陵墓的过程中,曾得到一根威力无穷的神鞭,那神鞭所到之处,山崩地裂。秦始皇将神鞭向骊山的一角抽去,只见骊山的那一角变成了一座脱离秦岭的孤山。秦始皇再连抽几鞭,不料把那山就赶到了长江南岸的郝阳湖畔。此时口暮黄昏,天色渐暗,秦始皇决定暂作小憩,等第二天天一亮再赶山下海,铺平去蓬莱仙境的道路。那知当夜失去神鞭的南海观音闻讯赶到,乘秦始皇酣醉之时,换走了神鞭。第二天,秦始皇醒来,便举鞭赶山下海,那知山是岿然不动。秦始皇一气之下,竟在川上连抽九十九鞭,直打得那山满身鞭痕,汗如雨下,可仍纹丝不动地屹立在原地。秦始皇无可奈何,只得将鞭子扔下,垂头丧气地回京都去了。从此,那山便在郝阳湖畔扎下了根,这就是今口的庐山。由于秦始皇抽了九十九条鞭痕,后来就变成了九十九道锦绣深谷,秦始皇扔下的赶山鞭子,变成了龙首崖外高耸入云的桅杆峰;那满身流淌的汗水,也化作了群山之中的银泉飞瀑了。

当然,事实上庐山的形成根本不是什么秦始皇赶山下海而成,而是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所造成。大约在7000万年前的白至纪时代,地壳构造运动强烈,庐山受南北两向强力挤压,形成地垒式断块山。地垒式断块山的山峰险峻,断层又纵横交错,形成庐山众多的深涧峡谷,加上亚热带的丰沛雨水,泉瀑便随之形成。

庐山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唐朝诗人张九龄在湖口望庐山瀑布,便吟诗一首,流传至今。诗曰: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口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氨氯。

庐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鸟龙潭瀑布、土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

三叠泉瀑布

“五老峰北Vl峨巅,龙泉三迭来自天。”这里所指的便是庐山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三叠泉瀑布了。

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悬注于大招‘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招‘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招‘石上,形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在《纪游集》中,曾这样描写三叠泉:“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三叠泉瀑布素称“庐山第一奇观”,故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然而,三叠泉瀑布的发现,在庐山众多的瀑布中,是比较晚的。宜至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始被一个砍樵人发现,当时朱熹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听说三叠泉之奇景,梦寐不忘,可年老多病,无法亲自观赏,便请人画三叠泉瀑布图给自己欣赏,仍然感到非常惋惜,不禁叹曰:“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更令人遗憾的是曾写出“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太白读书堂中隐居多年,而太白读书堂就在屏风迭上,屏风迭下便是三叠皋瀑布跌落的九迭谷,然而,李白却一直没有发现,否则又该留下传世之杰作了。

游人前去观赏三叠泉瀑布,既可以由粘岭街至五老峰傍的“青莲寺茶场”。再循涧至屏风迭,由上向下俯视三叠泉瀑布,亦可从五老峰山麓的东风乡帅家村,涉行10余里山径涧溪,过玉川门,再登铁壁峰,直至悬崖僻径的塘膛纤,由下向上仰观三叠泉瀑布。当然,俯视使人有凌虚而飘飘然之感,仰观则具有气势磅礴之豪壮感。游客于铁壁峰昂首遥望,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宛若白鹭群飞,雪浪翻流,又加蛟绢万幅,抖悬长空,万解明珠,九天抛洒。远踞数十步外山崖之上的观瀑者,目睹此景,虽衣履脸发为谷风吹落的水雾尽湿,仍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亦许他们想品评一番,然瀑布轰然落潭之声,使对坐说话,语不相闻。转眼之间,瀑布又经两次折叠,直泻谷底之龙潭中,出龙潭后,水流沿山涧继续流向下游山壑之中。描写三叠泉瀑布之美的游记文字甚多,而以清嘉靖年间进士土世慰的《游五老三叠开先瀑布记》最为著名。其文写道:

“涧逐山止,而三叠泉从山南最高处冉冉旋空而降。初级如云如絮,喷薄吞吐,流注大招‘石上,水石冲激,乃始漂洞作态,珠迸玉碎。复注二级石上,汇为巨流,悬崖直下龙潭;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毓,挂者如帘,散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汤,奔若跳鹭,其声则蕴隆之候,风掀电驰,霆震四击,轰轰不绝,又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瓦击相应;真天下第一伟观也。……,,

的确,那飞流而下的三叠泉瀑布,前来观赏的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流连忘返。

诗人歌咏三叠泉瀑布的佳作,更是不胜枚举。“九叠峰头一道泉,分明来去与云连。几人竞赏飞流胜,今口方知至味全。”自宋以来,诗家名流,竞相前来观瀑,留下多少吟咏三叠泉的诗篇!有云“激石成三叠,驱云到四溟”的,有云“无人知此胜,来往水精灵”的。刘过的《三叠泉歌》作了这样的描写:“初疑雪崩涌天谷,翻若雷奔下岩宿。散为飞X}轻烟,垂似银丝贯珠玉。随风变态尽难名,观者同骇心与目……我欲揽之作玉虹,笑骑挥斥绕太空,穷源直到天河东。”它写出了三叠泉的胜状,读来令人遐想无穷。相比之下,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长诗,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详细地描写出了三叠泉瀑布的磅礴气势,其诗曰: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落口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楼。

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柞。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

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

初疑鱼鳖渴龙门,复恐星辰会牛诸。

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

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月照神珠洒翠麟,风吹天粟沾苍虎。

瑶虹界碧翻地轴,铁马盘涡卷天宇。

元代诗人兼书画家赵孟顺作《水帘泉诗》,更描述了三叠泉瀑布的月夜之美景,读来感到充满诗情画意:

飞帘加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游览三叠泉,还可观赏九叠屏。九叠屏又名屏风叠,因山如屏风,九叠而成得其名,又因铁色壁立,似裂云制锦,故称之为屏风叠锦。当年李白曾隐居于此,如他所云的那样:“吾非济代人,且隐屏凤叠。”的确,“匡山云锦九叠之胜神所栖,界天绝壁云为梯”。

在距三叠泉瀑布数里,有一涧名“相思涧”,相传汉武帝下长江,登匡庐,曾临涧筑“羽章馆”。此后,唐朝宰相李林甫之女李女贞来此修道,大诗人李白在送女贞来庐山修道时,曾感慨赋诗曰:“羡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秋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鸳策玉鞭。”后来,李女贞在相思涧傍的咏真洞中,修炼成仙,便骑鹤而去,至今仍流传着关于咏真洞天的神话,游人还可在深涧的一块大石头上看到“咏真洞天”四个大字。

从三叠泉瀑布的观瀑亭处,绕道下行,可寻觅观音洞,洞旁镌有邓旭所书“竹影疑踪”四字。相传此处是仙人洞内的竹林寺后门。自从竹林寺隐去后,多少人只见其影而不见其门。其中有一个砍樵人,无意中发现了一片竹叶沿山泉逆流而上,感到非常惊奇,于是便追踪溯源而上,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刻有“竹影疑踪”四字的洞中。进入洞里,他看完和尚走了一ii‘棋,出洞后,便再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家,方知“洞中才一口,世上已千年”了。

开先瀑布

古人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

秀峰,座落在庐山南麓的星子县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景色十分迷人。秀峰之美,在于瀑秀、潭秀、峡秀、水秀,诸秀汇聚,各施其妍。从归宗寺驱车5公里,便可至秀峰风景区。

所谓秀峰,实际上是香炉、双剑、文殊、鹤鸣、狮子、龟背、姊妹诸峰的总称。著名的庐山开先瀑布就在鹤鸣、龟背二峰之间,它是同源异流的东西两瀑。东瀑自鹤鸣、龟背两峰之间奔流而出,由于受到两崖窄隘迫束,瀑布跌落过程中,水流散开,形若马尾。故名马尾瀑。西瀑自黄岩山巅倾泻下来,跌落在双剑峰顶的大龙潭中,再绕出双剑峰东,缘崖悬挂数百丈,名黄岩瀑,渐与马尾瀑合流经青玉峡狂奔至龙潭中。李白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诗两首,就是描绘这里的瀑布景观,其一曰: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赦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涂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穿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则更为世人所熟知:

口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宏伟的开先两瀑中,西瀑黄岩瀑更为壮观。黄岩瀑,又名瀑布水,它在枯水季节成为涓涓细流,形如一线从崖顶垂落下来,而到洪水季节,雨水充沛,溪水水流大增,那瀑布水便如玉龙天降,银汉倒悬,奔腾而下。在阳光里,瀑布水面泛着银光点点,蔚为壮观。那瀑布水跌落过程中,溅激起的无数水花雨雾,则经山风吹拂,化为阵阵烟云,随风飘入云际。相传当年李白在庐山隐居时,每当春夏丰水时节,便登峰观瀑,于是李白才将庐山瀑布写得那么有生有色,淋漓尽致。另一首咏瀑诗,是元代文学家杨维祯写的《庐山瀑布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庐山瀑布描绘得绚丽多姿。谣曰:

银河忽如瓤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冷渊。

开先瀑布之美,还在于其山下左右、四周的景色均十分优美秀丽,正是这种秀美的环境,才把开先瀑布衬托得更加妩媚娇烧。

开先瀑布之上端,是秀峰簇簇,各具特色。有“口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峰,诗人们这样吟颂它:“香炉一绝峰,时生旦暮烟”,“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限见烟”;香炉峰面对的双剑峰,它宛若双把利剑,嵌插在群峰之间,唐朝江州隐士来鹊,曾借此抒怀: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殆应农田满人间。

鹤鸣峰则形如仰鹤,又有传说“尝有鹤栖鸣”,现在当然是“不见山头夜鹤鸣,空遗山下瀑布声”了。狮子峰,形态险恶,朱熹当年有诗云:

石骨苔衣虽赋形,蹲空独逞惑狞狰。

威尊石兽终何用。谁解当年吼一声。

至于姊妹峰,则娟娟并坐,美丽动人。据说这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有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番仔阳湖上有两个俊俏的渔家姊妹,她们每天出来在郝阳湖上打渔,又常常为秀峰一带的美景所迷住,结果什么鱼都没有打捞上。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姊妹俩决定要去秀峰游玩一番。来到秀峰脚下,姊妹俩解衣在玉真仙女曾沐过浴的浴仙池中嬉戏沐浴,又在龙潭的旁边,对水梳妆打扮,然后贪婪地喝了几大口龙井水,便沿青玉峡攀登萝登山,心想登上双剑峰,采下那峰顶之上的龙池中仙女栽种的玉莲,送给打渔的乡亲们吃,可姊妹俩一见到这泉瀑争鸣,百花盛开,蜂蝶忙碌的美景,不禁忘情地游玩起来,终于误入仙山,被玉真仙女收留作为徒弟。虽然在仙境之中,生活得舒服自在,但口久天长,姊妹俩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打渔的乡亲们,于是羽化成联袂偕归的两峰,这就是现在的姊妹峰。站在郝阳湖畔,远远望去,J哈似朝郝阳湖奔来的姊妹俩。

开先瀑布的下面,有一峡一潭,峡名青玉峡,潭曰龙潭。龙潭之水,为开先东西面瀑跌落汇流而成,故有“劈开青玉峡,飞出双白龙”之说。青玉峡景色奇秀,其间依山临涧的漱玉亭,是游客观瀑听泉的最佳处。苏东坡曾题有《青玉峡漱玉亭》一诗,诗曰:

高岩蔽赤口,深谷来悲风,

孽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余流滑无声,快写出山麒。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网,沉沉水晶宫。

愿从琴高生,脚踏赤鱿公。

手持玉芙菜,跳入清冷中。

青玉峡与龙潭,三面壁立,崖危岩峻。这里摩崖石刻,不胜其数。其中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莆手书“第一山”,“青玉峡”以及“庐山”、“龙虎”、“洗心”、“风泉云壑”、u耀缨洗耳”、“直泻银河”、“今古奇观”、“星汉分流”等等多处字刻。真是“龙潭方丈地,大小古贤镌。注破无名石,凿穿有骨泉”。

青玉峡丛林中,原有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始建于南唐,相传南唐中主李憬曾筑台在此读书,当时秀峰寺称为开先寺,大概开先瀑布之名由此而得。

若从秀峰寺沿西北方向的山径向上攀登5华里左右,便可抵达黄岩山。这里山深谷幽,游人罕至,景色特别美妙。每当烟雨初雾之时,山光敛翠,云壑碧染,使人不禁如入仙境,流连忘返。若再兴致,可向南攀登文殊峰。登上文殊峰顶再举目环望,秀丽群峰,尽入眼底。番仔阳湖水,烟波浩森,帆影点点,亦在脚下。

石门涧瀑布

石门涧瀑布,位于天池山与铁船峰之间,它是庐山瀑布群中最早被录入史册的古泉。2000多年前的《后汉地理志》中记载道:“庐山西南有双网,壁立千余初,有瀑布焉。”丽肠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亦有记载:“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耸,其状若门。”又据《桑纪》云:“石门者,天池、铁船二山,并峙如门也。”看来石门涧瀑布的发现,要比三叠泉瀑布早好多年。

游人若从山下前往石门涧瀑布,可由东林寺沿公路西行约3华里到赛阳桥,再从小道折向庐山水电厂二级发电站,然后顺山涧探路前行,便可抵石门涧瀑布。另一路线是从山顶龙首崖至清凉台下行,缘当年徐霞客穿涧登山的百丈梯险道攀崖而下,亦可抵达石门涧瀑布。

游人从山麓之文殊寺旧址处,便可抬头望见一幅雄奇图画:一边铁船峰,叠壁千初;一边天池山,削崖万丈,两峰并峙如门,石门涧瀑布如深涧中一匹白马,奔腾破门而出,声震数里之外。

然而要沿涧谷走到石门涧瀑布,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从涧谷上攀,山势渐险,一路多巨石挡道,时上时下,时走时爬,没有一定的体力,大概是难以通过。尤其是到石门坎时,那两崖之间仅存一条细细的缝隙,游客侧身方能通过。

而一旦通过石门坎,展现在眼前的却是另外一幅奇美的景象:这里清泉奏乐,山花怒放,高山之下有积水湖,湖底乱石纷杂,阳光映照下,波动影移,仿佛一条条摆尾摇动的游鱼。

湖边有“钓鱼崖”耸立,钧鱼崖旁又有一块巨大的磐石,石上有“石门涧”三个大字,这里相传是东林寺僧侣送龙饭中途息憩的地方。当年慧远和尚游览石门涧瀑布时,亦常在此地稍坐,静观山色瀑景之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涉涧寻访慧远之遗迹时,亦登临此大磐石,并作一首咏石门涧的五言诗。诗曰:

石门无旧径,披棒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复蓦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主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缓空旦夕。

从钩鱼崖再登山而上,道路越走越崎岖不平,好不容易攀上一悬崖绝壁,哪想到峡谷变得更加险区。这里是庐山的西南大断层经过处,峡谷深达几百米,而两边奇峰迭宕,壁削千初。

桅杆峰与童子崖如剑插天而立,使人感到前途有奇瀑,道路太艰难。游人鼓足劲越过桅杆峰和童子崖后,方见一条阔30余米的白练,翻崖飘落,坠入碧龙潭中。此时再观石门涧瀑布,那团团腾起的烟雾,在阳光里形成一道道若隐若现的七彩霓虹,更为奇壮的石门涧瀑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秀色。若游人再走近瀑布,从下而上仰视石门涧瀑布,其状似玉龙从天而降,喷吐着阵阵烟雾,万千银珠,打得游人满身潮湿,双眼难睁,只是一片迷蒙浑沌,瀑布击石发出的轰轰声响,又如雷鸣过顶,让人听之惊心动魄。翘首仰望,四周万初石城,壁垒深严,再看天池山,峻岩万状,龙首崖,亦非苍龙昂首,而是飞向苍穿。文殊岩奇松倒悬,蔚为奇观。

石门涧瀑布的奇壮景观,吸引了无数诗人来赋诗歌咏。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用“金网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来形容石门涧瀑布。袁枚则在观瀑后,写下了“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鲍”、“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等诗句,来赞美石门涧瀑布。

由于石门涧瀑布发现较早,有些人认为它可算是庐山的第一瀑,并赞之为庐山瀑布群中的最佳者,看来亦不无道理。

黄龙潭和鸟龙潭瀑布

在庐山三宝树风景区,有着匡庐瀑布群中以秀美纤柔为其特色的两个瀑布一一黄龙潭瀑布和鸟龙潭瀑布。

从三宝树到黄龙潭瀑布,只有很短的距离。只见一幽谷之中,崖壁陡立,岩石层迭,四周草木茂盛,一条瀑布从十几米高的崖上跌下,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击水声,瀑布跌落潭中,稍作停积,继而又在石缝之中蜿蜒流淌,奔向下游。黄龙潭瀑布以秀、幽见长,大概不是正午时分,黄龙潭瀑布是不太会受到阳光照射的,因此,潭边瀑下之石块崖壁上,青苔遍布,把小涧打扮得一片绿色,衬托着飞流而下的雪白透明的瀑布,更使黄龙潭显得格外幽静、深秀和清凉。另外,黄龙潭瀑布旁边还有一些石刻。

从黄龙潭瀑布向下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向西北方向溯另一小溪上行,不一会儿就可到达鸟龙潭瀑布。只见瀑布从几块巨石中夺路冲出,分成三股,只有数米高,然而姿态十分优美。那一般股水流,跌落水中,发出婉转悠扬的乐音;那鸟龙潭水,清澈透明,惹人喜爱。游人至此,不禁会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含意。

关于黄龙潭、鸟龙潭两瀑,民间流传着一个黄龙和白龙的神话故事:

三宝树风景区中有黄龙寺遗址。相传此寺为高僧彻空为降伏黄龙潭中的黄龙而建造的。当时黄龙潭中潜藏一条柴鹜不驯的黄龙,时常乱发脾气,搅得山洪瀑发,淹没良田,百姓遭灾,然而又潜于崖陡潭深的黄龙潭中。这样,黄龙的所作所为,已使下游地区常受洪涝之苦。后来,高僧彻空禅师云游至此,听说竟有如此为非作歹之黄龙,便以佛家之普渡众生教义,驯服了这条黄龙。黄龙归善后,它的后代便化为群蛟,再次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彻空禅师见此情景,便敲响神钟,群蛟闻钟声而惊逃。为了彻底降服群蛟,造福黎民,彻空禅师便在离黄龙潭不远处,修建了黄龙寺,以镇群蛟,并在黄龙寺赐经亭旁掘下制龙洞,将神钟倒扣洞中,这样便降伏了群蛟孽龙,故现在三宝树附近有一块巨石,上刻“降龙”两字,这就是那口神钟所化的“降龙石”。

数百年过后,彻空禅师早已归西天,所降群龙亦已大多归正,唯有红黑二龙,恶性不变,仍常常化作红黑二云冲天而起,凌空虞战,搅得周天昏暗,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两条孽龙激战所经之地,树木连根拔起,农舍不剩片瓦,惟有彻空禅师所建的黄龙寺藏经图依旧岿然不动,赐经亭、三宝树完好无损。

而在黄龙潭不远处的鸟龙潭中,却藏着一条温驯善良的白龙。那白龙不仅不像黄龙那样性格暴烈,兴风作雨,祸害百姓,反而时常给东林寺慧远和尚和当地黎民百姓带来许多方便。大早口子白龙便喷云吐雾,普降甘霖,滋涧禾苗,造福众生。大涝时节,白龙又吸水排涝,不使洪水淹没农田,危害农舍,故白龙受到东林寺众僧和周围百姓的喜爱和崇拜。为了表示这谢忱和敬意,百姓在每年6月初,采集百果,送来菜饭,投入潭中,祭祀神龙。这种活动当地群众就称为送龙饭。据说,龙饭必须送到鸟龙潭之中,否则即使放在离潭很近的石头上,白龙亦不会来领情的。多少年,白龙一直在鸟龙潭中修身养性,造福生灵。那分成效股的鸟龙潭瀑布,终年流淌不息,昼夜伴随着白龙。就这样,鸟龙谭与鸟龙潭瀑布形成了。人们每每游览到此,不仅为这里的妩媚秀色所吸引,亦为这里流传如此优美动人的传说,而良久徘徊,流连忘返。

现代园林建筑专家、诗人陈从周教授游览庐山黄龙潭和鸟龙潭瀑布后,曾作《观龙潭瀑》诗一首。诗曰:似晴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d哗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口边来。

王家坡双瀑

游人从九江驱车上庐山,行至山北公路小天池旁,向南俯视,可见一“U“型平坦大谷地,这便是莲花谷。当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庐山存在冰川遗迹时,就认为莲花谷是一个最典型的冰川谷地,一方多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就在此谷地形成发育,冰川沿莲花谷而下,直抵郝阳湖畔的鞋山,现在,游人站在公路旁眺望郝阳湖中,还可见一孤山形若鞋子,这便是当年冰川的遗迹。

莲花谷之南侧便是土家坡双瀑的位置所在。游人前往观赏必须徒步攀登数里崎岖山路,才能抵达土家坡双瀑。初闻双瀑之声,已觉悠扬悦耳,再观双瀑之景,更觉妩媚可爱。翠竹绿林掩映之中的土家坡双瀑,它不像匡庐之三叠泉瀑布、石门涧瀑布那么雄壮威风,气势磅礴,而像两只比翼齐飞的恋鸟,双双跳跃在山涧之中,倾泻在碧龙潭里。

碧龙潭水,晶莹洁净,水流缓慢,中央较深,边缘稍浅,环潭四周,竹影婆婆,绿树扶疏,怪石嶙峋,奇峰耸立,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潭中横卧一块巨石,名太平石,石上镌刻有“碧龙潭”三字。石面平整,可容坐数十人,游人仰卧在太平石上,可饱览四周风光。静听空山幽泉,水声悠扬:又闻瀑布击水,声若银瓶乍裂,水浆迸溅;再细细搜寻,山风吹过竹林,送来一阵阵悦耳的沙沙响声,有时山谷之中,还会夹杂着各种会歌唱的昆虫的啾啾叫声。此时的碧龙潭,仿佛成了一个天然舞池,游人尽可在大自然如此丰富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在舞池中翩然起舞,大概可称之为真正的“水上芭蕾”了。

若游人还有余兴,可再攀过双瀑崖壁,绝壁之上亦有一番别样天地。只见又一瀑布妖娇折泻,在山风的吹拂下,化为缕缕银丝,朵朵雨花,飘飘袅袅洒落于潭中。潭中水清见底,乱石遍布,有圆有方,有凹有凸,有正有刹,姿态万千,煞是可爱。仰望群峰肃立,当中缝隙中,露出一线天色;俯视山泉溪瀑,水流时缓时急,似乎伴有明快的节奏;东眺郝阳一湖,碧波万顷,帆影点点;西观翠竹林中,奇花异草,丰美绚丽,修竹万竿,沙沙作声。

的确,土家坡双瀑并不是以三叠泉瀑布般磅礴的气势令游人折服,而是以其梦幻般的深秀柔静之美,使人沉醉、迷恋。

玉帘泉瀑布

驱车从庐山南麓栗里出发东行约5公里,抵达归宗寺遗址,抬头望见金轮峰,直插云天,石镜峰拔地而起,其上的悬崖间,便是那“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玉帘泉瀑布。

“玉帘铺水半天垂”,玉帘泉瀑布高达数百丈,阔育八、九丈,远远望去,真如一幕玉珠水晶串成的垂帘。玉帘泉与庐山瀑布群中的其他瀑布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不像石门涧瀑布那样水势汹涌,声响吓人,亦不像鸟龙潭瀑布那样玲珑妩媚,婉转流淌,而是属于那种数尺之上尚是水,数尺之下全是烟的瀑布。玉帘泉瀑布在半空之中,便化为缕缕散丝,阵阵烟雾,因风作态,随意飘扬。阳光照射下,霓虹隐现,玉帘变成五彩珠帘,跌入潭中,如大珠小珠落玉招‘,瀑声清脆悦耳。此番景色,不禁使人联想起著名的雁荡大龙湫瀑布来了,相比之下,玉帘泉瀑布别育一番妩媚柔姿,惹人爱怜。

昼夜流淌的玉帘泉瀑布,似乎还向游人诉说一个久远而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玉帘泉发源的石镜峰顶上,有枚程亮明净的圆石,石面平滑如镜,可照见游人须发。这块圆石,便是玉真仙子用来梳妆打扮的宝鉴变来的。有一天,玉真仙子将宝鉴悬挂在石镜峰顶上对镜梳妆,那知镜中竟映出山南群峰迭嶂,清溪泉瀑,玉真仙子喜出望外,便迅速唤来其他众仙子共观赏镜中之美景,可那知一瞬间功夫,宝鉴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块圆石嵌在山崖之上。当地群众因此将这座嵌育宝鉴的山峰,取名为石镜峰。从此,石镜峰声名大震,各地名流高僧纷至沓来,李白、土羲之等亦曾到此游过。

今口玉帘泉瀑布之下的深潭旁边,有一个天然石洞,可容10余人。洞口有石屋残迹,传说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土羲之曾在此读书习字,那轻盈漫栖的玉帘泉水飘下而汇成于美丽的石镜溪,宋代诗人土十朋有《石镜溪》诗赞曰:

山上有镜石为台,云雾深藏未肯开。

别有一溪清似镜,不须人为拂尘埃。溪流中有段养鹅池,土羲之当年曾在此放养群鹅,以此为乐。土羲之每天在溪边池畔留连,细细观察着群鹅戏水之千姿百态,大概想从中悟出书学之道。有时还依照鹅在戏水的动人姿态,画上几幅栩栩如生的群鹅戏水图。那知白鹅跃出画面,凌空飞天而去。于是放鹅洞之名由此得来,洞中据说还有一个斗大的“蔫”字,为土羲之亲笔所书,近代有人还说在草丛苔壁中,发现了斑驳难辨的“蔫”字,弄得后来的游人,每到此洞使四处寻觅。其实,这字今已不复存在了。

此外,在玉帘泉瀑布风景区,还流传着杏林春暖、复生松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瀑布景观
2023-02-08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