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新古典的供求理论比较

经济理财2023-02-05 01:55:45百科知识库

马克思和新古典的供求理论比较 马克思和新古典的供求理论比较

从总体看.马克思对供求关系的分析是从经济本质关系的角度作出的,他明确指出了供求关系的性质、相互联系、及其与其它经济范畴的关系,并指出了供求关系在经济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的基础和应遵循的前提。但由于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目的所限,也由于当时经济分析的工具所限,对于处于经济关系表层范畴的供求关系,马克思不可能发展出一套完整韵供求理论。马克思对供求关系的论述有如下需要发展和完善之处。

(一)没有完整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体系

按照<资本论)的研究体系,供求关系是被舍象的范畴。只是在研究其它范畴,或批判庸俗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时才顺便提及,所以没有系统地论述。主要表现在没有对供给和需求范畴本身进行论证,对供给和衙求自身的决定过程。及二者均衡的机理没有定量分析。这样博供求规律作为一个工具来分析经济现象的功能就无从发挥。由于没有系统的供给和衙求理论体系,加之马克思对“供求理论”的批判,不少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对供求关系产生曲解和误解。或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是不衙要研究供求关系的,或者把西方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搬进马克思经济学,使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成为一个“半土不洋”的混合物。

(二)缺乏简洁明快的分析工具

纯粹的文字分析对某些范畴的研究容易引致歧义和误解。而且文字分析很难将某些原理发展成“普遍适用”的工具.另外适当辅以精确的数学工具能使理论逻辑更缜密.增强说服力。供求关系是特别适合用几何工具进行分析的:一旦供求关系具有了几何的形式,它自己就变成一个方便的分析其它范畴的工具。

(三)没有严格区分不同含义、不同层次的供给和需求范围

当然.上面举的几点不是马克思的失误,更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什么“疏漏”。而是时代的局限,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经济学家的不同“分工”使然。

比较可知,马克思主义供求观与新古典的供求理论的分歧归根结底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不同。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解释世界.包括经济世界;新古典学派用唯心论和个人主义历史观解释世界.解释经济;二者对同一经济现象作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释:但新古典供求理论在解释描述经济现象时缅致人徽,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供求关系的表象联系和规律,尤其使用一些方便简洁的数学分析工具。这对我们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求理论都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新古典供求理论.从描述经济现象运动的角度研究了供求的分别运动和互动的规律.以及供求关系与其它经济关系的作用和反作用.解释了供给和需求本身的形成机制和二者的均衡条件.并运用数学工具建立了完整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体系.进而使供求分析同时成为一套分析经济现象的工具。由于两种供求理论描述的经济现象是共同的.所以二者对供求与价格互动的运动趋向的说明是一致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它们背后的决定因素的解释大相径庭。新古典供求理论的主要缺陷和错误如下:

1.离开生产、劳动抽象地谈供给和需求。

新古典供求理论使用所谓“心理定律”说明供给和需求。完全脱离生产和劳动。它认为.决定供求的最终依据是“边际效用递减律”。而这一定律是根据“戈森定律(GossenBlaw)”发展而来。戈森定律即“欲望强度或享受递减规律”。即使在供给理论中讲到“生产成本”,但生产成本的价格是间接由最终消费品的“效用”决定的.所以还是由“心理定律”决定的。

2.将供求与价值的关系颠倒.

认为供求决定价值。供求理论用边际效用说明供求.又用供求说明价值。边际效用又是价值,逻辑颠倒,不能自圆其说。

3.将供求当成两股平行的力量.

同时又将“需求”摆在首住。供求理论在处理供求双方的作用时往往把它们当成两股平行的力量;但是.在具体安排分析的重点时又把“需求”置于首位。实际上,供求双方的力量决不是平行的。因为供给的水平和方式决定了需求的水平和方式,供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抽象摔供求关系的社会本质.

抹杀供求主体不平等的阶级地住与假设的“经济人”一样。供求理论中的经济主体是脱离特定生产关系的抽象主体。资本家、工人和地主都以同样的地位和身份参与市场活动。即使有差别也只是收人多少上的差别,没有剥削、没有不平等;供求双方力量相当,虽有波动.在供求作用下生产和交换最终都在均衡和谐中进行。

比如。个别供求与市场供求,供求波动与供求移动、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等:马克思在自己分别表示这些不同含义的“供求”时。虽然没把它们的意义混淆。但概念上都用“供给”“需求”这样的大概念,理解的人容易将它们混淆。

本文标签: 经济百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