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都城堡与猎趣园位于德国人口最多的北莱茵—威法伦州濒临莱茵河左岸布吕尔东郊,是德国最早的洛可可式建筑,包括了奥古斯都堡、法尔肯拉斯特狩猎小屋以及其间的乡间小路与园林。奥古斯都堡周围景色优美,深具田园风情,这里曾是科隆大主教的奢华寓所,而法尔肯拉斯特狩猎小屋则是一处当时贵族游乐的狩猎场。这两座建筑都是18世纪德国早期洛可可风格的杰作,是德国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风格的重要古迹。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为德国总统接待外国贵宾的地方。1984年,奥古斯都堡与猎趣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科隆大主教的奢华寓所布吕尔的奥古斯都堡宫和“猎鹰谐趣园”宫是欧洲18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建筑杰作之一,是科隆大主教、巴伐利亚第五任选帝侯克莱门斯·奥古斯特持政时建造的府邸。1723年当他继位时,虽然已经获得其叔父及其前任在波恩的官邸,但他仍想拥有一座适合自己趣味、满足其奢华生活需要的宫殿。由于他对狩猎极为喜爱,因此看中了风景优美、具有良好狩猎条件的布吕尔。
奥古斯都堡宫的修建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工程开始于1725年,由建筑师约翰·康拉德·施劳恩负责。他在中世纪一座水上城堡的废墟上奠立了新宫殿的基石,三年后主体建筑完工,由三幢砖石结构的楼房呈U形相连而成。为了节约费用,保留了原水上城堡西北角遗留的一座圆形塔楼,并在与之相对应的西南角也建造了一座相同的塔楼。在后期,即1728年~1740年,接替施劳恩负责工程建造的是巴伐利亚宫廷建筑师库维利埃斯,受法国建筑艺术的影响,库维利埃斯拆除了塔楼和原有的墓地。新建了一座宽大的平台,并改造了主体建筑的外墙。这样,就把奥古斯都堡宫变成了一座具有巴伐利亚和法国洛可可式风格的宫殿。该宫的建造前后共用了约40年的时间,奥古斯特于1761年去世,他虽未能看到宫殿的完全竣工,但大部分的建筑以及内部装饰已经完成,其继位者弗利德里希按原计划最终给整个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德国早期洛可可风格的杰作布吕尔的奥古斯都堡城堡与猎趣园,这两座建筑都是18世纪德国早期洛可可风格的杰作,是德国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风格的重要古迹。奥古斯都堡宫规模并不大,入口处位于南面的平台一侧。进入门内,大厅里耸立着红色、白色、绿色、灰色等彩色大理石圆柱和柱顶过梁,它们与精美的白色雕塑、镀金的铸铁栏杆以及绚丽的石膏花饰搭配得亦庄亦谐、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南厢房底层为“蓝色避暑套间”,其平台与花园相通;北厢房的二层为“黄色套间”,它是当年选帝侯的寝宫。宫殿内宽大的主楼梯,系1740年由维尔茨堡宫的设计师巴尔塔萨尔·诺伊曼设计。宫殿南侧的花园,是多米尼克·吉拉尔德于1728年开始建造的,其洛可可式风格略带法国古典主义的韵味。这里树木扶疏,水榭喷泉俱全。对称排列的花坛与水池相接,一条椴树小径斜穿花园中轴线,直通东南面的“猎鹰谐趣园”宫。l794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军曾占领布吕尔市,奥古斯都堡宫也遭到严重破坏。1815年,普鲁士王室收回宫殿,作为王室在莱茵河畔的官邸加以修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宫殿又一次被严重毁坏。战后该宫为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所拥有,修复工作一直到1961年才全部完成。
猎鹰谐趣园宫始建于1729年,1731年开始内部装饰,1736年全部竣工。这座清纯质朴、具有田园诗般意蕴的洛可可式建筑,也是由库维利埃斯负责设计的。宫殿的主建筑为两层结构,前面两侧各有一幢平房。主楼一楼大厅的右边是楼梯间,左边为衣帽问,中间通向沙龙间,沙龙间的两旁是餐厅和客房。二楼为选帝侯们的私人套房,其结构布局几乎与一楼相同,只不过代替餐厅的为一间中国风格的咖啡厅,外多一间镜厅。镜厅在“猎鹰谐趣园”宫中颇为特别,厅内蓝色的壁板上嵌着镜子,镜框为镀金雕刻,四周的镜子使空间感无限扩大,置身其中,如梦如幻。在选帝侯的套间里,当年曾陈列有不少中国的瓷器,可惜这些藏品在他死后按其遗嘱抵偿了债务。
完整地保留了18世纪的风貌“猎鹰谐趣园”宫是克莱门斯·奥古斯特的狩猎宫殿,最初本意是用于驯养猎鹰和马匹,后来则成了王室成员观赏狩猎的场所。宫外的一片小园林,是专门为选帝侯放鹰狩猎而建。事实上,除了狩猎外,该宫也经常用来作为秘密政治谈判的地点,奥古斯特还时常邀约自己的情人在此共进晚餐。“猎鹰谐趣园”宫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了其18世纪的风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吉斯勒家族。自1832年起,他们在此居住了近130年。1960年该宫收归州政府所有,并进行了全面的修复。
现在,奥古斯都堡宫和“猎鹰谐趣园”宫作为博物馆常年向游人开放。联邦德国的历届总统都在奥古斯都堡宫接待过外国贵宾,其平台大厅每年还举行一次布吕尔宫殿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