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再分配理论

经济理财2023-02-05 01:17:14百科知识库

收入再分配理论 收入再分配理论

1.市场失灵论。微观经济学占支配地位的观点认为,由边际生产力和要素的供求均衡所决定的收入分配,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能够保证效率,但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平等。这是因为:由于财富占有的不平等,必然由此产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同时,由于人们劳动的努力程度、受教育的程度和运气的不同也必然产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因此,在市场供求决定收入分配的情况下,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将不可避免,甚至令人难以接受。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政府干预收入分配是十分必要的。

2.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基础。在国外微观经济学中普遍认为,对平等这类伦理问题,“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并不能回答。这是一个只能由投票箱去回答的政治问题。”因此,收入再分配理论是以一定的政治哲学为基础的。第一,功利主义哲学的收入再分配理论。边沁和穆勒是功利主义的奠基人。功利主义认为,效用是衡量福利的尺度,是所有公共和私人行动的最终目标,政府的正确目标是使社会每一个人的效用总和最大化。功利主义者主张实行收入再分配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一个穷人额外一美元收入给这个人所带来的额外效用大于富人额外一美元收入带来的效用。也就是说,随着一个人收入增加,从增加的一美元收入中得到的额外福利是减少的,因此,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将富人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就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总效用或总福利。第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收入再分配理论。罗尔斯是这种主张的典型代表。罗尔斯认为,处于原始状态的人会特别关注处于收入最低层的可能性,因此,在设计公共政策时,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社会中最差的人的福利。即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罗尔斯还认为,这就如同购买保险一样,当社会选择向富人征税以补助穷人的政策时,我们就为自己成为穷人家庭成员的可能性进行了保险。由于人们不喜欢风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出生在一个给我们提供了保险的社会而感到庆幸。

本文标签: 经济百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